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电磁盾牌”--说一下歼15TD舰载电子战飞机的意义!
前言
在看母编队的时候,别光盯着那些隐身战斗机和万吨驱逐舰,电子战飞机也是海上作战的关键,是航母编队的“电磁盾牌”。体积小的战斗机可以做到隐身,但体型庞大的水面军舰哪怕是“隐身设计”也是无法隐身,普通民用船舶导航雷达都在在20公里上轻松搜索到,更不用说性能更好的军用雷达。如果航母执行任务时要提高隐蔽性,就需要电子战飞机编队进行电子掩护。最近正规媒体发布了歼15TD电子战舰载机就是专业做这个的!
编队掩护
现代海战中,敌方舰载预警机/攻击机雷达是对航母编队构成重大威胁的关键因素。电子战飞机任务就是阻断敌方舰载雷达对航母编队的搜索与跟踪。
航母编队执行远海掩护任务时,电子战流程包括“探测预警 - 分层干扰 - 动态防护” :
首先是掩护任务的启动,这一环节依赖于编队一体化的电子侦察体系。当航母编队的舰载雷达、电子支援措施(ESM)系统,或是预警机率先捕捉到敌方雷达信号 —— 无论是舰载对海搜索雷达的脉冲信号,还是岸基防空雷达的连续波信号,都会第一时间将信号参数(包括频率、脉冲宽度、重复频率等)传输至电子战飞机的任务计算机。
以美军EA-18G “咆哮者” 为例,其搭载的 AN/ALQ-218 (V) 2 电子战接收系统,能在 0.1 秒内完成对敌方雷达信号的分类识别,确定其型号(如俄军 “顶板” 三坐标雷达、美军 AN/SPY-1 相控阵雷达)、部署位置及威胁等级。当系统判定敌方雷达已进入对编队的搜索跟踪模式(如信号从 “扫描” 状态切换为 “锁定” 状态),电子战飞机将立即从航母甲板起飞,或从编队外围巡逻阵位转向威胁方向,启动电子掩护任务,形成干扰屏障。
其次是多维度的分层干扰手段,这是电子掩护的核心环节,针对敌方不同类型雷达实施差异化干扰。对于敌方舰载对海搜索雷达(如射程200 公里以上的远程搜索雷达),电子战飞机会首先启动 “噪声压制干扰”:通过翼下挂载的电子战吊舱(如国产歼 - 15TD 的某型吊舱、EA-18G 的 AN/ALQ-99F),向敌方雷达频段发射高强度、宽频谱的噪声信号,信号会覆盖雷达的接收带宽,使其屏幕上呈现出成片的 “雪花状” 杂波,无法从杂波中分辨出航母、驱逐舰等目标的真实回波。
而当敌方雷达切换为窄波束跟踪模式,试图锁定编队某艘舰艇时,电子战飞机会迅速切换为“欺骗式干扰”:通过分析雷达的脉冲信号特征,生成与目标回波相似但参数存在偏差的虚假信号,或是复制多个相同的虚假回波,让敌方雷达屏幕上出现 “一舰变多舰” 的幻象 —— 比如原本跟踪单艘航母的雷达,突然显示出 3-5 个位置相近、信号强度相似的 “航母目标”
电子战飞机并非固定在某一位置实施干扰,而是根据编队航行轨迹、敌方雷达威胁方向的变化,保持在编队外围100-150 公里的 “电子屏障区” 机动。当编队转向时,电子战飞机会通过数据链与航母指挥中心实时同步位置,调整干扰波束的指向角度,始终将敌方雷达的探测方向纳入干扰覆盖范围;若同时出现多个方向的敌方雷达威胁(如左侧岸基雷达、右侧舰载雷达),
多架电子战飞机会进行分工,各自负责一个威胁方向的干扰,形成“多机协同掩护网”。此外,为避免自身被敌方反辐射导弹锁定,电子战飞机还会采用 “间断性干扰” 策略:在确认敌方雷达未进入锁定状态时,短暂关闭干扰信号,仅通过被动侦察保持对敌方信号的监控,待发现敌方雷达信号强度提升(可能准备锁定)时,再瞬间开启高强度干扰。
最后是掩护效果评估与优化,通过闭环反馈提升干扰效能。在干扰过程中,电子战飞机的任务计算机持续分析敌方雷达信号的变化:若发现敌方雷达信号频率发生跳变(试图避开干扰频段),会立即启动“频率捷变跟踪” 功能,在 极短内调整干扰信号频率,重新覆盖敌方新的工作频段;若敌方雷达信号突然消失(可能关机规避或准备转移),电子战飞机会协同预警机扩大侦察范围,搜索敌方雷达的新位置,防止其绕开干扰区域重新对编队实施探测。同时,航母编队的 ESM 系统会持续收集敌方雷达的工作状态数据,
与干扰前的参数对比,判断干扰是否有效 —— 比如敌方雷达的扫描周期从变长,说明其搜索效率显著下降;若敌方雷达始终无法稳定跟踪目标,且未发射反辐射导弹,即证明当前电子掩护效果达到预期,无需调整干扰策略;若发现敌方有反辐射导弹发射迹象,电子战飞机还会立即释放箔条干扰弹,并引导编队舰艇启动自身电子干扰系统,形成 “机 - 舰协同” 的双重电子防护。
突防作战
在对海攻击行动中,电子战飞机同样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对敌方的预警机进行干扰,从而大幅缩短对方的预警距离。预警机作为现代空战中的“空中指挥所”,能够提前发现敌方来袭目标,为己方作战力量提供充足的预警时间和指挥引导。一旦预警机的探测能力受到干扰,敌方整个防空体系的预警能力将大打折扣。
例如,我方电子战飞机对敌方预警机实施干扰后,敌方预警机的有效探测距离从缩短30%-50%,造成巨大漏洞,为突击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
当涉及到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使用时,在面对水面舰艇实施电子战的条件下,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命中率通常会极具下降。为提高反舰导弹的命中率,在联合突击行动中,电子战飞机可实施针对性干扰。通过对敌方舰艇的雷达系统、防空导弹制导雷达等关键电子设备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工作,从而降低对反舰导弹的拦截能力。
结束语
以前我们航母编队,在电子战领域多少有点“底气不足”,得靠着军舰自身的电子干扰设备撑着,范围小、力度也有限。有了歼 15TD,能在更远的距离给编队撑起防护网,歼 15TD 与的歼 15 战斗机同平台发展来的,跟航母的适配性特别好,起飞、降落、维护都能跟现有体系无缝衔接,不用为了它专门改航母的设备,这就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也能快速形成战斗力。
歼 15TD 是全世界唯一的重型电子战飞机,是海军电子战能力从“跟跑” 到 “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 “领跑” ,有了打高强度电子战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