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热浪催生“股神”公司:主业边缘化 炒股成新赛道
作者:七佰

近期,A股行情吸引了不少投资者,手握大笔资金的上市公司频频下场成为证券市场上一道新的风景。
据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8家公司动用10亿元及以上的资金,开展证券投资或购买基金等理财活动。其中,利欧股份最高投资额达到30亿元,方大炭素和七匹狼最高投资额分别为24亿元和2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1.33%、21.00%、36.71%。其中,上证指数更是站上标志性的3800点,如此强大的赚钱效应吸引了上市公司纷纷将闲置自有资金投入证券市场。
炒股真香!不爱主业爱副业
靠炒股逆天改命的上市公司着实不少。
比如,2025年上半年靠炒股发家的七匹狼就是其中的典型。这家靠夹克起家的男装品牌,在主业疲软的情况下,靠炒股强势翻身。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七匹狼净利润达到1.6亿元,但服装主业只有约3000万元的利润,其余1.3亿元主要靠股票投资赚的钱。
向前推,2024年七匹狼实现营收31.4亿元,同比下滑8.84%;扣非归母净利润仅为0.73亿元,同比暴跌60.86%。但由于2.36亿元的证券投资收益,七匹狼实现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了5.35%。
七匹狼的投资眼光主要聚焦在市场顶流上,重仓了多只明星股,包括腾讯控股、中国平安、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截至2025年6月底,七匹狼持有的股票总额达到14.4亿元,仅腾讯控股一只股票就帮七匹狼赚了5500万元。
不只是七匹狼,9月10日晚间,珠江股份发布公告,宣布拟出售所持有的益佰制药、奥瑞德、中国平安、尔康制药的A股股票。珠江股份表示,经初步测算,预计本次出售股票扣除持股成本及相关税费后所获得收益将占最近一年经审计净利润50%以上。
此外,苏宁易购也堪称“股神”附体。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258.95亿元,同比增长0.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69.30万元,同比增长230.03%。其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15亿元,上年同期为0.90亿元,同比增长1797.73%。
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利欧股份凭借理想汽车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实现净利润4.78亿元,同比增长164.28%。
利欧股份炒股颇为传奇。据媒体报道,2016年董事长王相荣见到初创期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当机立断投了3.5亿元。这一单投资直接让利欧股份翻身:2020年理想上市,市值飙升30倍,利欧股份的账面市值从3.5亿元变成了106亿元。
而今年最神的莫过于金风投控了,这家主营风电装备制造的上市公司踩上了今年的10倍大牛股上纬新材。
近日,金风科技子公司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金风投控”)对参股公司上纬新材的密集减持操作引发二级市场关注。
7月至今,伴随上纬新材股价进入大幅上涨通道,作为其股东的金风投控开启减持进程。根据公开信息梳理,过去两个月内,金风投控累计减持上纬新材股份163.28万股。保守估算,减持套现金额已逾亿元。
据金风投控2024年报披露,其全年实现投资收益高达19.6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该投资收益规模已超过金风科技同期所创造的18.6亿元净利润。
与金风投控类似的还有老牌股神吉林敖东,其2025年半年报再次出人意料。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吉林敖东实现营业收入11.26亿元,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高达12.82亿元。
净利润竟然比营业收入还多,试问有几家上市公司可以做到。
事实上,熟悉的人都知道,吉林敖东本质上已不是一家简单的制药企业,而是一家披着制药业务“外衣”的投资巨头。
支撑吉林敖东业绩的是其庞大的金融资产投资,其是广发证券的重要股东,持有大量股权资产。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吉林敖东持有广发证券A股约12.52亿股,占流通股的16.47%,同时还持有广发证券H股。这些资产不仅带来持续的投资收益,还在不断增值。
截至2025年9月初,吉林敖东的总市值约为230亿元左右,持有的广发证券股权(A+H)市值就超260亿元。
此外,中山公用、辽宁成大也同样持有不少广发证券股份。
上市公司参与证券投资可以对业绩起到补充作用。当主营业务增长面临瓶颈时,证券投资收益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财务报表。
比如,3月中旬,塔牌集团公告称,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13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其表示,A股市场上聚集了中国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企业代表,通过研究、投资和跟踪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可以让公司更深刻理解相关行业情况,积累更多的行业知识和经验,了解相关行业的投资要点、运营难点、竞争风险等,为可能的产业投资进行探索和提供借鉴,降低多元化发展的风险和代价。
此外,塔牌集团表示:“过去三年,公司证券投资带来的利润较好低弥补了主业利润下滑的空间,并通过分红使投资者获得了更好的回报。公司的资金可以完全满足公司主业研发和发展等的需要,不会因证券投资受到任何影响。”
当然,上市公司炒股也不是说入市就入市的。
比如,前段时间江苏国泰及其子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使用不超120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购买结构性存款、收益凭证、大额存单、国债逆回购等,单笔理财产品期限最长不超过36个月;同时使用不超18.306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其中子公司紫金科技展有限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15亿元,设立子公司进行证券投资。
江苏国泰“炒股”计划披露时,其市值还不及“炒股+理财”的资金规模。前述计划披露的8月22日,江苏国泰总市值约为124亿元,这一数值低于上述计划的138亿元。
不过,面对投资者的漫天批评。隔天开盘,江苏国泰就取消了18亿元的炒股计划,许诺3年内会多次分红,试图平息股东的愤怒。
股神往事:有人赚 有人亏 有人悄然离场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对于前文上市公司的大赚特赚,也有上市公司“折戟”证券市场。
比如,一度靠炒股“续命”的两面针。
2004年上市后,两面针没能抓住消费升级转型高端中医药牙膏的机会,反而在多元化布局中失利。如今,两面针的产品也只能在低端酒店和宾馆中露面了。
而给两面针“续命”的就是其所投资的中信证券股票。1999年,两面针花1.52亿元买入中信证券9500万股。这只股票堪称两面针的“续命神针”,一旦公司账面出现亏损,就立即卖股票补亏。有媒体评论称,如果没有中信证券的股票,估计两面针早就濒临退市了。
当然,市场是波动的,两面针吃到红利也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今年上半年,两面针卖了1630万支家用牙膏、7.4亿支旅游牙膏,好不容易才赚到480万元辛苦钱,却由于长期持有的中信证券股票跌去1250万元,最终利润转为亏损。
提到两面针,就不得不提曾经的“药茅”,同样有牙膏业务的云南白药。
这家上市公司,同样重注二级市场。2015年7月,云南白药大举进军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主要投资标的包括小米集团、伊利股份、腾讯控股、恒瑞医药、通威股份等知名企业。
之后,赶上了2018年开始的长达两年半左右的大牛市,云南白药可谓赚大发了。
2018年报表明,云南白药投资净收益大幅增长至8.35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0.42亿元,其当年的业绩增长主要靠投资收益。
2019年报显示,云南白药交易性金融资产达到了88.21亿元,当年投资净收益高达14.7亿元,主要由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收益9.9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收益4.25亿元构成。
尝到甜头的云南白药于2020年上演了“梭哈式炒股”,动用15%的净资产重仓了腾讯、茅台、伊利、小米,股票账面上升到112亿元,当年投资净收益为3.9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2.4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转过年来,港股市场绿成一片,股票账面一下子缩水至47.2亿元。
2022年底,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二级市场股票投资不再进行新增投资,原有存量二级市场股票投资适时择机逐步退出。
最终在2024年1月17日的投资者调研会上,云南白药表示,已于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并计划于2024年不再开展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业务。
上市公司在动用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时,普遍会强调所使用的为“闲置资金”。这些能够调动数十亿资金参与股市的公司,大多曾在其发展历程中拥有过辉煌阶段。它们多来自机械、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领域,而进入股市之际,其中不少企业的主营业务正遭遇瓶颈,面临所谓的“成长的烦恼”。
从资金使用的动机和方式来看,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现金管理为目的;另一类则着眼于产业协同。
以江苏国泰为例,该公司原计划用于海外建厂的百亿资金因故暂缓投入,于是转而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这类操作本质上属于现金管理型投资,其特点是在主业扩张受阻或阶段性资金沉淀时,将短期闲置资金用于理财,以提升资金收益、维持财务回报。
而宁德时代则代表了另一种思路。其持仓锂电企业高达394亿元,这类投资明显偏向产业协同型。其目的不止于财务收益,更侧重于强化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能力、稳固合作关系,从而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综合竞争力。这种投资策略与其主业高度关联,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
无论是出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还是服务于产业布局,上市公司运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已成为常见做法。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在主业增长放缓时期的现实选择与战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