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两幅画像孰真孰假?《大明风华》因此火了,真的像廖凡?

提起明太祖朱元璋,您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形象?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想到的,都会是那张极具“辨识度”的脸:一个长长的、向前凸起的下巴,状如猪腰,脸上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麻子,整个五官组合在一起,显得既古怪又有点吓人。这张画像流传甚广,近些年汤唯的《大明风华》,以及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都强化了这一印象。以至于很多人都深信,这位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就是和柏林影帝廖凡有着某种“蜜汁”联系。

500

廖凡与朱元璋(《邪不压正》剧照)

然而,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如果我告诉您,朱元璋其实还有另一张完全不同的“证件照”,一张看上去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的脸,您会不会大吃一惊?这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一个丑得惊人,一个帅得端正,到底哪一个才是朱元璋的真实容貌?那张流传最广的丑脸,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历史侦探,破解这桩明初第一相貌悬案。

一、 “正装照”里的皇帝:官方记录中的朱元璋

让我们先把那张怪脸放一边,来看看朱元璋的“官方形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幅明代宫廷画师绘制的朱元璋中年时期的标准像。画中的老朱,身穿龙袍,端坐龙椅,面庞丰满圆润,眉目疏朗,鼻子高挺,嘴唇厚实,胡须浓密,神情严肃而又不失威仪。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符合我们对古代帝王一切想象的、相貌堂堂的中年男子形象。

500

传世朱元璋画像(俊版)

你可能会说,宫廷画师给皇帝画像,肯定会美化嘛,这能当真吗?说得有道理,给领导拍照要开美颜,这是自古就有的“潜规则”。但是,这种美化一般是锦上添花,比如把皮肤画得光滑一点,把皱纹画得少一点,但不太可能把一个人的基本五官彻底改变,把一个丑八怪画成大帅哥,那叫“欺君之罪”。

更重要的是,除了画像,我们还能找到当时的文字记录作为佐证。有一位叫张瀚的明朝官员,在他的著作《松窗梦语》中,曾经详细描述过自己亲眼见到的朱元璋晚年画像。他是这样写的,他看到的太祖画像,“眉秀目炬,鼻直脣長,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間所传奇異之象大不類。”也就是说,朱元璋的长相是相当英武不凡,跟那张“猪腰子脸”可完全联系不起来。而且,从他这句话里也能看出,起码到了明朝中期,市面上就已经流传着两个版本的朱元璋画像了。张瀚所谓“民間所传奇異之象”,应该就是像廖凡的那个版本。

500

传世朱元璋画像(丑版)

由此可见,虽然民间有不同说法,但起码从现存的官方画像,还有从当时人的文字描述来看,朱元璋的真实相貌,都更接近于那个端正威严的形象。他或许算不上绝世美男,但至少是一位五官端正、气宇不凡的君主。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那张丑得深入人心的怪脸,又是从何而来,为何又能流传得如此之广呢?

二、 “异形脸”的诞生:一场精心策划的“神化”运动

这就要说到另一个可能性了:那张丑脸,会不会是朱元璋本人,或者他手下的大臣们,故意“炮制”出来的呢?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谁会愿意把自己搞得那么丑?但在古代帝王的逻辑里,这还真有可能。

500

常见的帝王画像

朱元璋是什么出身?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放过牛,当过和尚,讨过饭。在中国历史上,以如此低的起点,最终登上权力之巅的人,屈指可数。那么,他要如何向天下人证明,自己当皇帝是“天命所归”,而不是侥幸成功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神化”。

怎么神化?从“长相”入手,就是一条捷径。在中国传统的相面之术里,有一种观念,叫做“贵人异相”,意思是说,真正的大人物,往往长得跟普通人不一样。比如汉高祖刘邦,史书记载他“隆准而龙颜”,也就是鼻子高高的,长了一副龙的脸;还有说舜帝“重瞳子”,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这些异于常人的生理特征,都被解读为他们天生就不是凡人、注定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证据。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朱元璋那张怪脸。那个长长的、凸起的下巴,是不是有点像传说中“龙”的下颚?满脸的麻子,在民间传说中,被附会成了“满天星斗”,是星宿下凡的标志。把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张典型的“真龙天子”之相。这副尊容,虽然不符合我们今天的审美,但在当时人的眼中,却充满了神秘的“天命”色彩。

500

《大明风华》里的朱元璋画像

因此,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在朱元璋默许甚至授意下,民间开始流传他长相奇异的说法,并出现了相应的画像。这相当于一场大型的“造神”公关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强化他统治的合法性。官方场合,他需要端庄威严的“正装照”来彰显皇家气派;而在民间叙事里,他则需要一副惊世骇俗的“异形脸”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两套形象,并行不悖,分别满足了不同层面的政治需求。

三、 另一个猜想:来自后世的“抹黑”与“丑化”?

当然,关于这张丑脸的来源,还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认为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抹黑”前朝而故意散播的。这个说法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清朝取代明朝,是“异族”入主中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朝的皇帝们在思想文化领域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方面是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就是丑化明朝,尤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把他描绘成一个相貌丑陋、性格残暴的君主,不就能反过来衬托出自己统治的优越性吗?

500

《大明风华》朱元璋剧照

这种动机论确实有些论心不论迹,不太好证明也不太好证伪。不过咱们前面引用的张瀚的笔记中那句话,起码说明朱元璋的异像从明朝开始就在民间流传。所以要说是清朝原创丑画败坏朱元璋,这应该不是。但确实也有人指出,丑相流行是在清朝以后,这其中有没有清朝的推波助澜呢?或许也不能完全排除吧。

文史君说

综合来看,朱元璋的相貌之谜,最接近历史真实的答案或许是这样的:他的真实长相,就是故宫里那副相貌堂堂的样子。而那张流传甚广的“猪腰子脸”,则更像一个复杂的文化符号。它可能诞生于明朝初年那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而默许的一种自我神化;在后来的流传中,又可能被清朝的统治者加以利用和改造,成了一种政治抹黑的工具。

一张脸,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背后牵扯出的,是帝王的统治心术,是民间百姓的奇特想象,也是后世王朝的政治角力。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百分之百地断定那张怪脸最初的“版权”归谁,但这或许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形象,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不同人的讲述中,被不断地涂抹、修改和重塑。帝王的画像,最重要的可能恰恰不是“像”。

500

参考文献:

夏玉润:《漫谈朱元璋画像之谜》,《紫禁城》2008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文史君)

点击「浩然文史」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