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大动脉突然中断,给中国敲响一记警钟!
9月25日,一则消息让不少关注中欧贸易的人松了口气——关闭近两周的波兰与白俄罗斯陆路边境口岸,正式恢复通行。就在十几天前,波兰政府还强硬地宣布“关闭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陆路边境口岸”,理由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当天启动了“西方-2025”大规模联合军演,“出于安全考量必须收紧边境”。作为中欧班列西向通道的重要节点,波兰与白俄边境一关闭,直接导致大量装载货物的列车滞留。
8月3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波兰总理图斯克视察波兰与白俄罗斯边境时,波兰边防警卫和军人站在屏障附近。(图源:路透)
波兰关闭陆路边境口岸,真是出于安全考虑吗?如果只看这个表面原因,可能会忽略一个更深层的逻辑:波兰关闭边境,间接影响了中国与欧洲的贸易,不排除有向中国“示警”的意味。
近些年来,中欧关系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俄乌冲突的爆发,加剧了欧洲对俄罗斯的恐惧感,进而影响了中欧关系——只要中国不明确站在欧洲这边,他们就认为中国在“帮助俄罗斯”。波兰作为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更深。在这样的心态下,通过影响中欧班列,迫使中国与俄罗斯保持距离,成为其潜在的选择。此次边境从“关闭”到“重启”的短暂波动,正是这种复杂心态的集中体现,也为未来中欧贸易线路的稳定性敲响了警钟——类似的麻烦可能还会发生。
短短十余天内,波兰为何转变态度?目前有几种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紧急启用了“北冰洋航线”。当前,北冰洋部分冰层融化,如果再配合技术手段——由破冰船在前方开路,这条航线目前可以通行,而且效率比较高:从我国宁波出发前往西欧,只需要18天,这个速度已经相当可观。因此,有观点认为,正是因为中国紧急开通了北冰洋航线,中欧班列的战略价值有所下降,让波兰等国觉得“卡不住中国”,才选择恢复边境口岸。
(图源:互联网)
第二种说法是,随着俄白“西方-2025”军演逐步推进,前期引发的紧张局势有所降温,波兰对“安全威胁”的判断也随之调整,重启口岸自然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毕竟,中欧班列无法通行,对波兰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种说法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近日访问波兰,向波方做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哪种原因,此次事件暴露了中欧班列的脆弱性——途径的国家太多了,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因政治、安全等因素临时变卦,就可能导致线路停滞。今后,在贸易线路的设计与规划上,我们应该做更多的准备——“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中欧铁路的线路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