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陷瓶颈:乌江榨菜卖不动,拓新品难破局
撰文 | 许 芸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坐拥知名品牌“乌江”的涪陵榨菜,增长故事讲不动了。
涪陵榨菜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达到13.13亿元,仅同比增长0.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1亿元,同比下滑1.66%。
涪陵榨菜用小生意撬动巨额财富的故事一向令人艳羡,但小生意往往意味着行业进入门槛低、同质化竞争严重以及客单价低需要高频消费支撑增长、市场规模受限。
虽然涪陵榨菜进行了加大营销力度、拓宽产品品类等诸多努力,但显然,其要突破增长面临的“天花板”难度不小。
一、增长陷入瓶颈期
涪陵榨菜的成长史,是一个逆风翻盘的励志故事。
涪陵榨菜曾一度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2000年,涪陵榨菜前董事长周斌全接手负债500万元的涪陵榨菜集团,靠在三峡移民搬迁中获得的1.8亿元拆迁补偿资金进行了工业化改革,用科技手段把作坊式生产带到了现代化生产上。次年,涪陵榨菜便实现扭亏为盈。
此后,靠着小小的榨菜生意,涪陵榨菜开始了腾飞之路,业绩、市场份额一路上涨,并成功上市对接资本市场,凭借在股市的良好表现一度被奉为“榨茅”。
然而,最近几年,涪陵榨菜的增长故事讲不动了。从最近三年的业绩来看,2022年-2024年,涪陵榨菜的营收分别为25.48亿元、24.5亿元、23.87亿元,增速分别为1.18%、-3.86%、-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99亿元、8.27亿元、7.99亿元,增速分别为21.14%、-8.04%、-3.29%。
为了推动业绩增长,涪陵榨菜在销售方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2025年上半年,涪陵榨菜的销售费用达到1.95亿元,同比增长22.94%。对此,涪陵榨菜解释称,主要为报告期内公司为强化存量市场竞争优势,在大商超、连锁便利店及生鲜渠道实施精准营销策略,提升产品上架率、优化终端陈列方案以及开展消费者促销活动等,导致相关市场推广费用同比增加。
同时,涪陵榨菜采取了多项措施对经销商进行激励,其中即包括放宽信用政策。截止2025年6月底,涪陵榨菜应收账款为1.2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421.45%。涪陵榨菜表示,主要为支持市场及销售工作开展,提高与竞争对手竞争力,公司给予了客户适度的信用额度并在每年年终清理收回,报告期客户按需使用了信用额度。
图源:涪陵榨菜财报
此外,涪陵榨菜采取 “经销为主、电商补充”的模式对渠道布局进行了优化。线下渠道通过优化商超陈列、拓展社区团购与仓储会员店等新型终端,推动产品下沉至低线市场;线上渠道中,抖音平台增速领先,成为年轻消费群体触达的重要阵地。截止6月底,涪陵榨菜拥有经销商2446家,较2024年年末减少186家,通过对布局不合理、渠道冲突的经销商进行优化清理,进一步提升渠道效率。
不过,诸多努力,也未能解决涪陵榨菜当前面临的成长性难题。
二、单一依赖待破解
在涪陵榨菜的产品体系中,赖以起家的榨菜产品是绝对的支撑主力。2025年上半年,榨菜产品带来收入11.23亿元,占涪陵榨菜营收的比重高达85.53%。且从往年财报来看,所占比重基本也在80%以上。
图源:涪陵榨菜财报
在包装榨菜中,涪陵榨菜占据龙头位置,鱼泉榨菜、六必居、高福记、味聚特、铜钱桥、备得福、辣妹子等公司也较为知名。然而,包装榨菜并不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行业,这意味着竞争的同质化,消费者拥有多样性选择进而造成市场分流。
在具备高知名度且进行大量营销活动的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涪陵榨菜的榨菜产品卖出5.93吨,仍同比下滑1%,涪陵榨菜面临的增长天花板显而易见。
近几年,大众的健康意识觉醒,运动健身成为潮流,对食品健康越来越重视。而榨菜通常含有大量的盐,长期摄入高盐可能会对心血管、肾脏等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且榨菜并不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过度依赖榨菜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榨菜的销量。虽然涪陵榨菜也推出了减盐产品,且呈现稳定增长状态,但可能更多是在原有消费群体内进行替代。
此外,涨价或也“劝退”了部分消费者。DoNews注意到,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上,这几年关于“乌江榨菜越来越贵”“穷得榨菜都吃不起”的声音层出不穷。
中信建投证券曾在2020年4月发布的研报中统计了涪陵榨菜的涨价情况,2008年到2018年10月,涪陵榨菜累计提价12次,主要形式包括直接提价(提出厂价或终端价)和间接提价(价格不变,缩小规格)。
以涪陵榨菜旗下70g装的乌江榨菜为例,2008年提价以前,终端零售价仅为0.5元。提价后的2018年,上升到二元价格带。
9月30日,DoNews在天猫平台乌江旗舰店看到,70g装鲜脆榨菜丝5袋组合装原价为14.5元,折合每袋售价2.9元;70g装鲜爽榨菜芯4袋组合装原价为14.9元,折合每袋售价3.73元。
图源:天猫乌江旗舰店
2025年上半年,涪陵榨菜食品加工行业的收入为13.11亿元,毛利率高达54.15%,其中,榨菜品类的毛利率为58.08%。
事实上,对于涪陵榨菜2022年以前的几年获得的增长,也早有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主要得益于疫情带来的阶段性红利,叠加涨价因素带来业绩提升,含金量并不高。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涪陵榨菜要继续提价会越来越难。因为榨菜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下饭的低价消费品,可替代性强,且基本不存在高消费概念,消费者对其售价会有大致的心理预期,一旦超过太多,会影响购买意愿。
当一款本该平价亲民的佐餐产品价格让消费者越来越接受无能,企业却又需要高频消费来支撑业绩增长,涪陵榨菜要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关系?目前涪陵榨菜显然还没有探索出答案。
三、多元化野心求破局
对于一个成熟企业尤其是已经达到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而言,达到一定规模后,增速势必会放缓,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常见做法。
虽然涪陵榨菜早已开始多元化布局,通过收购、自研等方式,推出萝卜、泡菜、下饭菜等佐餐开味菜产品,甚至还有酱油产品,但目前这些产品均还未成为其业绩支撑。2025年上半年,萝卜、泡菜产品分别实现收入3314.93万元、1.19亿元,分别占涪陵榨菜营收的2.53%、9.03%,其他产品营收3654.56万元,占比2.78%。
涪陵榨菜在财报中表示,品类规划方面矩阵式发展。围绕“稳住榨菜,夯基拓新,寻求增长”的业务战略规划思路,2025 年推广榨菜(只有乌江系列、瓶装系列)、下饭菜(含萝卜、海带丝、豇豆)、榨菜酱、调味菜、泡菜、豆瓣酱、榨菜酱油、惠通下饭菜、联营产品、内部产品等品类,家庭端重点抓榨菜、下饭菜、榨菜酱,餐饮端重点抓调味菜、泡菜、豆瓣酱品类。
不过,涪陵榨菜的新品类大多也并未脱离佐餐的范畴,这也意味着,产品之间存在内部竞争关系,互相之间存在替代作用,这显然不利于整体业绩的提升。
如何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是涪陵榨菜不断探索的方向。
据了解,2025年,涪陵榨菜先后整合成立了餐饮事业部、新渠道事业部、国际事业部,通过发力多维渠道,寻求新业务突破。
在餐饮渠道上,涪陵榨菜在试水多年榨菜后,上半年推出泡菜产品,业务上积极寻求进驻知名连锁餐饮。2025年上半年餐饮业务同比增长37%;在线上渠道,传统榨菜一直是涪陵榨菜的主营产品,但今年电商下饭菜品类占比由年初的10%提高到17%,新品爆炒系列上半年销售额已突破360万元,线上新渠道成为涪陵榨菜试水线上新品推广、沟通新消费人群的重要途径;出口上,1-7月涪陵榨菜实现8%增长,1-8月新增了11家直接出口客户。
此外,今年4月,涪陵榨菜宣布拟收购四川味滋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味滋美”)51%股权。据介绍,味滋美主要从事川味复合调味料、预制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肉制品等。
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涪陵榨菜表示,味滋美已经具备成熟的B端产品研发生产能力,通过本次收购,公司可依托其餐饮终端,完善公司产品在餐饮渠道布局,从而快速实现渠道拓展。同时,味滋美储备产品中针对家庭端的部分可借公司自身渠道销售,同时实现品类的新增与渠道的布局。
不过,收购仍在路上,且味滋美所在的赛道,竞争也同样激烈,未来发展尚待观望。对于涪陵榨菜而言,增长瓶颈短期内仍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