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减负”:新莱特12亿元出售旗下资产给雅培
新莱特“壮士断腕”。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9月28日晚间,光明乳业(600597.SH)披露一则出售资产公告,其下属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下称“新莱特”)北岛工厂因产能利用率不足,致使业务出现大额亏损,影响新莱特整体盈利水平;新莱特拟以1.7亿美元(约合12.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新西兰北岛资产出售给雅培的子公司“新西兰雅培”。
图源:公告截图
据了解,这笔交易计划于2026年4月1日完成交割,需获得新莱特股东大会批准以及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等监管机构的同意;同时,交易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来自汇率波动、监管审批及外部事件等带来的风险与影响。交易完成后,新莱特2026财年净利润预计增加约1000万至1500万新西兰元。
01.
光明乳业于2010年投资约4.21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莱特51%股权,是业内并购的首家外国乳企,先后在新西兰、澳大利亚上市,一度被视为中国乳业出海的标杆。
新莱特是光明乳业重要的海外资产,光明乳业目前持有新莱特约65%的股份。对于此次新莱特出售资产,光明乳业已表态将对本次交易投下赞成票,从而确保股东层面的批准通过;新莱特董事会也一致支持该交易,称其为公司“走出困境”的关键一步。
据“趣解商业”了解,新莱特主要从事工业奶粉、婴儿奶粉、奶酪、液态奶生产和销售。财报数据显示,新莱特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50亿元,同比增长1.96%;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减亏55.00%。
近几年,新莱特深陷亏损泥潭。2021年至2024年,新莱特的净利润分别为-0.4亿元、0.28亿元、-2.96亿元、-4.5亿元。由于新莱特亏损不断加大,光明乳业也不得不对这笔收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年累计减值超过5.41亿元,严重影响了光明乳业的利润空间。
新莱特的亏损也拖累了光明乳业的业绩。光明乳业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约124.72亿元,同比微降1.9%,但归母净利润仅2.17亿元,同比下滑22.53%。
图源:财报截图
与此同时,截至2025年6月末,新莱特占用光明乳业境外资产近7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约30%。光明乳业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换来的却是持续亏损;新莱特不仅没为光明乳业赚钱,反倒还要它继续往里面贴钱。
去年6月,光明乳业便已向新莱特提供1.3亿新西兰元贷款,以缓解后者面临的债务偿还困难问题;去年8月,光明乳业又通过定增的方式,为新莱特募集了2.18亿新西兰元,认购新增股份3.08亿股;此外,新莱特还进行了高达4.5亿新西兰元的银团再融资工作,以化解债务违约风险。以当前汇率计算,去年光明乳业向新莱特输送了超15亿元的资金。
02.
如今新莱特通过出售亏损资产回笼资金、专注核心业务,可以说是“壮士断腕”式的断舍离;而从光明乳业角度来看,甩掉这一包袱有望显著改善新莱特的财务健康,进而巩固光明乳业自身的投资回报和财务稳健性。
值得注意的是,接盘方雅培是全球知名的医疗健康和营养品公司,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领域与光明乳业业务有一定重合。雅培此番购入新西兰工厂资产,显现其对高品质奶源和生产基地的重视;其可能借此进一步布局中国奶粉市场,对国内乳企形成潜在压力。
图源:罐头图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8日,a2牛奶公司宣布收购雅士利在新西兰Pokeno的工厂,此前a2在华销售的奶粉主要由新莱特代工;此番收购后,光明乳业的代工生意或受影响。
不过面对持续亏损的新莱特以及下滑的业绩,光明当前更需要聚焦优势板块、提升经营效率,而非在海外亏损项目上耗费过多资源。
受乳业周期影响,身为“中国乳业三巨头”之一的光明乳业,已历经多个季度营收下滑,而光明乳业近年来已频频靠资产处置和政府补贴来“回血”。
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7亿元,同比大增82.28%;然而,现金流增长核心原因是“收到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578号、580号两地块的搬迁奖励款”。这是典型的非经常性收益,和乳制品生产销售的主营业务毫无关系。
图源:财报截图
事实上,自2022年起,光明乳业非经常性损益在归母净利润中的占比便开始陡然升高,2025年一季度该指标甚至转为-0.49亿元,也暴露了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持续疲软。
光明乳业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高达5.52亿元,而这其中的4.11亿元都是土地收储收益,这笔“卖地收入”占了光明乳业当年归母净利润的5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光明乳业去年靠卖牛奶获得的净利润仅有1.7亿元,比2023年少了67.48%。
对于2025年,光明乳业董事长黄黎明定下了“实现营业总收入 261.96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39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 3.48%”的目标,然而从半年报数据来看,想要实现目标光明乳业下半年还要再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