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米与特朗普:一场撕裂美国司法公正的权力恩怨

科米与特朗普:一场撕裂美国司法公正的权力恩怨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9月29日星期一

一、恩怨起源:2016大选的致命交火

科米的“十月惊奇”助攻特朗普):

2016年10月底,距大选投票日仅11天,时任FBI局长科米突然宣布重启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调查。此举犹如政治核弹,瞬间颠覆选情,被广泛视为压垮希拉里选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客观上为特朗普入主白宫扫清了道路。

“通俄门”点燃特朗普怒火:

特朗普上任后,科米领导的FBI对特朗普竞选团队“通俄嫌疑”的调查迅速成为新总统的噩梦。科米拒绝向特朗普个人效忠、坚持调查独立性,特别是2017年2月他向特朗普直言自己并非其“政治盟友”,最终导致他在2017年5月被特朗普闪电解雇。

二、权力复仇:总统的司法武器化

公开施压与政治清算:

特朗普从未掩饰对科米的仇恨,卸任前后多次公开呼吁司法部起诉科米。其核心圈(如前佛罗里达州总检察长帕姆·邦迪)介入施压,矛头直指科米在国会关于“通俄门”调查作证的真实性(尽管监察长报告认为科米无实质问题)。

操控司法机器:关键人事清洗:

弗吉尼亚东区联邦检察官埃里克·西伯特的遭遇是这场“司法猎巫”的缩影:这位经验丰富、两党参议员背书、法院一致续任的资深检察官,因拒绝起诉特朗普的政敌——纽约总检察长詹姆斯(追诉特朗普集团欺诈)和前FBI局长科米——被强行赶下台(特朗普声称“我要他出去”)。

西伯特的专业判断(无犯罪可诉)被政治指令碾压。他被迅速替换为特朗普私人律师林赛·哈利根——一位毫无联邦公诉经验的“自己人”,旋即主导了对科米的起诉(指控虚假陈述、妨碍国会)。

三、体制危机:滑向“选择性司法”的深渊

“香蕉共和国”阴影笼罩:

特朗普对科米、詹姆斯等人的追诉企图,核心在于将联邦检察系统蜕变为打击异己的政治武器。这种公然滥用“选择性执法”的行为,严重侵蚀司法独立与程序正义,动摇公众对法律公正性的根本信任。当起诉与否取决于总统好恶而非法律事实,美国距离其所警示的“香蕉共和国”(政权利用司法机器镇压反对者)仅一步之遥。

历史重演与制度韧性危机:

这一幕与2006年小布什政府“联邦检察官解职风波”(政治性解雇9名检察官导致司法部长辞职)惊人相似,但其公然性与报复性更甚。特朗普对西伯特、马里兰州联邦检察官凯利·海斯(施压调查希夫、博尔顿)的干预表明,其目标是系统性重构司法体系为个人权力服务。若此风不受遏制,美国三权分立的基石将面临崩塌风险。

四、余波与警示:民主制度下的危险交叉点

科米案绝非孤立事件。它是特朗普“以怨治政”哲学的集中爆发,一场利用国家公器清算私仇的恶性实验:

科米的两面性凸显制度困境:

他2016年对希拉里的干预(无论动机如何)客观上扭曲了选举,其自身也成了政治化司法的矛盾象征。特朗普对他的报复,则将这种扭曲推向极致。

司法独立危如累卵:

特朗普对检察官的撤换标准无关专业能力,只问“政治忠诚度”。哈利根等缺乏资历的“效忠者”上位,标志着专业主义在政治压力下的溃退。

民主的终极保卫战:

拉美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曾用法律清算独裁者的实践表明,法治尊严高于个人权柄。美国若放任总统将司法“武器化”,不仅背叛立国精神,更将彻底丧失批判他国“香蕉共和国化”的道德立场。科米案的真正被告席上,坐着的正是岌岌可危的美利坚合众国司法公正本身

这场权力的复仇游戏,早已超越个人恩怨,成为检验美国能否抵御“合法专制”的终极试金石。当司法沦为政敌清算工具,正义女神的天平将被权力的砝码彻底压垮——这不仅是科米的悲剧,更是美利坚宪政精神的至暗时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