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高炮卷土重来:年化高达6738%,强制放款、反复收割

助贷新规落地前夜,行业洗牌暗潮汹涌。

2018年至今,互联网贷款行业的每一轮规范化进程,总是伴随着一部分玩家的“退”,以及随之而来的,另一部分玩家的“进”。

本轮持牌机构集体向24%红线退守,同样也不例外,正规军主动弃守的“城池”,再次引来地下高炮黑灰产的嗜血争夺。

而相比2017年-2019年现金贷高峰期的“714高炮”,本轮地下高炮的玩法,明显更加隐蔽而疯狂:黑市买数据、强制放款、暴力催收、反复收割直至榨不出油水……

01 强制放款

在上海工作的张明由于征信存在瑕疵,近两年来,每当手头紧、需要周转时,只能求助于一些中小网络借贷平台。他自认为踩过不少坑,已经是经验比较老到的下款人,但最近的借款遭遇,瞬间颠覆了他的认知,让他意识到,面对最新演化出的网络黑恶高利贷,他此前积累的经验和技巧顿时完全失效,毫无招架之力。

张明说,他9月4号晚上收到了一条短信,发送方是一家不知名的借贷平台,内容是提醒他已经获得了额度、抓紧时间领取,同时还附上了链接。而此前,他刚刚浏览过一个常用的贷款超市,但里面的平台,要么是没额度,要么就是利率太高。所以,看到短信后,张明感觉“也许这是贷超给我匹配的更合适的”。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决定看一看额度和利率,“不合适就不借,最多下载个APP,也没啥损失”。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短信里的链接将他带到的是一条“贼船”。点击链接下载APP后,经过简单注册,便进入了获取额度流程,需要完成人脸识别、银行卡验证等操作,虽然是常规流程,但张明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每点击一个“确认”,都要仔细查看页面中有没有什么协议勾选、隐藏项等等,这些都是最容易暗藏猫腻的地方。

但这一次,所有这些小心谨慎都毫无意义,因为这家平台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在提交过基本资料后,紧接着,在没有额度、利率展示,没有要求确认下款,没有提供借款合同的情况下,APP中竟然直接就显示了“已打款”。

而查看待还款信息则显示,张明需要在9月9日,也就是5天后,一次性还款2000元。张明一下子慌了神,“我随即马上查看之前提交验证的银行卡账户,发现里面确实收到了一笔1040元的转账,但转账方是一个个人账户。”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肯定是弄错了,放款方怎么可能是个人呢?而且,1040借5天要还2000,这不是天价利率吗?哪家平台敢这么放款!”

5天的时间,利息基本与本金持平,如果换算成年化利率,那么实际利率高达6738%。

实际上,张明遇到的是一度销声匿迹的地下高炮平台。而且还是一家强制下款的高炮平台,张明找遍了整个APP,都找不到任何客服联系方式,没有任何沟通反馈、要求取消借款的渠道。

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据柒财经调查,近两个月来,地下高炮平台的活跃度显著提升,像张明这样的受害者不在少数,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以“强制下款”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多达54778条,其中绝大多数,基本都与张明的情况类似。

500

而从操作手法来看,最常见的一如张明的遭遇,高炮平台通过手机短信链接诱导用户下载APP,然后在APP种提交基本信息后直接强制下款。但也有部分借款人是在事先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全被动地被强制下款。

家住洛阳、在一家小型制鞋厂上班的王浩告诉柒财经,他8月13日银行卡收到了一笔2000元的个人转账,当时他以为是老板打过来的上个月的加班奖金,所以就没细看,一直到8月16日,催收短信和电话接连打来,他才在催收人员的指导下,下载了借款平台的APP,才终于明白这是遇到了单方面私自放款的高利贷。他觉得非常莫名其妙,“这简直就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无论是通过营销短信引流,还是直接放款,其中很可能都涉及数据黑市交易,最明显的是直接放款,借款人根本就没有向平台申请过借款,平台是怎么获取他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的?这肯定是买来的数据。还有短信引流,其实也是相当精准的,这些地下高炮平台肯定不会去大面积随机发短信,这种相当于大海捞针,效率极低,基本都是从黑市买一些被其他平台拒掉的用户数据,而之所以没有直接放款,是因为买来的数据内容比较少,所以还需要引导用户自己来补充。”

02 反复收割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其中地下高炮的特征都极为鲜明,都是短期、小额、翻倍还款、反复收割。

王浩8月16日接到催收电话,要求他在下午1点前还清4000元借款,从3天前的本金2000元到应还本息4000元,折合成年化是12167%,与上文张明的情况类似,都是翻倍还款,但借款时间比张明的5天更短,所以实际的年化利率远超张明的6738%。

但这仅仅是初始利息,一旦受害人没有按时还款,后面还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接踵而至,源源不断、没完没了。

王浩本来打算只把2000元本金退回去,但对方非常强硬,要求必须还利息,协商无果后,对方马上启动了暴力催收模式,“从17号下午开始,我的家人和朋友都接到了暴力催收电话和信息,他们都来问我是什么情况,搞得我很没面子,我解释说是遭到诈骗团伙了,但感觉他们都是半信半疑的,而且,这些催收真的是太无耻了,他们说如果我不还钱,下一步就不是打电话发短信这么客气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尝尝什么是轰炸”。

王浩的手机很快就开始收到大量短信,“他们拿我的手机号在网上不停的乱注册什么的,我手机上不停的收到验证码,一个小时就有一千多条”。此外,他们还扬言说要P裸照群发,看到他们如此无所不用其极,王浩开始害怕了,同时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家人朋友持续受到骚扰,最后还是妥协了,同意再还2000元利息,希望彻底了结。

然而,还完利息后,事情并未结束。催收人员又开始向王浩索要逾期费用1000元、P图费用500元、催收费用500元等等,然后还是同样的威胁话术。无奈之下,王浩只好报警。

那么,如果一开始就自认倒霉按时足额还款,是不是就可以很快结束?事情同样也没有这么简单。

张明后来的遭遇表明,某些高炮平台会对用户进行多轮“收割”。张明当时听了催收方的威胁后,觉得也就1000块钱的事,不愿意牵连到家人朋友,就自认倒霉,按时还了钱。“但谁能想到,才过了大概1个星期,他们就又来跟我玩这一套,这一次是直接把钱打到我的账户,金额变成了2000元,真的是太黑心了!”张明一提起这事就怒不可遏。

而黑猫投诉平台显示,类似的针对同一用户的反复“收割”并不少见。

500

03 让借款人去“放款”

与2017年-2019年现金贷鼎盛期的“714高炮”相比,本轮地下高炮除了强制下款、反复收割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典型特征,就是放款及收款都通过个人账户完成。

有行业内人士表示,“采用个人账户进行收放款操作,相比平台通过公司账户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隔离,平台可以辩称这是个人行为,与自己无关。此外,个人账户之间相互操作,更容易伪装成个人之前的借贷,从而也可以更好的规避法律风险。”

而据柒财经进一步调查,在这种收放款模式下,地下高炮平台的受害人,很可能也被迫卷入了持续转动的放贷链条,扮演着名义上的放贷人角色。有高炮平台受害人反映,其在查询银行账户的交易信息时,确实发现了催收人员声称的一笔转账交易,但令人困惑的是,这笔来自个人账户的转账信息中,还附带了一个备注,内容是“XX分期还款”。

也就是说,他被强制放款的个人账户,很可能被平台方作为收款账户,提供给了其他借款人用来还款。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种操作方式是为了进一步规避风险,或者说把风险尽可能转移到受害方。因为让前一个借款人把还款直接打进下一个借款人,相比平台通过自己操控的个人账户去分别进行收款和放款,风险显然要更小一些,更不容易被银行风控,也增加了后续调查的繁琐度。”

而从种种迹象来看,在此前的严厉整治下一度销声匿迹的地下高炮,再次蠢蠢欲动,很可能与本轮行业规范化进程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某种意义上而言,地下高炮之所以能够逐渐浮出水面,或许正是抓住了网贷行业洗牌期骤然释放出的有待满足的两大需求。

其一,助贷新规24%红线即将正式落地,意味着正规金融机构将不再接受来自助贷平台的腰部用户,那么助贷平台,尤其是中小助贷平台就急需寻找新的变现渠道,因为这事关平台生存;其二,此前放款利率在24%-36%之间的这些腰部用户,在正式被正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后,其资金需求并没有立即消失,也需要寻找新的借贷渠道。

而正是这两大未被满足的需求双重推动之下,地下高炮平台才有了兴风作浪的可趁之机,使得他们可以更容易地买来有资金需求的拒贷用户,也使得这些拒贷用户看到他们的营销短信后,更有意愿点开链接,从而一步步进入圈套。

但这种以黑恶嗜血为底色的业务模式,注定只能是一时疯狂,相信伴随着行业洗牌的逐渐完成,以及监管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的进一步完善,这些兴风作浪的地下高炮平台很快会销声匿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