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对赌倒计时:甫康生物靠汉奈佳®独撑营收、2年半累亏2.05亿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希波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近日,甫康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甫康生物”)在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申报在港交所上市。
甫康生物是一家以肿瘤治疗为核心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目前,公司已建立由一项商品化产品、16项在研候选药物组成的多元化产品组合。
不过,公司仅靠一款刚获批的汉奈佳®独挑大梁,且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复宏汉霖。2025年上半年,公司超98%的收入来自复宏汉霖。
IPO前,甫康生物估值近32亿元,六年间暴涨超33倍。不过,公司尚未走出亏损,2年半累计亏损高达2.05亿元。
亏损的业绩压力,与一份18个月内必须成功上市的对赌协议相互叠加,让甫康生物的IPO之旅充满悬念与挑战。
1、仅一款产品商业化,2年半累亏2.05亿
甫康生物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凭借其自主研发的AIDRUG.Work(AI整合药物发现与开发工作平台)平台进行新药研发流程管理,主要专注于癌症领域的尖端治疗方法,同时针对病毒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
沈孝坤是甫康生物的创始人之一。2006年7月,沈孝坤从武汉大学获得生物科学与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沈孝坤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继续深造,并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沈孝坤先后在恒瑞医药、诺华制药、诺华贸易等在多家药企任职,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5年11月,沈孝坤创办甫康生物,主要从事生物技术研发,初始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其中,沈孝坤、高晋华、姚霞萍和祁学忠分别持有53%、28%、13%和6%的股份。
2016年,高晋华、姚霞萍和祁学忠将所持全部股份无偿转让给沈孝坤和其妻子黄素玲。此后,沈孝坤夫妻共同持有甫康生物100%股份。
针对无偿转让的原因,甫康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是由于当时的注册资本尚未缴付。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沈孝坤直接持股44.4%,并通过珞昌企管、上海甫繁两家员工持股平台持股,合计控制公司55.58%的股份,在公司担任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图 / 甫康生物招股书)
2018年,甫康生物就第二代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CVL218签约授权引进协议,并建立临床开发团队,进行创新药研发。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肿瘤靶向药物市场规模庞大,预计将从2024年的1196亿元增长至2032年的33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3.8%。
站在这个风口,2019年,甫康生物着手开始进行汉奈佳®(马来酸奈拉替尼片)相关药物的研究。
据悉,汉奈佳®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后的强化辅助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甫康生物经过五年多的研究,2024年6月28日,汉奈佳®终于在中国获批,甫康生物也正式实现了产品商业化。
目前,汉奈佳®是甫康生物唯一一款实现商业化的药物,是甫康生物的重要收入来源。
不过,汉奈佳®并未让甫康生物摆脱“烧钱”经营的现状。
招股书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甫康生物的收入分别为0、1782.5万元和3467.5万元;年度亏损额分别为9465.5万元、7452.5万元和3593.4万元,两年半共亏损2.05亿元。
(图 / 甫康生物招股书)
可见,甫康生物虽然依靠汉奈佳®实现商业化突破,但如何摆脱亏损仍是甫康生物未来需要迈过的门槛。
2、依赖复宏汉霖商业化,依赖药明生物研发
甫康生物实现了汉奈佳®的商业化,但销售背后的推手其实是复宏汉霖。
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生物制药企业,由复星医药与海外科学家团队合资组建,专注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核心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据悉,甫康生物采取研发与商业化分离的轻资产模式,将汉奈佳®的国内销售全权委托给复宏汉霖。双方于2024年8月达成协议,复宏汉霖获得汉奈佳®在中国的独家商业化权利。
(图 / 复宏汉霖财报)
此外,复宏汉霖及其关联公司拥有汉奈佳®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独家谈判权,以及在该区域商业化许可产品的有条件的再授权。另外,复宏汉霖有权以基本相同的条款,优先获得在大中华区商业化许可产品任何新适应症的独家许可。
在建立紧密合作之后,甫康生物的收入十分依赖复宏汉霖。招股书显示,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复宏汉霖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97.6%和98.9%。
「子弹财经」注意到,甫康生物与复宏汉霖的合作模式并非是简单的“分成式”,而是 “里程碑+分成” 模式。
招股书显示,复宏汉霖需要向甫康生物支付首付款及销售里程碑付款。若汉奈佳®的年度净销售额目标达成,复宏汉霖会按照相应比例向甫康生物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与此同时,甫康生物需要就运营及研究服务向复宏汉霖的全资子公司支付服务费用。
招股书显示,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复宏汉霖通过销售汉奈佳®的总收入分别为3831.9万元和7556.2万元,而分销成本就高达2049.4万元和4088.7万元。
同期,甫康生物通过汉奈佳®销售实际获得的收入分别为1782.5万元和3467.5万元。
(图 / 甫康生物招股书)
复宏汉霖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许可引进汉奈佳®,以期与汉曲优®实现序贯治疗,进一步降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和10年复发风险,且汉奈佳®已完成中国境内所有省份的招标挂网和医保准入。
不过,这样的合作模式仍有风险。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一旦复宏汉霖缩减或终止与甫康生物的业务关系,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3、对赌协议“倒计时”,在研产品商业化路漫漫
实际上,甫康生物所推出的汉奈佳®正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截至2025年8月22日,我国已经上市的奈拉替尼中,除Puma Biotechnology公司推出的原研药NERLYNX®外,共有三家国产企业推出仿制药汉奈佳®。
(图 / 甫康生物招股书)
其中,上海创诺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23年9月12日便推出汉奈佳®,比甫康生物早了近一年的时间。2024年10月22日,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也成功获批汉奈佳®。
甫康生物的汉奈佳®不仅需应对先发竞品的市场挤压,还需与江苏奥赛康等新获批企业一同竞争,再叠加高度依赖单一客户的商业化模式,让公司在奈拉替尼仿制药市场的突围之路更添挑战。
然而,除汉奈佳®之外,甫康生物的两款核心产品CVL009和CVL218目前尚未实现商业化。
其中,CVL009通过不可逆结合机制,有效作用于HER家族主要成员,彻底阻断泛HER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驱动,不仅能强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还能克服部分耐药机制的限制。
在全球用于胃癌治疗之HER2靶向小分子药物研发管线中,CVL009的研发进程稍显缓慢,处在临床II期,而伐利替尼和杜卡替尼均处在II/III期。
(图 / 甫康生物招股书)
此外,CVL218是一款高选择性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主打晚期实体瘤治疗,尤其在卵巢癌、乳腺癌等BRCA突变相关肿瘤领域。
在我国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HER2靶向小分子药物研发管线中,美法替尼和佐格替尼已经处在NDA阶段,距产品成功上市只差“临门一脚”。而甫康生物的CVL21仍在临床III期,距成功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图 / 甫康生物招股书)
也就是说,这两款核心产品在商业化之前,甫康生物仍需要持续进行研发投入,而这需要资金的支持。
截至2025年6月30日,甫康生物共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62亿元,短期有息银行借款6150万元。2025年8月,公司收取C2轮融资剩余款项3000万元。
(图 / 甫康生物招股书)
甫康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假设未来平均现金消耗率为2023年及2024年平均每月金额的两倍,公司估计,上述营运资金能够维持15个月的财务存续能力。
(图 / 甫康生物招股书)
虽然资金仍留有周转空间,但沈孝坤和甫康生物还面临着上市“倒计时”。
2019年11月,甫康生物迎来了天使轮融资,公司以每股1.55元的价格,募集融资1050万元,投后估值达9500万元,投资者包括锐合投资、武汉海汇等。
(图 / 甫康生物招股书)
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甫康生物共获得六轮融资,投资者不乏九州通、药明康德等知名药企,公司的投后估值也从天使轮的9500万元增长至C2轮的31.88亿元,六年时间估值增长了约33.56倍。
不过,在吸引投资同时,甫康生物与投资者签署了对赌协议。投资者被授予赎回权、跟随权、优先购买权和反稀释权等特殊权利。
根据补充协议,甫康生物首次递交招股说明书后,投资者的赎回权及财务补偿权益终止,其他特殊权利将在公司上市后自动终止。
然而,若甫康生物撤回上市申请,监管层拒绝公司上市,或甫康生物首次提交日期后18个月届满,投资者的特别权利将自动恢复。
对于甫康生物而言,此次港股IPO无疑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关键一跃”。一方面,公司正面临着对赌协议的“倒计时”压力,这对于累计亏损2.05亿元的甫康生物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甫康生物核心产品汉奈佳®不仅要面对友商的竞争,还高度依赖复宏汉霖的商业化能力,一旦合作生变,公司经营或将遭受重创。
未来,甫康生物能否成功上市,「子弹财经」也将持续关注。
*文中题图来自:界面新闻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