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两句K签

1. K签和其他涉外聘用/工作签证的最大区别是,K 签不需要“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而其他涉外聘用/工作签证需要,该许可由国务院外专局负责实施。K签实际上是方便外国技术人才来华找工作用的,找到工作后,仍然需要“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同时变更签证类型。

2. K签只适用于STEM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而从事商科、文科等其他方面的人员不能申请K签。这一条能排除大部分在欧美的印度人。

3. K签的目标是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毕业生,尤其是受欧美STEM市场萎缩影响而无法找到工作的人,可以方便其到中国较长时间停留,寻找合适的工作。也适合在中国留学的外国STEM学生,毕业后可以多一年缓冲,慢慢找工作。

4. 哪些算“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这个真不能明确地列个清单。如果列了清单,印度人就会按清单安排自己的“母校”。没有清单,凡是咱们不喜欢的,就可以说其毕业机构不够知名,然后拒掉。

5. 同样,哪些学科算“STEM相关”学科,也不能明说,要不然印度人会把所有专业都扯上与STEM相关。

6. 理论上讲,各国对签证都有一定的配额机制,但都不能明说,明说了就是搞种族歧视。比如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给针对咱们的学生签证搞过配额制,虽然美国从来没承认过,但大家还是从过签率推算出了每年大致的配额,基本稳定。中美关系转暖后,配额才增加的。

7. 咱们的K签针对的是哪些国家和地区,向哪些人倾斜,咱们自己知道就得了,不用搞得太清晰,反正咱们没有针对印度人搞歧视。

8. 我们当然可以怀疑行政部门也许为了政绩而放水多发K签,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就驻外领事馆那么点人,当地人都挤着去申K签,您说咱们是都拒了方便呢还是一个个审方便呢?

9. 某国人很会签证材料造假,但咱们看看名字和长相就能知道是哪里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