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三甲分院10月启用,苏州医疗再扩容!
“十三五”至今,苏州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体系建设”,补缺补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为此,苏州市政府做了什么?成效如何?下一步呢?
撰文 | 燕小六
据“苏州发布”9月28日消息,上海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太仓市娄江新城医院)将于10月正式投用运营。该院坐落于苏州市代管的县级市太仓。
该院是江苏省重大民生项目、2024年度“苏州十大民心工程”,按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规划病床约1000张,首开220张。它全面纳入上海瑞金医院一体化管理体系,实行“垂直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同质化医疗”。
这是继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苏州市立医院太湖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二期等重点项目后,苏州医疗资源扩容的又一重要节点。
苏州被誉为“最强地级市”,连续多年稳居全国GDP总量第六,超过除广州以外的所有省会城市。但在医疗知名度等方面,苏州长期落后于成都、武汉、南京等省会城市。
为加快医疗卫生资源补缺补短优化配置,苏州曾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三级医院数量力争增长50%,三甲医院力争新增10家。
截至2024年12月,苏州三级医院、三甲医院分别为33家、16家,较“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年分别增长37.5%、9家。基于此,苏州基本达成三级三甲医院的“十四五”建设目标。
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图源/中建八局三公司微信公众号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体系建设”
据《苏州日报》报道,在“十四五”期间,苏州市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提升,实现多个“零的突破”。
以太仓为例。当地与上海相接,多年位列百强县前十位,常住人口约84万余,但长期面临优质医疗不足等问题。
2024年9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升级为当地首家三甲医院,打破“零的纪录”。该院始建于1935年,2019年创成三级乙等,共有36个临床专科、科室设置齐全。
“上海瑞金”是太仓引入的首个顶尖医疗品牌,从立项伊始就受到当地政府的重点关注与支持。“投用瑞金医院太仓分院”被明确写入当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今年4月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强调,瑞金医院太仓分院项目意义重大,开业后必将进一步提升太仓的知名度和城市能级。
放眼整个苏州市,近年来的医疗卫生资源补缺补短优化配置亦成效显著。
《苏州日报》称,“十三五”以来,苏州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体系建设。到“十四五”期间,当地启用重大医疗卫生项目71个,在建项目43个。
今年8月,苏州首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传出消息,即将投入运营,规划床位1000张。“简单说就是把顶级的医疗资源搬到苏州,提升整个区域中医医疗服务整体的水平。”该院副院长、苏州市中医医院挂职副院长柏燕军表示。
“无三级妇幼保健院、三级康复医院,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因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苏州市康复医院启用而告终。
随着太湖总院正式启用,苏州市立医院基本完成“一院六区”规划,成为苏州乃至江苏全省规模体量最大的公立三甲医院之一。
上述进展大幅改善苏州的医疗资源充足程度。2024年年末,苏州卫生机构总数达4865家,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1张。同期,南京市、江苏省每千人拥有床位数7.7张、7.1张。
相较之下,2023年末,苏州、南京和江苏省的每千人床位数分别是5.86、6.75、6.31张。对比之下,在短时间内,苏州医疗资源扩容速度可见一斑。
除了数字变化,苏州的医院实力也在提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成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省内唯一的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数字家庭化产房群,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提升危重症孕产妇抢救等救治能力。苏州市康复医院启用后,很快出现“一床难求”,床位使用率每天都维持在98%左右。
截至2024年10月,苏州拥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医学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实现省级首批9个专业的区域医疗中心全覆盖。当地还设置“引才”专项资金,迄今累计引进高水平临床医学专家团队62个,院士领衔团队16个。
苏州市康复医院。/图源:网络
“影响最深远的布局”逐渐达成
今年,苏州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综合来看,为补足医疗卫生资源历史欠账,苏州市筹谋已久,投入巨大。
2018年2月,苏州市政府出台《苏州市医疗卫生资源补缺补短“123”方案》,成立实施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并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布局。”《苏州日报》报道。
方案提出,到2020年医疗资源要素配置实现“三提升一适宜(总床位数、社会办医床位数、基层机构床位数提升,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保持适宜)”,基本建成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质高效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20年3月,苏州召开会议、专题调度市三级三甲医院建设工作。会议称,要继续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鼓励社会多元投入。此后,苏州还明确把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改革发展纳入全市总体规划,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也是在2020年9月,苏州编制《苏州市“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苏州市“十四五”医疗卫生资源补短补缺专项规划》,医疗资源建设明显提速。同年,总投资近80亿元的苏州市太湖新城医院等6个项目集中开工。
2022年,苏州吴中区同时推进多个医院建设项目,均按三甲医院标准建设,有的床位规模达千余张,旨在解决当地缺少三级综合医院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高校能给一个城市带来教育、医疗等多重资源。深谙此道的苏州积极抛出橄榄枝,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三大顶级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23年7月22日,苏州科技城医院挂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该院由南京大学、苏州市人民政府,分别委托南京大学医学院、苏州高新区等共建,系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至此,苏州“曲线拥有”首家985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
同年10月,选址在苏州吴中高新区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东区)项目完成所有主体结构施工。这是落地苏州的首家“国字号”大学,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同期,苏州市中医院和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认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再加上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积极造血,苏州频现高质量医药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充满底气。据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苏州市卫生健康系统拟立项共计144项,较2023年新增41项。
苏州市立医院。/图源:网络
后面怎么办?
在前述显著进步下,苏州医疗卫生格局仍存在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苏州的医疗实力似乎仍较有限。
在2021、2022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上,苏州仅1家医院进入百强。2023年度相关榜单首次采用“分级制”,共有A++++、A+++、A++、A+和A五个等级。苏州排名最高的医院是A++级别。而江苏省会南京有两家医院得分更靠前,获得A+++。
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研究对象覆盖全国2943家三级医院。苏州仅一家医院的综合科技量值进入全国前100。
今年3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13家左右高水平医院,首批推出8家重点建设医院。其中,苏州占了1个席位,南京则有5家。
紧邻上海,是苏州医疗发展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这种地理特质既带来竞争压力,也创造合作机遇。
从挑战看,上海作为全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高度聚集地,长期以来对江浙沪乃至全国患者,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2021年11月,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文称,上海是苏州百姓自主转诊的首选地。为方便居民到上海就医,苏州在2018年就全面实现参保人员住院异地、就医直接划卡结算。2021年10月,自行至上海医保定点医院就诊的苏州全市参保人员,更是实现就医零手续直接刷卡。
从机遇看,沪苏两地的医疗协同不断深化,将带动苏州医疗更上一层楼。苏州吴中区已成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中合作医院”,建立“吴中区卫健委——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卫生人才培训基地”,金庭地区人民医院成为上海仁济医院血透中心联盟单位。
沪苏共建的长三角一体化远程医疗会诊平台,覆盖苏州多家医院,可以对接上海仁济、华山、瑞金等30余家三甲医院优质资源,迄今已完成大量疑难复杂疾病问诊。
从数量积累到质量提升,苏州的医疗资源建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从短期看,通过引进上海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苏州能快速弥补三甲医院数量、质量等不足。而将眼光放长远,培育本土医疗人才、强化学科建设、完善基层网络,是苏州医疗实力持续提升的根本保证。
资料来源:
1.蓝绍敏主持召开会议调度三级三甲医院建设工作. 苏州日报
2.提质扩容医疗资源 让健康服务公平可及. 苏州新闻
3.2024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苏省人民政府
4.2024年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京市统计局
5.2024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苏州市人民政府
6.《苏州市医疗卫生资源补缺补短“123”方案》解读.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