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派的快速覆灭和MAGA运动的长期持续
绝大部分的学者政治和评论家都把川普以及其领导的MAGA活动归结为右翼政治团体。但是仔细研究其政治活动和政治口号,我们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多是违背传统右翼的政治主张的。比如在堕胎问题上的暧昧;比如对经济活动的大规模干预尤其是对某些产业的扶持或打压,比如大规模的政府补贴,比如对以色列的批评,等等这些都是和右翼的主张相违背的。所以部分专家只能对川普派及MAGA活动冠以新右翼极右翼科技极有意义的称号。
但实际上,川普派及MAGA活动是典型的民粹主义。(以下来自于ai)
"民粹"一词的翻译源于19世纪末俄国"民粹派"(народничество)运动。该运动始于19世纪60-70年代,由巴枯宁等平民知识分子发起,主张通过发动农民推翻沙皇专制。1905年革命失败后,部分流亡日本的俄国民粹派成员受日文"国粹"(国粋主義)启发,将其理念译为"民粹",对应中文"群氓"概念,此时"民粹"仍带有"民众精华"的积极含义。值得注意的是,俄语原词本义为"到民间去",强调知识分子深入农村动员平民,后中文译名因"粹"字易引发"文化精华"的联想,学界建议改用"平民主义"等更准确译法。
民粹主义存在三个主要阐释维度:
意识形态说:主张以平民利益为绝对核心,反对精英统治,要求通过直接民主(如全民公决)实现政治变革。其内核强调"人民主权"但缺乏系统性理论框架,常与其他意识形态(如民族主义)结合。
政治风格说:表现为极端化语言策略(如道德化标签、情感煽动)、对抗现有政治体制,并通过简化复杂问题获取大众支持。典型案例包括特朗普的"反建制"言论与欧洲右翼政党排外主张的结合。
社会运动说:在全球化进程中表现为网络民粹主义,通过抗争性舆论与极端情绪传播,如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社交媒体对传统政治规则的冲击。
现代民粹主义呈现双重性:
积极面:强调平民政治参与,批判权力垄断,推动民主化进程(如拉美左翼民粹运动)
消极面:易滑向反智主义,通过制造"人民vs精英"的二元对立激化社会矛盾(如欧洲极右翼排外政策)2。部分学者指出,该词汇常被既得利益集团用作污名化底层诉求的工具。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民粹主义本质是"稀薄意识形态"(thin ideology),其具体形态取决于所依附的政治语境——左翼多聚焦经济平等,右翼侧重文化排外。这种定义弹性导致其常与民族主义、威权主义等概念混用,需结合具体历史情境分析。
既然明确了川普派和MAGA运动的性质。我们就可以大胆预测他们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里必须将川普派和MAGA活动分开来表述。
对于川普派来说,只要其实现了长期执政(比如川普的继任者在下次或下下次美国总统选举中取胜),川普派必然转化成新的建制派,所以其本质上必然和MAGA活动分道扬镳(但是其可能不会抛弃MAGA的政治口号)。原因有二,其一从川普派的自身政治利益上来讲,一个政治团伙其终极目的是实现自己的长期执政,那么这个团伙必须在政府内部形成一个较为广泛的政治集团。也就是说他要把这个政府的大部分人变成自己人。那么川普派就不可能在实际的政治活动当中继续反建制,因为反建制就是反自己。(比如当下的川普政府拒不公开萝莉岛罪案的相关资料,就是这种现象的开始)。其二,从MAGA活动的性质上来讲,上面已经说了其是一种民粹主义政治活动。这种政治活动的核心特点就是,除了反建制以外没有任何稳定的政治主张。也就是说反建制才是民粹主义的唯一政治主张,其他政治主张不管是左翼的还是右翼的,对于民粹主义政治活动来说都只是一种政治宣传工具。所以当川普派实现长期政治以后,其作为建制派必然成为民粹主义政治活动攻击的新目标。
所以未来川普派可能有两种结果,第1种川普派代替共和党原有建制派成为新的共和党建制派。第2种川普派在失去MAGA活动的支持以后,逐渐被共和党的老建制派清理出共和党。笔者认为第2种可能性更大。因为川普派现在看起来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川普派的大部分政治人物在共和党的政治集团当中都是边缘人物或底层人物,缺乏政治根基。其可以凭借的不过是对MAGA活动的利用而已。同时这些人反复无常的政治主张,和极端的政治活动,实际上是被共和党背后的大金主也就是资产阶级集团所厌恶的。
MAGA活动将长期继续。民粹主义之所以会发生,本质上根植于这样一个社会矛盾。就是人类生物特质的相似性,生理需求的相同性与社会结构复杂化导致的人与人社会地位的差距之间的矛盾。直白说就是从生物角度上来讲大部分人生出来差别就很小,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社会资源差距却过于巨大。尤其是在美西方当前这种贫富差距极速扩大的社会,民粹主义的土壤就更加的肥沃了。
这里顺便要提一下,在未来几年在民主党的传统支持者当中,很可能会出现以左翼政治活动为口号的新的民粹主义,同时在民主党当中很可能会出现一群类似于川普派的利用新的左翼民粹主义的政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