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犀利4连招,澳大利亚的好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坏土豆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陪我的国一起复兴
最近的澳大利亚非常的绝望,因为就在几天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正式通知了我们的国内买家,暂停购买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
这让澳大利亚政商两界瞬间陷入恐慌。
其实澳大利亚可以说是个妥妥的农业国,什么科技都没有,就靠出口农牧产品和矿产品,但他们的日子居然过得滋润无比。
这背后,就是因为有我们在撑着。
铁矿石是澳大利亚经济的命脉,每年带来1160亿澳元的巨额收入,几乎全部都是面向中国市场。
而最近我们这一系列的手段下来,局面终于要改写了,不仅如此,一场围绕铁矿石定价权和结算货币的博弈,正在改变着全球贸易格局。
在以往,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有多赚钱?
他们铁矿石开采成本每吨只要16-18美元,却经常以超过100美元的价格卖给我们,在最高峰的2021年甚至丧心病狂卖到了200美元以上。
这种超级暴利让澳大利亚在过去二十年间赚得盆满钵满,不说别的,就他们的矿产工人,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一个月的收入都能合到8万人民币。
2023年,我们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高达5910亿元人民币,占我们从澳大利亚进口商品总额的54%,不客气的说,就是我们让澳大利亚过上了混吃等死的躺平幸福生活。
澳大利亚开采铁矿石,是500%-1000%的利润,但我们作为全球第一钢铁大国,炼钢的利润才5%左右,你就说这气不气人吧。
按道理来说,我们是绝对的甲方爸爸,可惜倒反天罡,澳大利亚掌握了定价权和游戏规则。
这是为啥呢?
一是真没办法,我们的铁矿石需求量太大了,作为全球工业霸主、第一大贸易国和基建狂魔,没铁真的不行,每年需要进口超过12亿吨的铁矿石,进口量占到了全球的70%以上;
二是澳大利亚确实命好,他们的铁矿石含铁量普遍在54%以上,很多甚至超过64%。
看卫星地图就能看出来,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泛着铁锈一样的深红色,下面就是巨大的铁矿,而且他们的铁矿石几乎就在地表上,可以露天开采,成本极低。
澳大利亚作为全球铁矿石储量最高的国家,总储量远远领先第二名的巴西和第三名的俄罗斯。
而我们呢,说起来也是全球第四大铁矿石储量国,但是不仅矿石品相没有澳大利亚好,还深埋地下,开采起来特别费劲。
三是我们内部采购分散,虽然我们是绝对的甲方,但以往数百家钢铁企业各自为政,各有各的心思,常常会陷入内耗的局面,与澳大利亚谈判时被各个击破,澳大利亚利用我们钢铁企业的内部竞争,在谈判中占尽优势。
结果我们就尴尬了,作为全球最大买家,却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
四是澳大利亚蓄谋已久,加上日本的参与,铁矿石价格一直由澳大利亚三大矿企与日本商社联手操纵,动不动就操作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让我们花费了巨额资金吃了大亏。
更恶心的事,澳大利亚不仅通过我们赚得盆满钵满,还端着中国饭碗砸中国锅,一方面依靠中国市场获得巨额利润,另一方面在政治安全上追随美国对抗我们,中国威胁论更是天天挂在嘴边。
要知道澳大利亚几乎就是靠我们养活的,他们的黑德兰港每年大约出口5.63亿吨产品,几乎全都是铁矿石,其中有85%出口至中国。
但是澳大利亚还趾高气扬,说你有本事别找我买。
那我们咋办,钢铁产业不能停啊,各行各业都需要铁。
不过到了今天,我们终于不再忍气吞声,打出了一套精准而犀利的四连招,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第一招是成立矿产资源集团,统一采购权。
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正式成立,根本宗旨就是整合原本分散在全国数百家钢企手中的进口权,实现统一采购、统一定价。
这一招直击要害,过去澳大利亚利用中国钢企内部竞争各个击破,现在我们只有一个采购窗口,形成了真正的超级甲方,谈判地位瞬间逆转。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作为副部级单位,体现了我们对铁矿石资源安全的高度重视。
集团成立后,快速推出铁矿石长协进口代理采购模式,整合国内钢铁需求,统一了与国际谈判,夺回了定价话语权。
第二招是开拓多元供应渠道,打破垄断。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铁矿石进口来源,改变了单一依赖澳大利亚的局面。
这里首先重点说的就是在非洲,我们投资的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个铁矿储量超过50亿吨,品位不会逊色于澳大利亚,含铁量高达67%,被誉为全球铁王。
而且很快了,预计在今年年底就正式投产,远期产能有望达到1.5亿-1.75亿吨。
同时,我们多管齐下,在俄罗斯,我们的进口量大幅增长。
今年的前4个月,我们进口俄罗斯铁矿石量已达到66.6万吨,同比大增22.9%。俄罗斯铁矿储量丰富,超过290亿吨,且拥有55%的高品位,每吨进口成本比澳大利亚要低15美元。
同时,我们和巴西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淡水河谷已成为中国稳定的铁矿石供应源,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是我们的第二大矿石供应国,在中国市场占比达21.2%。
巴西政府还明确支持人民币结算,愿意用铁矿石换取我们的电动车、光伏产品。
这些多元化举措显著降低了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度,让我们在谈判中的筹码越来越多。
第三招:推动人民币结算,挑战美元霸权。
中国要求必和必拓的所有铁矿石交易必须实行人民币结算,否则拒收他们的矿石。这已不是商量,而是通牒了。
人民币结算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不仅能规避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更是将人民币嵌入全球大宗商品交易链条的关键一步。
目前全球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比重在不断提升,比如中俄铁矿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达到45%,两年上涨28个百分点。
这些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是对美元霸权体系的一次精准打击。铁矿石作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之一,长期以来是美元霸权的一个重要支撑。
中国要求用人民币结算,事实上是在美元的中心战略地带上插上了一面红旗。
华尔街分析师们现在充满了焦虑,如果人民币结算模式在大宗商品领域进一步扩展,将直接削弱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这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可能是致命性的。
那第四招是啥呢,最近我们的055军舰搞了个环澳自由行,展示战略决心。
055型驱逐舰作为中国海军最先进的水面战舰,环澳航行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更向澳大利亚和他的狐朋狗友们表明:中国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方面不会退缩。
其它还有啥意思,你澳大利亚自己琢磨吧,你天天喊中国威胁论,吃我们的饭砸我们的碗,那我总要回应下吧。
面对中国的四连击,澳大利亚的反应,最初是是一脸懵逼,然后是装作强硬的样子,但很快就服软了。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最初表示失望,但随后语气就变了,强调铁矿石贸易对中澳两国都很重要,希望问题尽快解决。
这明显就是求放过了,因为澳大利亚真的不服软不行了,如果中国完全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澳大利亚的GDP那一下就给崩了。
更关键的是,澳大利亚目前没有替代市场。
欧洲仅占澳大利亚资源矿产销售的3%,美国更是从来没有出现在澳大利亚资源和能源出口的名单上。
除了我们,他还能靠谁呢?
中国这次强硬表态,标志着全球资源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过去的铁矿石贸易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澳大利亚作为资源国,居然掌控了定价权。
今天,这个格局就要被打破了。中国通过买方联盟+多元供应+本币结算的组合拳,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规则制定者的转变。
事实上,当我们经济体量足够庞大、市场需求足够强大时,必然就将重新定义规则。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也是是全球经济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摩根士丹利的预测表明,未来5年内,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使用比例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达到25%。
那澳大利亚怎么办呢?
它认为自己是美国的盟友,但经济上却深深依赖中国市场。
这种撕裂长期让他抓狂,他想继续从中国市场获益,就得接受中国的规则;若要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则需要为此付出经济代价。
关键这货还有被迫害妄想症,总觉得我们盯着他。
最后我想说,中国这次以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为突破口,不仅是一场贸易规则的重构,更是一次全球权力格局的洗牌。
我们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39.9万亿元,当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工业霸主,当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我们早已不是规则的接受者,而是规则的制定者。
这不再是崛起,而是回归——回归全球之巅,回归我们应有的位置。
毕竟,实力,才是最终的话语权。
而澳大利亚,这个长期骑在矿车上,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国家,一直活在自我欺骗的美梦中。
它幻想能够一边倚靠美国的安全庇护,一边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它原来还想瞎了心,想靠印度替代中国,最后发现印度市场未来的容量连中国的1/5都没有。
这种端碗吃饭、放筷骂娘的投机心态,终将让他付出沉重代价。
未来已来,规则已定。
我们不会停下脚步,如果澳大利亚还在不知死活,企图在吃饭与砸锅之间寻求平衡,最终只会发现:
当我们的工业巨轮碾过太平洋,溅起的巨大浪花,瞬间就会吞没了他们的独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