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第43期|中俄关系:北极对话

日前,北京对话联合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举办“中俄关系:北极对话”研讨会,邀请中俄两国专家学者就北极议题深入研讨。韩桦、梅尔尼科娃主持。这也是北京对话“洞察(Insights from Insiders)”系列讲座第43期。

500

北京对话会议现场(图源:北京对话)

500

500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会议现场(图源: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

俄方专家系统阐述了俄罗斯北极战略核心:俄将北极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前沿”,重点推进两大方向 —— 一是深耕北冰洋航道开发,通过完善航道基础设施、提升通航保障能力,充分释放其航运潜力,强化亚欧大陆物流联通效率;二是同步推进北部地区能源开发与技术创新,以传统能源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为抓手,进一步激活北极能源价值,提升区域经济活力与战略影响力。

中方专家明确中国北极合作路径:始终以“尊重、合作、共赢” 为原则,秉持谨慎务实态度,以科学考察为核心参与北极事务,当前重点与北极沿岸国家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探索务实合作项目;同时,中方特别呼吁重视 “全球南方” 国家在北极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北极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助力构建公平包容的北极治理体系。           

双方一致认为,北极已成为全球地缘格局的战略核心,其安全、能源、物流三重价值愈发凸显:安全层面,冰层融化带来区域活动扩容的同时,也加剧地缘竞争与潜在风险,需中俄及国际社会依托多边机制加强协调,共护区域和平稳定;能源层面,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与可再生能源潜力,是全球能源转型与供应安全的重要支撑,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意义关键;物流层面,北极航道通航条件持续优化,常态化运营后将大幅缩短亚欧航运距离、重塑全球物流网络,为中俄及沿线国家创造新发展机遇。

对于中俄北极合作,双方明确三大重点:一是拓宽领域,打破壁垒,同步深化科考、技术创新、能源开发、基建等多维度务实协作;二是完善机制,构建更系统的合作协调体系,保障协作效能与稳定性;三是锚定长期,以“长期稳定、互信互利”为核心,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与外界猜测中筑牢合作根基,确保中俄北极合作持续推进。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包括: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事务学院院长安娜斯塔西娅·利哈乔娃,中美研究中心(ICAS)执行主任洪农,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法系系主任亚历山大・维列格扎宁,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吴大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徐坡岭,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赵华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赵隆,国立大学经济学院北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尔盖・尼科诺罗夫,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创新管理系主任安德烈・克里沃罗托夫,中国人民大学讲师金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