特朗普的“内部战争”:国内军事部署引爆宪政危机

特朗普的“内部战争”:国内军事部署引爆宪政危机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10月7日星期二

洛杉矶街头硝烟弥漫,美国联邦军队与民众紧张对峙;芝加哥居民塞拉表示,联邦执法人员的肆意搜捕令身为合法居民的他都深感恐惧;在波特兰的社交媒体上,“饱受战火摧残的波特兰”标签下展示的,却是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与宁静公园的景象——这些画面共同勾勒出当今美国前所未有的国内图景。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的一系列军事部署行动,正在国内掀起一场围绕法律、宪法与民主本质的激烈辩论。他公开宣称愿意援引《叛乱法》向美国城市派遣军队,以平息其所谓的“犯罪叛乱”。

面对洛杉矶、芝加哥和波特兰等民主党主政城市的抗议活动,白宫已授权部署数千名国民警卫队员及现役军人。这些行动虽以“保护联邦官员与资产”为名,却被法律专家、州长及批评者斥为“精神错乱的专制主义”,并构成对美国宪政秩序的严重威胁。

一、法律争议:总统权力的模糊地带

特朗普调动军队在国内执法的法理依据主要基于两项法律授权:《美国法典》第十编与《叛乱法》。

《美国法典》第十编第12406条规定,总统在三种情形下可将国民警卫队“联邦化”:美国本土遭受入侵或面临入侵威胁;存在针对联邦政府权威的叛乱或叛乱威胁;总统无法有效执行联邦法律,且常规执法资源无法胜任。

《叛乱法》作为一项可追溯至18世纪的联邦法律,允许总统在国内部署美军或联邦化州国民警卫队部队,以镇压其认定的起义或骚乱。该法律在当代极少动用,上一次引用是在1992年,老布什总统派兵镇压洛杉矶种族暴动。

特朗普在最近的部署中并未直接引用《叛乱法》,而是选择了法律争议相对较小的《美国法典》第十编。然而,法律专家指出相关条款存在模糊地带。特别是《美国法典》第十编规定命令“应通过各州州长下达”,而特朗普政府在多个案例中试图绕过此要求。正如加州一名联邦法官在9月的裁决所认定:特朗普在洛杉矶地区的部署违反了1878年《地方保卫队法》——该法禁止在未获国会同意的情况下动用美国军事力量参与国内执法。

二、国内战场:从洛杉矶到芝加哥的军事部署

特朗普政府的军事部署行动在多个民主党主政城市迅速展开:

洛杉矶: 6月初,特朗普下令派遣2000名国民警卫队员前往洛杉矶应对移民抗议,此举立即引发加州州长加文·纽森的强烈反对。

芝加哥: 10月4日,白宫宣布派遣300名伊利诺伊州国民警卫队员“保护”芝加哥市内的联邦官员和资产。国土安全部声称其执法人员遭“国内恐怖分子伏击”,并提及一名携带半自动武器的女子试图驾车冲撞执法人员。

波特兰: 特朗普政府计划派遣200名俄勒冈州国民警卫队员,但被联邦地区法官卡琳·伊默格特签发为期两周的临时限制令所阻止。伊默格特法官在裁决中指出,波特兰的反移民执法抗议活动并未构成“叛乱危险”,常规执法力量完全有能力处理,特朗普所谓该市“饱受战火摧残”的说法“完全脱离事实”。

这些部署引发的现场景象令人震惊:在芝加哥,执法人员深夜突击搜查公寓楼,逮捕了37名无身份证明者及一些美国公民。执法过程中,大人与小孩均被强行拖拽出房间,现场哭声与尖叫声交织,“黑鹰”直升机在低空盘旋。

三、宪政危机:三权分立与联邦制的挑战

特朗普的军事部署行动引发了深刻的宪政危机,威胁着三权分立与联邦制的平衡:

司法制约: 司法系统对白宫行动进行了多重阻击。除波特兰的临时限制令外,加州联邦法官亦裁定洛杉矶部署违法。俄勒冈州法官伊默格特直接驳斥了特朗普关于波特兰“饱受战火摧残”的指控。

州权抵抗: 州政府,尤其是民主党州长的抵抗尤为强烈。伊利诺伊州州长普里茨克抨击联邦部署国民警卫队是“侵略行径”。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最后通牒,他表示:“要求一名州长违背自身意愿在本州境内派兵,这绝对令人无法容忍,也绝非美国应有之举。”

联邦内部分歧: 联邦政府内部也出现裂痕。2020年,面对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全国抗议,特朗普曾威胁援引《叛乱法》,但遭时任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反对。埃斯珀认为,该法仅应在“最极端、最紧急情形下”动用。

四、政治动机:选举策略与“内部入侵”叙事

特朗普的强硬行动背后,蕴含着清晰的政治考量与选举策略:

“内部战争”叙事: 他在近期全军大会上宣称美国正遭受“内部入侵”,矛头直指非法移民、左翼激进分子及民主党执政的城市政府,甚至扬言芝加哥等城市将成为美军的“训练场”。

议题转移与形象塑造: 通过将移民与犯罪问题军事化,特朗普旨在转移民众对经济衰退的关注,同时塑造自身“国家救星”的形象。在关键摇摆州,边境安全与犯罪治理正是最能引发选民焦虑的议题。

对华策略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其国内强硬姿态伴随着对华政策的明显软化(如暂停对台军售、撤销部分技术制裁)。这种转变的实际动因是国内压力——中国的反制措施(尤其在稀土供应方面)使美国陷入困境,迫使特朗普调整重心,转向国内议题。

五、历史警示:军队角色的危险转变

美国军队在国内的角色正经历重大且令人忧心的转变,引发历史对比与警示:

“快速反应部队”与职能转变: 特朗普宣布组建一支由现役军人、国民警卫队及退役老兵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专司国内事务,名义上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其真实意图不言而喻。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其团队将“国防部”改称“战争部”,明确释放军队未来将主动出击的信号。

忠诚度测试与军民红线: 军方高层被要求进行忠诚度测试。在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的全军大会上,特朗普向800多名将军直言:“要是我不喜欢某个人,我会当场就解雇他。”国防部长赫格塞斯随后颁布的十项军规(涵盖体能纪律至文化立场),被前退役陆军欧洲司令本·霍奇斯比作纳粹式的忠诚测试。

红线逾越: 前海军副部长珍妮·戴维森警告,特朗普将左翼抗议者指定为“叛乱分子”的做法,“越过了军民关系的明确红线”。她强调:“特朗普领导的联邦警卫队和现役部队的部署,以平息美国城市内捏造的叛乱,只能被理解为对美国人民的战争。”

联邦法官伊默格特的裁决再次印证:特朗普政府关于波特兰“饱受战火摧残”的描绘“完全脱离事实”。社交媒体上,波特兰居民用#WarRavagedPortland标签分享的,是城市日常的生机与安宁——熙攘的集市、静谧的公园与波光粼粼的河景。这些画面与白宫渲染的“燃烧的地狱”形成刺眼反差。军队的履带声与城市的脉动,构成了当今美国最深刻的分裂景象。

正如芝加哥市长所言:“我们有一个由武装到牙齿、蒙面的暴徒组成的小团体在我们城市各地游荡,他们不对当地人民负责。他们的行为使所有市民面临风险。特朗普政府必须结束对芝加哥的战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