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发展,为什么不能去掉阴阳五行这些看似玄幻的理论基础

【本文来自《目前的中医理论仍停留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世界的想象阶段》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中医人成长一般路径,“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若作为中医的调查学习者,单纯接触教材,特别还是不同于现代知识体系的,还在用传统哲学来驾驭的一套理论,还很难对她下一个定语。 

  中医初学者中,比如各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对中医这套理论,懵懵懂懂的也比比皆是,甚至本科毕业生能对症开方的也不多,因为太缺乏临床了,没有实践。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这是伟人的定语,以他透视古今的智慧,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看中医理论,老是盯着“阴阳五行”这四个字,是没有价值的,中医人在实践中,也不会动不动给患者解释,你身体的疾病来源于“阴阳五行”怎样演变。但中医理论离不开阴阳五行,也做不到与时俱进的创造全新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众多的中药使用,做到更现代化,普世化。 

   因为“天人合一”!  因为中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包括生、老、病、死,都是放到整个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去思考的,人和自然既然相通,那就需要有共通的语言,不然何言天人合一!  而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给中医人的启发:日为阳,月为阴,它们为阴阳之首,时间万物有谁不受它二者的影响;因日月运动而生气候,气候的演变在中原地区显现的总结就是五行(春、夏、长夏、秋、冬,对应的木、火、土、金、水五行)。 所以中医的阴阳五行,不单有传统哲学的属性,它更重要是去诠释天人合一的认识,演变成自然变化,人的生理病理。若去掉阴阳五行这看似玄幻的理论基础,则整个中医理论赖以存在的基础则不复存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