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预制菜的泛滥,不一定就有利于普通消费者
【本文来自《跟随罗永浩批评预制菜的消费者,实际损害自己利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贴主偷换概念:
1、预制菜指几乎完全煮好,吃之前只需要混上调味包和加热一下就吃的菜。中国那种加工费时的菜肴,比如扣肉、烤鸭、猪蹄等,从来就不是预制菜,而是提前几个小时把主要工作加工好,然后就餐前把最后一道工序做完的菜———你也可以连续把工序都做完就食用,大把的餐饮和熟肉店有卖刚出炉的,比如烤鸭还热乎的。
2、放任预制菜的泛滥,不一定就有利于普通消费者,甚至反而造成相反的劣币逐良币的效果。很多事务都说明了这一点——看似最初成本降低了,可消费者面对的最终价格并不低,其中的差价只是入了商家的口袋而已。比如这件事里的“西贝”可不是什么廉价菜馆。而它都用预制菜了,其他好点的餐馆又岂能与其竞争存活?而更廉价的餐饮岂不是更加难活?
3、餐饮是个包含服务与文化的产业,而不是简单给你给地方“坐着啃汉堡”。你连“餐饮加工”这种最核心的服务都做不好,这种餐饮就只是西式快餐店而已,连中式的快餐店(就是类似于食堂那种的)都比不过,有什么值得好推广的?有几千年饮食文化的中国,为何偏要学啃汉堡的西式快餐店?
总之,也不是不允许预制菜的存在,可以允许少数低端的餐饮业使用,但千万不可让其泛滥成灾。一旦中高档的餐馆都用预制菜,那只会有一种结果——劣币逐良币,最终让餐饮业失去分级,并让中国饮食文化大大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