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造“良心车”的魏建军,究竟还有多少底牌?
在李安导演所有电影作品里,有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堪称公认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的是汪洋大海里,少年和老虎被困在一叶孤舟上,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新生的故事。
但结尾让所有人意想不到,老虎其实是少年内心恐惧、焦虑的投射——消除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问题。
如今,中国汽车行业无疑是所有赛道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然而,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解决起来费心费力,慢慢就变成了没有人敢直视的老虎。
而最近,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央视财经《对话》中的一番话,以“长期主义者”的选择用最坦诚的方式直面问题:
“我们不是不尊重资本,我们同样需要资本支持,但是我们绝不被资本裹挟。”
“谁要是在长城汽车发布会上过度夸张,首先回来咱们先是先受处分,要检讨一番。“
“能造车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我们要把良心做好。”
车企的“良心”恰恰是穿越周期、赢得长久信任的终极密码。它不是一个道德标签,而是一套严苛的、贯穿企业全部血脉的商业逻辑和生存哲学。
这套哲学,在长城汽车和魏建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行业之问:中国汽车的下半场该往哪走?
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十字路口。
一方面,是爆发式的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八个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首次突破2000万辆,完成2105.1万辆和2100.1万辆,同比增长均超12%。
另一方面,则是销量竞争的激烈。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降价车型多达227款,超过了2023年的148款,是2022年的2.4倍。到了今年前7个月,降价车型已经达到了106款。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
图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面对行业现状,长城汽车保持住了定力,其泛内燃机化、新能源多元化、油电平等化和战略全球化的“四化战略”成为长城汽车破局的核心抓手。
仔细拆解这一战略,可以发现背后有两大关键逻辑:
一是重构产业竞争的“价值坐标系”。
首先,“泛内燃机化”,并不意味着放弃电动化,而是内燃机加上点电更完美,弥补内燃机缺陷,电在低速时帮助实现加速、省油,长城汽车Hi4 技术体系就是这一思路的落地,实现 “四驱的性能、两驱的能耗”;
而“新能源多元化”,则代表均衡发展,电车应该小型化,主打城市车,便宜便利、运行成本低;而大型车主张混动,混动保值率高,不依赖充电。
其次,是以全球视野布局多元技术路线,以用户价值为核心推动技术平权。
在四化战略中,油电平等化,无疑是四化中最具颠覆性的概念。这意味着,无论用户选择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应获得同等水准的智能化体验、驾乘品质和服务保障,用户只需要判断“长城的产品是否能为我提供最佳价值”。
魏建军表示,“早进入油电平权时代”,核心是消除用户体验落差,“未来更先进的混动,使用成本比电动车不会高,还没有换大电池包的高成本”。他总结:“纯油、混动、纯电,甚至氢,都应该发展。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将我们作为汽车大国为全球服务的定位实现。”
可以说,“油电平等化”本质,是技术平权。
不仅如此,在全球视野上,魏建军的布局更具前瞻性。他不将“全球化”局限于单一的产品出口,“战略全球化”指的是“产业走出去、生态走出去”,比如长城汽车在泰国工厂实现了50%本地化率,在巴西工厂创造了2000个就业岗位。
可以看出,长城汽车的“四化”战略相互支撑,既避免了单一技术路线的风险,又覆盖了全球多元需求,构成了长城穿越行业周期的“护城河”。
因此,“四化”不是跟风卷新能源或守燃油,而是以技术为基、以用户为中心。
看得见的销售额,看不见的技术战
“对车的热爱,是每个造车人的初心。”
魏建军年轻时的赛车手梦想,至今仍是他深耕行业的动力。
而这份热爱,也得到了双向奔赴的回应:2025年二季度,长城汽车营收 523.16 亿元,同比增长 7.72%;净利润 45.86 亿元,同比增长 19.42%,创下历史最佳单季度业绩。
长城汽车用有质量的增长,证明了长期主义的价值,也得到了口碑和销量的双重认可,看得见的销售额,这背后是看不见的技术战:
首先,不做平庸的产品,而是挑战技术的极限。
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向来以“不设限”闻名。
汽车的最大用户痛点之一,就是安全性。汽车产业关乎生命安全,绝非一日之功。
为了造好车,魏建军带领团队“死磕”安全——2005年组建安全团队,2008年建成国内车企首个碰撞试验室,2025年建成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可模拟9000种道路突发状况。
长城汽车打造了“环境风洞试验室”与“碰撞试验室”。
前者能够调控温度、光照、风力等参数,模拟出下雨、降雪、大雾、暴晒等全球各地的各种环境,随时进行测试;后者用于保障汽车满足北美、欧洲、中国等的碰撞标准,推动产品从被动安全走向主动安全。
不难看到,长城汽车从来没有回避过这个问题,而是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投入的数据不会骗人,2024 年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达 104 亿元,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大关,2.3 万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相当于每四位员工里就有一位工程师。
其次,不追逐潮流,坚持长期主义。
要做品牌,技术突破难,但更难的是要站得更高。
再深入一步,对于汽车行业,站得更高,就意味着一个关键词必须做好——智能化。
今年五月,长城汽车发布了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这个为旗舰豪华而生的平台,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兼容插电混动、纯电、氢能、混动和燃油五大动力形式的平台。
更令人惊艳的是,这个平台并非为普通车型设计,而是专为中大型及以上豪华车打造,兼容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
可以说,长城汽车这是在向豪华市场发起总攻,不仅要啃下新能源市场的硬骨头,还要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巨头掰手腕。
每个技术突破背后,都是对长城汽车对车主需求的精准捕捉。
从独善其身到兼济生态国民车企底色

最后,有一个在商业世界里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品牌可称之为国民品牌?
国民品牌之所以配得上国民二字,不在榨干任何一方,而在成就所有关联方:当供应商愿合作、员工愿奉献、用户愿信赖,产业生态自然生机盎然。
最让人感动的是,魏建军在采访中,有一个关键词被反反复复地提及:良心。
这次,他谈到诚信良心是不可动摇的底线,“有了良心,才能升华到爱心,对用户、对员工、对社会,都得友好。”
如果说“四化战略”给出了具体的行动路径、那么“四项不为”则是魏建军为企业划定的良心红线:
敬畏资本,不被资本裹挟;重视用户,不做过度营销;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爱惜产业,不损产业生态,这”四项不为“的原则让长城在浮躁的市场中保持定力,不为短期销量放弃品质。
良心二字,是长城汽车的“精神底盘”。
对于长城汽车而言,“良心”不是一句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骨髓的基因,是企业的精神底盘。这个底盘决定了企业在高速行驶和急转弯时能否保持稳定,决定了它能走多远。
中国汽车产业的下半场,注定是一场关于价值、关于信任、关于格局的竞争。而价值的核心,正是由安全、诚信、长期主义所构成的“良心”体系。
长城汽车的实践再次印证一个朴素的道理:
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更多这样的长期主义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