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养老育儿记(15)写在七夕:被埋进婚姻坟墓里的爱情什么样

    关于爱情,似乎早有盖棺定论,那就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尽管存有相当的争议,但比起“爱情已死”的决绝,毕竟说得还是相当的客气,至少它承认有过爱情,只是止于婚姻罢了,却又极度不甘于葬身此地。

500

    不知是什么给了一位远在美国的师姐以勇气和希望,她期待我从一个男人的视角发表一点爱情与婚姻的见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接受了师姐点的题,不为别的,单纯觉得自己有生儿育女十余年的人世经历,说几句的资格是有的。

    也不知到底为何,世人总是一边声嘶力竭地叫嚷着反对性别歧视,但在诸如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上,却固执地认为是有性别差异的。就像我的这位走遍了地球的师姐,虽然她早已把婚姻视作“合资公司”,但是依然坚持两性不同的爱情婚姻观。

    在爱情和婚姻的平台,上面聚集着形形色色的人,最终仅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男性与女性的感官鸿沟已远大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观念差异。

    几百年来,被西方人奉为经典的莎翁爱情语录中有这样一句,“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请忽略句中的那个“如果”,简化一下,不就是耳熟能详的“女人是听觉动物,男人是视觉动物”。你说,现代的东方人对此能有多少相左的意见。

    再说,两性在婚后家庭中的分工,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而这在众多西方人看来,他们也八九不离十。

    从恋爱步入婚姻的殿堂,爱情的掘墓人尾随而来。只不过,东方人讲的稍显隐晦,或者说好听的叫有奥义,“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想逃出来的,是不甘心困死在婚姻;想冲进去的,正发誓为爱赴汤蹈火。

    婚姻果真是爱情的坟墓的话,那么被埋葬的爱情是什么样?

    大多数人对《围城》的理解,是一种心平气和的绝望。我想,这应该不是钱钟书先生要表达的真意。或许,只有同样身为伟大作家的巴尔扎克才能与钱钟书先生的意趣相投,巴尔扎克说,所谓能够满足一切的爱情,只是对于情侣而言;至于夫妇,除了以苍穹为屋顶和以绿茵作地毯之外,还需要更多的一些东西。

    站在东西方的这两位文化巨人的视角,我们应不难理解,城里若不是瘟疫肆虐,人怎么会出逃,而城外的人若不能带上足够多的东西,冲进去又能安生几日。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婚姻埋葬的只是情侣的爱情,而此之后开启了一个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时代:夫妻的爱情。

500

    情侣的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是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是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但就是不长着一副生活的面孔。

    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家、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而夫妻的爱情,多数时候可能只一种愁苦的面容和没有安宁的劳苦。

    因此,许许多多的爱情来不及为生活主题的急剧切换做好准备,现实已由蜜糖化为口香糖,愈嚼愈淡,淡到后来竟是涩涩的、苦苦的,最后不由得人不吐掉。

    可是,人生到世间就是啼啼哭哭来吃苦的。“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鲁迅先生说的,他还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

    劳苦,我不认为它一定就是苟活在婚姻中的爱情的丑陋面目。而在生活中帮助所爱的人,我认定它是爱情得以天长地久的一条出路。

    我曾经像阿拉丁里的灯神一样问我的内人,你人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若在我能力范围内,必将帮你实现。

    内人的笑容如蜜一般,思考了良久,才小心翼翼地说,她的生活不想受到工作的约束;她的人生不能承受家务的繁琐;她的梦想就是身临其境地欣赏世界另一端的灿烂文明。

    在小宝诞生的两年多来,我积累了够多的东西,于是顺势帮内人实现了前两项愿望:不用去上班,不承担家务。

    巴尔扎克说:“爱情抵抗得住繁琐的家务,必须至少有一方品质极坚强。”而我心甘情愿地做了那个“品质极坚强”的一方,因为我是个男人。

    内人不用去上班,在家照看我们的孩子;不承担大多数的家务活,却自告奋勇选择了她自己有兴趣的洗衣机的那一部分。其实,如果她愿意,而我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内人可以一直按照她想要的方式生活。

500

    现在,内人每天都在祈祷,孩子快点长大,让她最后的梦想能够快些再快些照进现实,哪怕只在金字塔或卢浮宫前走一趟。

    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我们的生活完全建立在劳动之上。如果有特殊的话,我可能是个“全才”,挣钱养家,承担家务,照顾父母和养育孩子,无所不会。

    有一天,我意外地发现自己上述的视角竟然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够全面而公允地看待婚姻生活。

    这个意外的发现缘于我前不久与一位颇有来头的同乡的一次同行考察,他曾在实权的中央单位担任司局级干部,也进过地市的领导班子,我俩同行时,他的身份新换成了某知名高校的教授。

    他偶然听说了我的生活状态,因此很有感触地说了一通话:“我在北京认识一个小弟,他的情况与你相似,很想离开大城市回到老家烟台,可是他老婆死活不答应跟他走。就凭这一点,你老婆真的了不起,愿意离开从小生活的城市而跟着你回老家。”

    就是这位同乡教授的话猛然点醒了我,一直以来,我以为是自己无私的帮助为我的爱情开辟了坦途,却忘了另一半也有对我作出无条件的成全。

    我对内人的帮助,内人对我的成全,孰轻孰重,谁多谁少,谁主内外与沉浮,这些统统变得不重要了,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彼此间的互相支持与帮助,让我们的爱情自寻到了出路。

    没有爱情的人生会怎样?是死无葬身之地的孤独。

    如果还有婚姻愿意将爱情埋葬,你还是很幸福的!

    懂得爱情,学会爱人。因为有爱,多予少取,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富有。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