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没有看到K签证的细节,从公开的信息,看来基本没有门槛
【本文由“gogo2075”推荐,来自《印度所谓的“人才”,欧美已经充分领教过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肥仔168
近来热门话题之一,是美国H1b签证,由此往往联系到美国吸引外国人才。而且多年来,获得H1B签证的人,70%是印度人。加上近十几年来,美国几家科技大厂的主管是印裔。事实上把H1B等同人才是不全面。这里说说对此的一些看法。
首先获得H1B,并不等于人才。比如菲律宾,印度护士,电脑业岗位证书,或者一些行业,在他们本国考过了美国行业执照,又找到雇主,那么就可以获得H1B在美国工作。按通常的理解,这些不算是人才。只是美国人口老化,加上一些脏重累同时有一定入行门槛的行业,美国国内出现职位空缺。开放了给这些人。
另外还有部分是在美国毕业的外国留学生,拿了学士,或硕士,或博士,可以找接收的机构,企业实习或者雇佣诺干时间后,也可以获得H1B,在一定的期间里更换签证或者身份,转为绿卡长期居留。
由此可见获得H1B就是人才是不全面的。有些长期拿着H1B做牛马也是有的。甚至雇主或者上司为长期保持廉价科技下手做牛马,压你一头,职场政治,甚至杀死上司,也发生过。
什么才是人才?像考过了专业执照的外国人获得H1B,比如护士,一些医疗服务职位,各种电脑行业证书。刚拿到硕士,博士等等,没有在参与过研发,项目管理。这只是行业入门,不算是人才。
而获得H1B里面,每年印度人占70%,也不能说是人才。 里面涉及到印度早就有组织,商业化,一条龙钻研透了美国移民法律灰色地带,甚至办假公司雇用证明,野鸡学历,在多个公司重复申请,等等。这些报道媒体上随手可见。由于基数大,而且比较集中在IT行业,互相抱团提携,等优势,逐渐其中个别上升到管理层。他们更多是在美国留学然后入职科技公司,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不是在印度成才的。人才练就必须有产研学的生态良性循环。这是印度国内缺乏的。他们顶尖的IIT印度理工学院IISC印度科学理工学院,在各种全球大学排名均在150之后,比如自然指数,美国商业新闻周刊,泰唔时报,QS全球大学排名。世界500强公司只有8家还排名靠后。不足以提供印度本土产研学的生态良性循环。
在两年前,梁文峰Deepseak-R公布前。我就指出认为印度IT业强是错误的认识。印度IT业硬件软件没有一个在全球能打的产品或公司,虽然软件外包有些表现,但不足以说明其IT业强过中国。他们在美国IT大厂高管是在美国产生的,不是在印度产生的。在印度根本没有高端的产研学良性循环环境,经费。也成为他们只能涌向发达国家,才有发展机会。
现在开放K签证,印度媒体,网上的话题,一些印度网民很感兴趣。对K签证欧美日韩没有水花。
现在还没有看到K签证的细节,从公开的信息,看来基本没有门槛,如何预估正面和负面的情况,和对应预案。将来可能出现造假学历,工作履历,如何核查,撕毁护照,居留黑身份不回去,强烈的宗教意识,在公共场合搞宗教活动,生活习惯巨大差异,进入中国的外国男女人口不平衡,带来种种问题,这些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已经十分头痛。不要以为语言障碍,人脸识别,无现金化,外国人就难以长期黑身份留在中国。将来出现类似广州的那些情况,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