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版曹操,让多少人破防了
历史的传承,正是在这种反复变化中进行着,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就像我们都知道“汉献帝”窝囊了一辈子,他也不想只当一个工具人。
可在当下的市场总体审美趋势下,讲一个有深度的故事,确实不太容易。
作者|王重阳LP
编辑|晶晶
排版 |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在档期内的场次占比并不高。鉴于其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总体上仍以儿童为主要观众群。但与此同时,它也遇到了和《兰若寺》类似的问题:
影片主题与受众的理解能力是否匹配?
这一点,其实在上映前就已有一些舆情反馈。
例如在某知名平台上,出现过“它在为曹操洗白”的论调。假设角色形象设计得好看一些,就被视为“洗白”,那恐怕只能说明国内某些群体的认知水平,确实令人担忧。
实际上,没看过影片就妄加评议的网民并不少见,认定“曹操是坏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就中国内地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而言,目前看来,想要在这个市场中推广较有深度的影视作品,依然缺乏相应的环境支撑。
历史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从来就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区分。他们的评价,往往要看其在特定阶段对历史产生的客观作用,并且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关于曹操,影片彩蛋里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情节:曾救下他的爷孙俩畅游星河,孙儿问爷爷:
“曹操变了吗?”
这个问题,其实是留给观众去解读的。
01
如果仅从动画质量来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已属上乘。
这些年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平、形象与动作设计,常看常新。作为一部历史题材动画,片中不少战争场景堪称“浩大”。
尤其是骑兵对步兵阵列的冲锋,生动诠释了冷兵器时代骑兵制霸的原因。官渡之战中,曹军骑兵以“长蛇”阵迎击袁绍军步兵时,使用了“横枪”战术——
单手持长枪,枪刃迎敌,同时借助马匹奔跑的惯性,使枪刃产生自然冲击力,所到之处,步兵纷纷受力倒地甚至飞起。
骑兵也并不轻松,这一战术要求他们具备出色的平衡与握持力。
历史上这类战术常见于大规模对阵。类似的还有后来蒙古军采用的“侧刃”战术,动作基本一致,但国内影视作品很少表现。因此《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带来的这一细节,甚至让懂行的人赞叹:
居然能在一部动画片里,看到许多真人影视作品中刻意忽略的古代骑兵杀技。
而这,还只是战争场景中的惊鸿一瞥。
影片中细节打磨也十分用心,从一方木匣到一件首饰,片尾都备注“参考××博物馆”,可见其考究。
故事内容方面,影片讲述了曹操从起兵勤王、逢迎刘协到官渡之战的历史,堪称一部曹操的个人成长史。曹操(檀健次 配音)与袁绍(路金波 配音)的对决铺垫充分,袁绍战败后问曹操:“那次你是想帮我还是想救我?”也呼应了二人年少时的经历。
关于两人的“野史”网上不少,但仅从历史角度看,曹操无疑是赢家,并且是东汉末年最坚定的“保皇党”之一。只是后来历史无法回避曹氏代汉的结局。所以“曹操变了吗?”折射的,其实是青壮年时期曹操热血护国的一面。
最让人意外的,反而是对刘协的刻画。
就是那位著名的汉献帝。
因为他,后世千年再没有帝王敢用“献”字作谥号。
02
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究竟如何?
此前电影《关云长》曾有过颠覆性表述:献帝并不完全是个工具人,他知道有曹操在,百姓能吃饱饭。甚至在察觉关羽可能打破格局时,派人行刺。
这里不评价其改编,只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中对刘协的呈现:
他是一个“如履薄冰”的人,一个想当“好皇帝”的皇帝。
正好他遇上了曹操,正好曹操给了他一个地盘,正好曹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正好刘协想借他巩固汉室。
于是两个本质上并不坏的年轻人互相利用——刘协要的是“汉室不衰,寡人无罪”,曹操支持的是天下太平,人心归一。
但任何集团都存在“老大和老二”的问题:老大担心老二想上位,老二担心老大容不下他。
刘协对曹操的顾忌,直接引发官渡之战。他的密诏写的是“若有不臣,诛杀曹操”,加了前提“若有不臣”。但手下人传给袁绍时,却把这前提抹去了。袁绍以为曹操真的“不臣”,便借机讨伐。
电影对袁绍的塑造也很有意思:
官N代(四世三公)、刚愎自用、眼高于顶。
但他从未想过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
他甚至骄傲到在大战前告诉曹操“群众里面有坏人”,让他查清了再来一战。
曹操则陷入崩溃——
熟读三国史的人若抛开成见,应能理解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曹操的作用在于阻止了各地军阀正式称帝,他延缓了东汉的寿命,也为辖内百姓争取了喘息空间。
因此有理由相信,曹操在世时最大的政治诉求,是守住汉献帝这个基本盘,在此基础上维持稳定,待己方壮大后,再通过征讨实现统一。
影片中,汉献帝与曹操之间达成了某种情感共鸣。刘协甚至在袁军围城时穿戴整齐,持剑高呼“大汉天子在此”以支持曹军,既给了曹操法理地位,也向外传递了皇帝的态度。
于是在观众见证下,曹操远征乌桓,咏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名句。
至此,《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整体风格接近《长安三万里》,在追求严肃历史叙事的同时,不失中式动画的谐趣。人物造型动漫化明显,台词中融入大量古文,成为一部较受高素质观众认可的作品。
但也正因为这些特点,它在票房表现上未能尽如人意。
03
该片目前在豆瓣评分7.4,好于83%的历史片和76%的动画片。这个评分相对中肯,至少在上映首日即开分,做到了公开公正。
宣发前期的最大亮点是“易中天编剧、监制”。为袁绍配音的路金波也是该片出品人之一,为曹操配音的檀健次,同期还在隔壁主演了口碑不错的《震耳欲聋》。
易中天在接受媒体时表达了“总要有人去做”的创作态度。当年混迹“煮酒论史”版块的网友都清楚,他是讲历史的“老炮儿”了。而这,也成了看过该片后的另一重惊喜: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自带少年感与热血感。
小狗“麦子”作为青年曹操起兵时的伙伴,在官渡之战中丧生。它的死,仿佛也象征着当年那个奔跑在夕阳下的少年渐行渐远。这一点,在另一段彩蛋中有所暗合:
官渡之战后,曹操当众烧毁了手下人与袁绍的私信,表示大家不必有负担,今后继续前行。
这是一个政治家的气度。可对于看着曹操从一开始就对袁绍“贴脸开大”的观众来说,“不见那日少年郎”的感怀,也油然而生。
但历史就是如此,如开头所说,任何历史人物都不会永远保持不变,政治人物尤其如此。
彩蛋中已明确下一部将围绕“赤壁之战”展开,这场战役基本奠定了三国的政治格局。
问题在于,第二部又将如何诠释曹操的内心走向?刘协是否仍认为曹操是对的?后续登场的蜀汉、东吴又该如何刻画?观众能否接受一个最初设定为“好人”的曹操的转变?
类似问题也出现在《长安三万里》中,当时有些人无法接受李白的“人设崩塌”,而主创正是通过尊重历史的人物塑造,表达出历史的诡谲与复杂。
正如《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中,也借曹操的回忆,展现出汉朝最辉煌时期的荣光。
而历史的传承,正是在这样的反复变化中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就像我们都知道“汉献帝”窝囊了一辈子,他也不想只当一个工具人。
可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讲一个有深度的故事,确实不太容易。
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