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小议中美关系

我观察领导层是非常重视中美关系的。

包括在特朗普总统首届任期刚刚就任美国总统时,就出访美国。

包括对台海问题军事解决在舆论上的克制。

包括在南海面对菲律宾一再挑衅的克制。

其实就是不想迈出中美关系转向实质性对抗的危险一步,哪怕只是有这种可能。

这反映了领导层对搞好中美关系,维护世界和平的良苦用心。

我希望特朗普总统能体会到这一点,即中方对搞好中美关系是真诚的。

梳理脉络如下:

◢时间线

时间 中美关系历史节点

1970年代以前 : 敌对与隔绝

1971↣1979 : 破冰与建交

1979↣1989 : 蜜月与战略合作

1989↣2001 : 动荡中发展

2001↣2008 : 反恐背景下的合作

2009↣2016 : 竞争加剧与战略调整

2017至今 : 战略竞争新常态

◢转折点及原因

↣ 从“敌对”到“破冰”

↣ 关键事件 :

1971年“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及《上海公报》发表。

↣ 转折原因 :

↣ 共同战略需求 :

面对苏联的扩张压力,中美找到了战略利益的交汇点。

↣ 中国主动谋划 :

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主动“撑出”战略三角,成功扭转了外交被动局面。

↣ 从“蜜月”到“动荡”

↣ 关键事件 :

1989年后美国对华制裁;

1996年台海危机;

1999年“炸馆事件”。

↣ 转折原因 :

↣ 冷战结束 :

苏联解体使中美合作的战略基础动摇。

↣ 意识形态与国内政治 :

美国对华“和平演变”期望落空,其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干扰加剧。

↣ 从“合作伙伴”到“战略竞争者”

↣ 关键事件 :

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

2010年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2017年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

近年来科技战加剧。

↣ 转折原因 :

↣ 中国实力崛起 :

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被美国视为对其主导地位的挑战。

↣ 美国战略焦虑 :

美国认为对华“接触”政策未能改变中国,转而采取遏制策略。

↣ 科技制高点争夺 :

双方都认识到,人工智能、芯片等尖端技术是决定未来国运的“制高点”。

我还是用白话说吧。

美国就是希望中国跟他混,即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但这至少有几个问题:

1.美国干的那些坏事儿,要由中国来承担,至少会波及到中国。美国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911吗?

2.西方的资本主义是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这都要中国来承担。中国民众是你们的奴隶吗?

中国这些年发展起来了。但那是数亿农民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干出来的。他们付出了青春,付出了汗水,还有鲜血,付出了家庭的代价,包括对长辈的照顾,对下一代的关怀。所以,凭什么?

3.北约对俄罗斯有刻骨的敌意。加入西方,中国就无法避免与俄罗斯的对抗,甚至军事冲突。这明显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西方不会真以为俄罗斯不行了,可以任由你们欺负了吧?

4.所谓“中美国”,像以色列那样,的确可以暂时稳定中美关系。

但从长远来看,必然限制中国的发展。中国无意与美国为敌,也无意与西方为敌。但中国的发展不受任何人的限制。

中国人只是想过好日子,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有错吗?这碍着谁了?与你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就那么难呢?

总之,我想说的是,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就像“平行线”。

任何一方的进步都是人类向前迈出的一小步,就像阿波罗登月那样。

━━━━━━━━━━━━━━━━━━

观网有一位网友的标志性发言能反映观网生态变化,就是帽子姐杀气腾腾的发言。

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里的安全阀,或者叫报警器。能反映该生态系统的变化。

所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