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李白封神——古近两体108位诗人DS-V3排名李白第一(新韵+拗救)

七律 李白封神——古近两体108位诗人DS-V3排名李白第一(新韵+拗救)

世界李白研究总会国际有限公司 魏裕昌

(2025年10月6日)

 

古近两体万家评,史上第一何处从?

瀑布庐山九天落,敬亭独坐孤云

十二泼墨寻溪转,文宗丢笔诏御封。

深度求索三界外,李白诗神全球兴。

 

一、说明:

1律绝16表(七律-仄起平收-首韵)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不),⊙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不),⊙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不),⊙仄平平⊙仄平(韵)。

  

2、平仄韵对拗

古近两体评,仄⊙平平,韵十一庚。两仄应平,体仄应平,家平应仄,三拗四救,四拗六救。体仄应平,家平应仄,上拗下救。

一何处从?平平仄平?韵十一庚。上仄应平,平应仄,二拗四救。何平应仄,处仄应平,五拗六救。一平应仄,处仄应平,下救上拗。

九天落平仄。布仄应平,山平应仄,二拗四救。

敬亭独平平仄⊙平平。韵十一庚。坐仄应平,云平应仄,四拗六救。丁,丁忧指悠闲。

泼墨仄⊙仄平平仄。墨仄应平,溪平应仄,四拗六救。溪平应仄,上拗下救。十二,李七划白五划称之。寻溪转,东鲁门四景之一。曰:天倒开,日落沙明;水yíng回,波摇石动;寻溪转,轻舟泛月;雪后来,疑是山阴。

文宗丢笔诏封。平⊙仄仄仄平。韵十一庚。御仄应平,下救上拗。[北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李白传》“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求索三界仄。度仄应平,界仄应平,上拗下救。

李白诗神全兴。平⊙平平。韵十一庚。平应仄,球平应仄,下救上拗。

 

二、注解:

‌‌1、李白‌(701.2.8-763.12.19),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诗风豪放飘逸,代表作《将进酒》《蜀道难》,被誉为“诗仙”,又称“诗祖”“诗神”。

‌2、杜甫‌(712-770),现实主义诗歌巅峰,诗作记录安史之乱社会现实,创“诗史”传统,尊为“诗圣”。

‌3、王维‌(701-761),“诗佛”,山水诗派代表,诗画交融,《山居秋暝》展现禅意空灵。

4、李商隐‌(813-858),晚唐朦胧诗大家,《无题》组诗开创爱情诗新境界,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5、苏轼‌(1037-1101),北宋全能文人,诗、词、文皆绝,诗风豪放旷达,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6、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楚辞代表,开创个人抒情传统,《离骚》奠定中国诗歌象征体系。

‌‌7、陶渊明‌(365-427),东晋田园诗派之祖,《归园田居》《饮酒》建构隐逸美学,影响王维等后世诗人。

‌8、白居易‌(772-846),新乐府运动领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叙事诗《长恨歌》流传极广。

9、杜牧‌(803-852),晚唐咏史诗大家,《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七绝清新俊逸。

10、王昌龄‌(698-756),“七绝圣手”,《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11、孟浩然‌(689-740),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春晓》语言清淡自然。

12、谢灵运‌(385-433),南朝山水诗奠基人,《登池上楼》开创“寓目zhé书”写景传统,扭转玄言诗风。

13、岑参‌(715-770),边塞诗派代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壮丽西域风光。

14、温庭筠‌(812-866),晚唐花间派鼻祖,词作秾丽绵密,《菩萨蛮》系列开创婉约词风,诗与李商隐齐名,合称“温李”。

1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核心人物,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开一代文风,诗作清峻孤高,如《江雪》。

16、韦应物‌(737-792),中唐山水田园诗人,诗风澄澹精致,《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体现其自然审美。

17、黄庭坚‌(1045-1105),江西诗派开山祖师,诗风瘦硬奇崛,讲究“点铁成金”,与苏轼并称“苏黄”,书法亦为“宋四家”之一。

18、陆游‌(1125-1210),爱国诗人代表,存诗九千余首,《示儿》展现临终不忘收复中原之志。

19、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革新时代风,词作婉约清新,号“醉翁”,代表作《醉翁亭记》。

20、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变法革新派代表,诗风简劲峭拔,晚年转向闲淡,《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传诵千古。

21、秦观‌(1049-1100),“苏门四学士”之一,词风婉约凄美,《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重塑七夕文学意象。

22、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词风哀感顽艳,以小令见长,《饮水词》多写爱情与边塞,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3、元好问‌(1190-1257),金元之际文坛盟主,《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成千古绝唱,编《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号“一代宗工”。

‌‌24、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巅峰,词作兼具英雄气概与田园情趣。

‌‌25、李清照‌(1084-1155),婉约词派女词人,前期清丽后期沉郁,号“易安居士”。

‌26、曹操‌(155-220),建安文学开创者,《短歌行》《观沧海》展现政治家胸襟。

‌27、曹植‌(192-232),“才高八斗”,《洛神赋》体现华丽辞藻与悲剧色彩。

‌‌28、刘禹锡‌(772-842),中唐“诗豪”,《乌衣巷》《竹枝词》充满历史哲思。

‌29、李贺‌(790-816),中唐“诗鬼”,想象奇诡,《李凭箜篌引》展现神秘主义风格。

‌‌30、高适‌(704-765),边塞诗现实主义代表,《燕歌行》揭露军中矛盾。

31、韩愈‌(768-824),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倡导“文以载道”,诗风雄奇险怪,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代表作《师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2、龚自珍‌(1792-1841),晚清启蒙思想家,诗作充满社会批判与变革意识,《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展现改革精神。

33、元稹‌(779-831),中唐诗人,与白居易共创新乐府运动,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爱情诗《遣悲怀》并称“双璧”。

34、范成大‌(1126-1193),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系统描绘农村生活,兼具文学与史料价值。

35、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诚斋体”创立者,诗风活泼自然,善写日常景物,《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脍炙人口。

36、李煜‌(937-978),南唐后主,亡国后词作境界大开,《虞美人》《浪淘沙》以血泪书写人生巨痛,被誉“词中之帝”。

37、柳永‌(984-1053),北宋婉约词代表,创制慢词长调,《雨霖铃》《望海潮》开拓词体题材,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

38、贺知章‌(659-744),盛唐诗人,旷达豪放,《回乡偶书》写尽人生沧桑,与张若虚等并称“吴中四士”。

39、贾岛‌(779-843),中唐“苦吟派”代表,“推敲”典故源其诗作,《题李凝幽居》以炼字精严著称。

40、晏殊‌(991-1055),北宋婉约词先驱,《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体现富贵闲愁与哲思,提拔欧阳修等后进。

41、张若虚‌(660-720),初唐诗人,《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全唐”,将宇宙意识与人间情思完美融合。

42、‌陈子昂‌(661-702),初唐诗歌革新先驱,提倡“汉魏风骨”,代表作《登幽州台歌》以苍茫悲慨开盛唐气象。

‌43,骆宾王‌(619-687),“初唐四杰”之一,七岁作《咏鹅》传世,《讨武曌檄》被誉为“千古第一檄文”,诗风雄健。

‌44、王之涣‌(688-742),盛唐边塞诗代表,存诗仅六首却篇篇经典,《登鹳雀楼》《凉州词》被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45、卢照邻‌(636-680),“初唐四杰”之一,长于七言歌行,《长安古意》揭露权贵奢靡,晚年因病投水自尽。

‌46、王勃‌(650-676),“初唐四杰”之首,《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古名句,诗作清新刚健,26岁溺亡。

‌47、李峤‌(645-714),初唐宫廷诗人,咏物诗百二十首工整典丽,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推动律诗定型。

‌48、张籍‌(766-830),中唐新乐府运动骨干,诗风平易通俗,《节妇吟》以比兴手法讽喻政治,韩愈称其“龙文百hú鼎”。

‌49、李益‌(748-829),中唐边塞诗代表,七绝尤工,《夜上受降城闻笛》写尽戍边哀愁,每成乐工传唱名篇。

‌50、罗隐‌(833-909),晚唐讽刺诗人,《谗书》刺世疾邪,《蜂》“采得百花成蜜后”暗喻社会不公,十举进士不第。

‌51、皮日休‌(834-883),晚唐现实主义诗人,与陆龟蒙并称“皮陆”,《正乐府》继承白居易讽喻传统,后参加黄巢起义。

‌52、陆龟蒙‌(?-881),晚唐隐逸诗人,小品文犀利如匕首,《耒耜经》记录农具,与皮日休唱和编为《松陵集》。

‌53、司空图‌(837-908),晚唐诗论家,《二十四诗品》创立诗歌美学体系,诗作多写山林闲逸,唐亡后绝食而死。

‌54、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文革新推动者,诗风平淡质朴,《鲁山山行》开宋诗理趣,欧阳修誉其“诗老”。

‌55、苏舜钦‌(1008-1048),北宋豪放派先驱,与梅尧臣齐名,《淮中晚泊犊头》雄奇奔放,因“进奏院案”被贬而卒。

‌56、晁补之‌(1053-1110),“苏门四学士”之一,词风近苏轼,《摸鱼儿·东皋寓居》写隐逸之乐,兼擅书画。

‌57、张耒‌(1054-1114),苏门弟子中存诗最多者,诗学白居易,《夜坐》“梧桐真不甘衰谢”体现平淡自然风格。

‌58、周邦彦‌(1056-1121),北宋婉约词集大成者,创制新调,《兰陵王·柳》“登临望故国”被推崇为“词中老杜”。

‌59、姜夔‌(1154-1221),南宋格律派词宗,自度曲《扬州慢》写“黍离之悲”,词序结合形成“清空骚雅”独特风格。

‌60、吴文英‌(1200-1260),南宋密丽词风代表,《莺啼序》为最长词牌,意象绵密如“七宝楼台”,与周密并称“二窗”。

‌61、文天祥‌(1236-1283),南宋抗元英雄,《正气歌》《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展现民族气节,从容就义。

‌62、蔡琰‌(177-?),东汉女诗人,字文姬,蔡邕之女。代表作《悲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自传体长篇叙事诗,另传《胡笳十八拍》亦为其所作,写战乱流离之痛。

‌63、阮籍‌(210-263),“竹林七贤”领袖,首创五言咏怀组诗,《咏怀八十二首》以比兴手法抒忧生之嗟,开创正始文学玄远境界。

‌64、嵇康‌(223-262),魏晋名士代表,《与山巨源绝交书》显傲骨,诗风清峻,《赠秀才入军》“目送归鸿”展现道家超脱,因得罪司马昭被诛。

‌65、左思‌(250-305),西晋寒门诗人,《三都赋》令“洛阳纸贵”,《咏史》八首首创借古讽今体,以“郁郁涧底松”揭露门阀制度。

‌66、鲍照‌(414-466),南朝刘宋“元嘉三大家”之一,创七言歌行《拟行路难》十八首,诗风俊逸豪放,杜甫赞其“俊逸鲍参军”。

‌67、庾信‌(513-581),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早期宫体诗绮丽,后期《哀江南赋》《拟咏怀》融合南北文风,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

‌68、阴铿‌(511-563),南朝陈代诗人,与何逊并称“阴何”,五言诗工于炼字,《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开唐人山水诗先声。

‌69、沈佺期‌(656-715),初唐宫廷诗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完成律诗定型,《独不见》为七律成熟标志。

‌70、宋之问‌(656-712),律诗定型关键人物,《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传诵千古,因依附武后、安乐公主被赐死。

‌71、崔颢‌(704-754),盛唐边塞诗人,《黄鹤楼》被严羽推为“唐人七律第一”,李白叹“眼前有景道不得”。

‌72、常建‌(708-765),盛唐山水田园派,《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以禅意入诗,殷璠评其“佳句zhé来”。

‌73、储光羲‌(706-763),盛唐田园诗人,《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清新自然,安史之乱后被迫受伪职被贬。

‌74、钱起‌(722-780),“大历十才子”之首,《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成千古绝唱,诗风清空淡远。

‌75、刘长卿‌(726-786),中唐“五言长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凝练含蓄,因刚直两度遭贬。

‌76、戴叔伦‌(732-789),中唐诗人兼政论家,《女耕田行》反映民间疾苦,“诗家之景”说影响司空图《诗品》。

‌77、韦庄‌(836-910),晚唐“花间派”代表,《秦妇吟》长达1666字,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78、杜荀鹤‌(846-904),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山中寡妇》《再经胡城县》揭露苛政,语言通俗如白话。

‌79、郑谷‌(851-910),唐末“咸通十哲”之一,《鹧鸪》诗得名“郑鹧鸪”,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经其改“数枝”为“一枝”。

‌80、方干‌(?-888),晚唐隐逸诗人,因貌丑屡试不第,《题报恩寺上方》“举头偶见是家山”写尽江湖之思。

81、贯休‌(832-912),唐末诗僧,十六罗汉图影响后世,《献钱尚父》“满堂花醉三千客”气势磅礴,入蜀受王建礼遇。

82、齐己‌(863-937),唐末五代诗僧,与贯休并称“二禅诗”,《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经郑谷改“数枝”为“一枝”成佳话,诗风清冷孤高。

83、林逋‌(967-1028),北宋隐逸诗人,终身不仕不娶,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世称“梅妻鹤子”,《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为咏梅绝唱。

84、宋祁‌(998-1061),北宋“西昆体”代表,与兄宋庠并称“二宋”,《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得“红杏尚书”雅号,修《新唐书》列传150卷。

85、贺铸‌(1052-1125),北宋豪放词人,《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喻闲愁,人称“贺梅子”,词风兼具婉约与豪放,黄庭坚赞其“解道江南断肠句”。

86、张先‌(990-1078),北宋词坛耆宿,因“云破月来花弄影”等名句得“张三影”之称,《天仙子》开创慢词铺叙手法,苏轼称其“诗笔老妙”。

87、晏几道‌(1038-1110),晏殊幼子,号小山,《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写尽凄美,词风深婉沉郁,黄庭坚评其“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

88、陈师道‌(1053-1102),“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闭门苦吟得“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示三子》“喜极不得语”写骨肉重逢,诗风瘦硬奇峭。

89、吕本中‌(1084-1145),南宋诗人,创“活法说”影响江西诗派,《兵乱后杂诗》“万事多翻覆”直写靖康之痛,词作《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清新婉转。

90、曾几‌(1084-1166),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之师,《寓居吴兴》“相对真成泣楚囚”抒亡国之悲,诗风清淡隽永,开诚斋体先声。

91、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立儒者标杆,词作《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开边塞词风。

92、岳飞‌(1103-1142),抗金名将,《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书法“还我河山”气吞山河,冤死风波亭后追谥忠武。

93、朱熹‌(1130-1200),理学集大成者,《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寓理于景,编《四书章句集注》成科举标准,世称“朱子”。

94、陆九渊‌(1139-1193),心学开创者,与朱熹“鹅湖之辩”,《语录》“宇宙便是吾心”主张直指本心,诗作多含哲理。

95、萨都剌‌(1272-1355),元代色目诗人,《念奴娇·登石头城》“伤心千古”怀古苍凉,首创“雁门体”,融合西域豪迈与江南婉约。

96、杨维桢‌(1296-1370),元末“铁崖体”创始人,《庐山瀑布谣》想象奇诡,书法“铁崖狂草”与诗风相映,门生称“铁门派”。

97、高启‌(1336-1374),明初“吴中四杰”之首,《登金陵雨花台》“大江来从万山中”气势磅礴,因《上梁文》案被腰斩。

98、李梦阳‌(1473-1530),明代“前七子”领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秋望》“黄河水绕汉宫墙”雄浑悲壮,因弹劾刘瑾下狱。

99、何景明‌(1483-1521),明代“前七子”核心,《岁晏行》“去年米贵阙军食”关怀民瘼,与李梦阳并称“李何”,倡复古革除台阁体。

100、王世贞‌(1526-1590),明代“后七子”领袖,《艺苑卮言》建立复古理论体系,《登太白楼》昔闻“李供奉”气象宏阔,主盟文坛二十年。

101、袁宏道(1568-1610),明代“公安派”领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满井游记》写自然之趣,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反对复古拟古,提倡白话入诗。

‌102、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文坛盟主,主盟“虞山诗派”,《后秋兴》组诗暗写降清之悔,因仕清被列入《贰臣传》,编《列朝诗集》保存明代诗史。

‌103、吴伟业(1609-1672),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圆圆曲》“冲冠一怒为红颜”讽吴三桂,创“梅村体”叙事诗,晚年以“一钱不值”自评仕清经历。

‌104、王士禛(1634-1711),清代“神韵说”倡导者,《秋柳四章》借物咏史风靡一时,官至刑部尚书,编《唐贤三昧集》标举盛唐空灵诗风。

‌105、袁枚(1716-1797),‌乾嘉“性灵派”代表,《随园诗话》主张“诗写性情”,辞官筑随园广收女弟子,小品文《祭妹文》真挚动人。

‌106、赵翼(1727-1814)‌,史学大家兼诗人,《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反对崇古,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考据诗独具特色。

‌107、黄景仁(1749-1783),清代天才诗人,《绮怀》十六首写恋情哀婉欲绝,“似此星辰非昨夜”成千古名句,贫病早逝,诗多孤寂之音。

‌108、龚鼎孳(1615-1673)‌,“江左三大家”之一,《上巳将过金陵》写易代之悲,因“三仕三隐”被讥“龚半朝”,词风婉丽,与顾横波夫妻唱和。

 

作者简介

魏裕昌(1954.7.28-  ),笔名松雪比邻,教授级高工,建设工程总承包A级项目经理,国际注册高级项目管理师,省级综合评标专家,省级政府招标采购评标专家,省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专家,中国煤炭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为全球魏世家第十四发展总会国际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世界李白研究总会国际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常规工程设计(山东)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国家级出版社、国际刊物、网络等出版发表过科技-文史-诗词类文章1000余章篇。首先提出司马迁《史记》毕姓魏世家、魏姓魏世家两个不同概念,确立了毕侯万、魏侯万的历史地位,纠正了《辞海》(第七版)等相关辞条、历史年表之错误。首先发现和证明了司马迁《史记》年十七应年卅七属印刷错误。首先发现和纠正了《新华字典》(第11版)《辞海》(第七版)《通志》(氏族序)《新唐书》(点校版)错误34处。首先提出李白不是生于长安-大足元年而是久视元年。首先提出和证明李白碎叶城4年、江油19年、居无定所3年、安陆9年、瑕丘28年。首先提出广义李白故里概念,并证明了鹿邑、秦安、碎叶、江油、安陆、瑕丘、当涂、宣城分别为李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故里的成立。首先提出李白四碑四序两传错误38余处其中范碑9余处。支持并高度点赞兖州李白学者武秀-王伯奇等纠错王琦-詹锳-安旗等任城、陵城两说错误。首先提出兖州雷禹剑诗四祖概念。首先提出李阳冰不是李白族叔应族曾祖,并理清李白世系和李阳冰世系。证明11维空间的存在。规范了大小拗救规则。《七律 李白四碑四序两传一表错误38余处》《七绝 飞行起降十一维空间存在》《七律 兖州李白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等3件获《世界李白》(年刊)特等奖。《七律 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疑似兖州石马村甑山》《七律 兖州北齐沙丘城碑》《七律 李白故里》《七律 李白故里八宣城》《七律 李白传记》《五律 李白世系》《七古 兖州青莲阁》《五古 兖州雷禹剑诗四祖》《七古 全唐诗李白25卷》《七绝 李白-川字诗》《七律 《史记-魏世家》译文错误32处余》《七律 《四库全书》韵书61部537卷》《七律 近体诗16表》《七律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北》《五律 李白杜甫3次谋面互赠诗17篇》等15件获《世界李白》(年刊)一等奖。《七古 兖州兴隆塔·回文诗》《七古 10个魏国》等两件获《世界李白》(年刊)二等奖。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