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半个娱乐圈,她还敢说真话吗?

作者 | 进行曲

来源 | 最人物

500

一向犀利的易立竞,也哽咽了。

在鲁豫8月上线的视频播客中,二人足足对谈了两小时,从采访生涯到网络争议,从提问风格到工作趣事,从独自闯荡到谷底自救。

这则对谈,让观众重新认识了向来毒舌的易立竞,看到她跌跌撞撞的人生经历,与擅长深入但从不窥私的专业素养。

易立竞的出现,撕开了娱乐圈的伪装。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的衍生采访《定义》中,她以犀利冒犯的提问风格走进大众视野,有人欣赏她的果断勇敢,有人质疑她用审讯替代采访,有人则诟病她的提问太有攻击性。

或许,虚伪的人会担心露怯,真诚的人反而愿意向她吐露心声。

张含韵会因和她对话而落泪感谢,金莎会在她面前袒露自己接商演的心酸,而万茜刻意塑造“人淡如菊”的人设,却被一个个问题拆穿。早先的易立竞更是丝毫“不留情面”,询问郭敬明如何看待抄袭争议,追问擅长避重就轻的杨幂。

然而,易立竞也并非每次都能掌握“绝对主导权”。

在《披荆斩棘的哥哥(2021)》中,《定义2》再次上线,这次的访谈从一对一变成了一对多,内容也不再是一问一答,而是变成了一边做游戏一边寒暄。

在综艺《展开说说》中,搭档们很明显要照顾嘉宾的心情,易立竞的坚持在那个场景里显得格格不入。

当廉价欢乐开始解构传统严肃,易立竞或许要以更巧妙的方式保留自己的锋芒,既要坚持犀利,也要与观众建立更深的信任,因为人们一直都渴望真实。

500

500

讲到17岁从东北老家独自来北京闯荡时,易立竞有了长达18秒的停顿,她缓了很久,“我也不知道我还会再心疼那个小孩”,说完拿起了手旁的纸巾。

在与鲁豫对谈之前,易立竞从来都是镜头前的倾听者,这次她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人们也发现往日犀利的易立竞,竟有如此的多面性。

500

鲁豫和易立竞都为彼此做了充足的功课。到了现场,易立竞坦言自己特别怕被旁观,担心陷入一种镜头前的表演性。

好在,两位女性相见恨晚,很快打开了心门。她们没有谈及家常琐事,而是分享有趣的采访幕后、缓解挫败感的经验、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探讨生死意义。

易立竞从小热爱写文章,喜欢读三毛和琼瑶。当写的文章第一次发表在报纸上时,她迫不及待地拿给父亲看,却收到一句“以后可以往更大的媒体发”。

她觉得不被家人理解,内心时常涌动着一股愤怒。正是这股愤怒,让她决心离家去北京,但理由也仅是“除了家乡之外,北京是她唯一知道的地方。”

初来北京的日子,易立竞是靠着野蛮生命力活着的。

她去快餐厅面试,结果被嘲笑有地方口音。因为拮据,她住过散发潮味的地下室,租住过违建房,在皮包公司打工,抽空还要兼职卖鞋,时常用冷水泡方便面。

500

即便在很多困难的时刻,她也不肯向家人伸手。易立竞形容那时的自己,“是一个忧郁又倔强的少女”。

热爱文字的易立竞,赶上了传统媒体的黄金时期。年少独自闯荡的经历让她见识到丰富复杂的人性,她开始接触新闻训练,历经种种,一路到此。

500

同为优秀的主持人,鲁豫和易立竞有些不同:

鲁豫有着超强的记忆力,能够记住看过的每一本书、每一部电影、所有到场嘉宾的名字;易立竞则依赖手头功夫,喜欢拿着一摞纸,随时记录,随时补充。

鲁豫喜欢静止,拒绝户外活动,通过工作补充能量;易立竞则热爱探险,喜欢山川沙漠,在自然中收获能量。

500

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二人都曾陷入过争议,甚至是网暴,她们的反应也出奇一致:不害怕,但会发懵、会失望。

鲁豫会因为一句“真的吗?我不信”,被不少网友质疑主持能力。同样,易立竞也会因反问“你真是这样想的吗”被质疑在抬杠,甚至她擅长的短句式提问也被视为“审讯犯人”。

面对争议,鲁豫选择直面声音,尝试做更多表达。易立竞选择无视,但显然没那么幸运,因为除了提问方式的争议外,她还听到了其他声音,比如,“你为什么不笑”。

500

易立竞不是没有被提醒过,要微笑、要温柔、要和蔼。

采访梁家辉时,她挤出了几抹笑容,结果看视频粗剪,被自己的假笑吓到,随即大手一挥,把假笑镜头全部删掉。

“我是无法笑着进行深度思考的,我是在和嘉宾博弈”。

在这个博弈场里,易立竞与嘉宾的每一个回合都是精彩的,她擅长捕捉对面的情绪、肢体动作和微表情,在合适的临界点上,她也从不委婉,从不回避敏感问题。

如此,镜头前的明星们,每人都拥有一张精妙的“自画像”,画中人是有个性的,是千姿百态的。


500

易立竞曾问海清,演艺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她答道,“一群被放大镜照着的蚂蚁,原本非常渺小,只是被放大了。”

这些具有表演性的蚂蚁,在与易立竞的对话中,成为了具有复杂性的生命。那些活在聚光灯下,热烈的、寂寥的、顺畅的、曲折的人生故事,也逐渐被展开。

很多网友说,就喜欢看易立竞对阵那些爱装的明星,这或许是因为在她的采访场域下,她不会被带偏,不会让采访陷入廉价的快乐氛围,也不会在触及敏感问题时眼神躲闪。

500

2020年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横空出世,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综艺。年过三十的女明星们,不仅在公演舞台上展现了绝佳魅力,还在节目中做了有思考的表达。

易立竞就是鼓励她们的循循善诱者。

在衍生访谈《定义》中,易立竞一头利落短发、一副黑框眼镜,手握一摞A4纸,用最温和的语气提出最犀利的问题。

她常问“你参加节目,是想翻红吗”,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的问题。

事实可以被隐藏,但人性无从掩饰。易立竞就像一面镜子,被她折射出的形象,或坦诚相待,或扭捏遮掩。

金莎坦言自己是过气女艺人,参加节目就是想重获大众关注,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之前接商演是最问心无愧的赚钱方式。易立竞问她,“接一些商演会感到心酸吗?”金莎泛着泪光,微笑着承认。

500

坐在易立竞的对面,宁静认为自己最红的时刻就是现在,被问及“现在是几线明星”时,她回答“当然是一线”,没有一丝迟疑。

宁静展现出的自信姿态,让易立竞都感到十分洒脱。

500

有人坦诚,就有人想要回避。

万茜与易立竞见面之前,做了一些话语功课。或许想保持人淡如菊的形象,她称自己不太愿意参加综艺,集中精力在表演上,结果被易立竞反驳:

“可是你参加过《舞林大会》”,“而且参加过两届”。万茜没料到对方功课做得更足。

500

在《浪姐》之前,易立竞已经做了多年的视频专访,她最大的心得是:“当我问一个明星问题时,如果他说我们可以不要聊这个了吗,我就知道这才是我们要聊的内容。”

这句话最先被郭敬明验证了。

彼时,《小时代》票房大获成功,郭敬明的商业版图迅速扩张,从作家到老板再到导演,他在娱乐圈里风生水起。面对易立竞,他从不否认对商业成功的渴望。

盆满钵满的同时,郭敬明也深陷抄袭风波,被人们诟病。这种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易立竞当然不可能回避。

人在尴尬的时候少不了喝水,面对一连串提问,郭敬明的水杯就没放下过,“差不多了,下一个吧”。易立竞不接招,继续追问,“现在在你心里还是障碍吗?”

500

而一向高情商的杨幂,在易立竞面前,时刻保持防备。她坦言自己想做一个好演员,但言辞间又不想放弃追逐商业,开始自相矛盾。易立竞显然看穿一切:

对于这些问题,杨幂很少正面回答。但当问及是否考虑过退出娱乐圈,她当即反驳,“从来没有”。

易立竞保持尊重的姿态,她理解对方的谨慎,在手记中写到,“杨幂不是一个好解读的人,她说自己过分直爽、说话没遮拦,但在接受采访时,她言语谨慎,拒绝打开内心。”

或许,这就是易立竞的可贵之处,质疑但不猜忌,深究但不窥视,尖锐但不刻薄。

500

易立竞与杨幂


500

易立竞认为,自己是大胆的、活跃的、是有些许天赋的。在海量阅读和生活体察中,构造了洞察人性的本领。

上世纪90年代,易立竞在北京一家文化周报做记者,奔走在社会调查一线。这是她职业生涯的开端,彼时的她,用文字与人们见面。

为报道烟台海难,她去当地寻访幸存者,拍摄大量珍贵图片,用文字重现灾难发生时的恐惧时刻,把遇难者记录上的冰冷数字,还原为生命应有的厚度。

她也曾只身去河南艾滋村采访。坐在庭院中,她倾听人们的无助,走在村庄里,她感到一种无力和难过。后来她说,当时除了携带采访工具外,还随身带着一把匕首和一包糖果,糖是给孩子们的,匕首用来自我保护。

左手糖果,右手匕首,易立竞没有停止脚步。

500

2004年,她加入刚创刊的《南方人物周刊》,开始涉足娱乐人物采访,每年平均访谈18个人物。

她坦言自己擅长触碰人性,当初选择各路明星作为采访对象,一方面是深度访谈类尚处空白,另一方面是报刊上充斥着绯闻八卦,明星形象极为扁平。她想要探索光鲜背后的人物故事,展示人的复杂性。

这条路并不好走,易立竞付出了更多耐心:

采访李亚鹏,预约两年,采访四天;采访刘晓庆,预约一年多,采访四天;采访陈凯歌,预约八个月,采访四个小时。姚晨则持续跟访5个月,采访了8次,后来她们成为了好朋友。

最具考验的是采访赵本山。在此之前,他很少接受专访,后来经过范伟介绍,易立竞获得了跟访赵本山的机会。

当时是在冬季,赵本山正在拍摄《马大帅》的第三部,易立竞跟随剧组辗转铁岭、开源、锦州等地。“我们除了第一天见面打过招呼之外,中间时间并没有交谈,他在观察,看你是否值得信任”。

500

易立竞习惯做极致的准备。浏览受访者的百度网页,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整理所有的资料与个人争议,甚至会走访身边的同事好友,获得对受访者最大程度的了解。

在采访现场,她是高度紧绷的,是不松弛的。曾担心设备故障,连续掏出三个录音笔,必须手握几张纸,随时记录一闪而过的问题。

还有,她不擅长带着笑容采访。

每次对话,对她都是一场巨大的体能消耗。曾经的一篇获奖作品,前期采访7小时,提问300个问题。

这种强度是常态,她不想对大众关心的问题避而不谈,也不想以窥私的方式发问,因此她时刻判断对面的人正处于什么状态,诉诸共情和理解,让对方感受到善意。对话结束后,她时常感到虚脱。

500

易立竞记录了太多光鲜背后的成长与坎坷,在抛出的一个个问题中,她听到了对方鲜活的表达。

采访李亚鹏时,他和王菲刚刚迎来女儿李嫣,为了女儿不被外界打扰,他称自己“可以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谈及爱情,他说:

“可以控制自己不去爱这样一个女人,不去娶这样一个女人,但不愿放弃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

刚与前女友分手的刘烨,在痛苦的时候,曾连续104天爬香山,尝试用酒精助眠。

“买了一瓶白兰地,上飞机后把那瓶白兰地跟喝矿泉水似的一口气喝完了,把瓶子一扔就睡了,睡了六个小时,那是我最疯狂的一次了。”

500

早期刘烨

那些叱咤国际影坛的女星,在易立竞笔下,同样有着真性情。无论身处青年或中年,她们性格鲜明,不假装、不示弱、不妥协。

巩俐认为情是第一位的,她不避讳张艺谋,“他是我的青春期教育,他的平和低调,他的刻苦,包括他从不张扬的野心,我很感激遇见了他。”

好聚好散后,她形容目前的生活是“特满意,特不是非常,而是特”。

500

巩俐与张艺谋

风头正盛的章子怡,敢对抗不良媒体:

“刚开始我一个新人,他们对我态度不好,我也不是那种软棉花,他说不好听的,我也说不好听的”,“明天那种新闻发布会,我觉得他们都是端着枪来的,不惹点事今天就不算完成任务。”

郝蕾,坚信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表演教科书,哪怕当初因电影尺度分手,遭受非议,她都淡然,“我是一个不耻笑自己选择的人。不是因为她脱了,她就比较牛逼,如果你觉得是一个三级片,那你太不过瘾了。”

500

易立竞与郝蕾

多年游走在演艺圈,与诸多明星艺人对话,那些因话语场的舒适而敞开内心的受访者,将最隐秘的人生经历和盘托出,易立竞掌握了太多秘密。但只要约定了哪些内容不能公开,她就会守口如瓶。

易立竞不会用他人隐私换取短暂关注,正因如此,她的书写并不猎奇,而是透着一股细腻与真实。


500

可是,上次易立竞出现在访谈席,已经是四年前了。

因为犀利被看见,也因为犀利被隐藏,内娱容不下她的锋芒。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易立竞,逐渐显得格格不入。

自从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以“犀利”标签出圈后,易立竞又主持了《披荆斩棘的哥哥》衍生访谈《定义2》,这次她陷入了迷茫。

500

节目改变了形式,没有了一对一的交流,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多的游戏互动。易立竞在筹备会上直言,自己从采访者变成游戏主持人,这样做会没有意思。

确实没有意思。

节目组用无聊的游戏掩盖易立竞的锋芒,用华丽的布景装点空洞的内容。没有了姐姐们的敢讲敢言,这档哥哥们的访谈,口碑急速下滑,豆瓣评分从7.7分降到5.6分。

其中一期,易立竞和陈小春、谢天华、林晓峰直接组成饭局,边吃边聊,吃到尽兴,四人玩起了转酒瓶,瓶口转向谁,谁就得在30秒内回答一个问题。尴尬又混乱。

500

那么,既然是这样的娱乐互动方式,直接请一位综艺主持人来烘托气氛,效果岂不更好。很显然,节目组并不想放弃易立竞身上的话题性,用她身上的标签博取眼球,却又不需要她真正展示犀利。

易立竞刚火出圈便遭到掣肘,或许是因为当下的言论环境,不允许这种锋利的存在。

她过于擅长剖开人设,却没料到如今的明星更喜欢躲藏。毕竟,有勇气承受追问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害怕因言语的瑕疵,招致形象的崩塌。

500

更为安全的话题

后来,易立竞现身多档综艺,或被动或主动,她依旧保持犀利状态,但已然处在“被观看”的位置。

比如,在《吐槽大会5》上,个性鲜明的她成为全场焦点,对在场嘉宾大作调侃。

她吐槽流量艺人陈卓璇没有作品,自己没有功课可做,“你有歌?电影?诗也行,你有吗?”

她吐槽杨笠,“你为什么不犀利了,是爱上男人了吗?”

她直指想演甜宠剧的张雨绮,“你知道最后的结局,是男女主人公要结婚吗?”

大笑之后,仔细一想,她既不是在提问,也不是在追究,只是作为一种节目效果出现。她的犀利成为了一种景观,没有任何“杀伤力”。

 

500

易立竞吐槽张绍刚

当然,易立竞尝试过挣扎,对访谈类综艺还抱有一丝信心,可现实无疑狠狠打脸。

2023年,一档真人秀综艺《展开说说》开播,节目请来了易立竞、杨天真、傅首尔和杨笠,打出宣传语:“姐姐,这是可以说的吗?”

未播出,便收获一片叫好声,任谁看都觉得必定刀光剑影。第一期她们四人还商量了分工:

傅首尔负责反驳,杨天真负责抛砖,杨笠负责引玉,易立竞则负责补刀。

可惜,嘉宾到来后,整个谈话场分崩离析,除了话题非常安全外,原本的分工也乱作一团。

易立竞询问“李诞是不是恋爱脑”,本该由嘉宾回答的问题,被其他三人你一言我一句地消解掉了,疯狂帮他找补打圆场,根本听不到李诞本人完整的回答。

500

在第五期结尾,水哥王昱珩感谢她们的照顾,易立竞直率道,“没有,我想问你,但她们一直打断我,不让我问你”。

在众人的插科打诨中,易立竞看着好孤独,她苦笑着,多次看向摄像机位,企图寻求帮助。

想问但问不了,就是她的现实处境。

500

“如果有人问,18年的记者生涯教会了你什么,我会说,最重要的就是,给予走到我面前的受访者,与之相匹配的提问,这是我所理解的尊重。”

十年前,易立竞在节目开场白中是这样说的。

如今,当传统严肃被逐渐消解,易立竞也在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她把镜头投向野外冒险,分享人生感悟,尝试用更多元的形式与观众连接。这并非是对初心的放弃,而像是在变换语言和角度。

或许她要做的,是以更巧妙的方式保持独特,学会与观众建立更深的信任。

人们渴望看到背后的真实,更希望那个不回避尖锐、为追问事实穷尽一切可能性的易立竞,既能被记住,也能继续前行。

500

部分参考资料: 

1、《陈鲁豫-慢谈》 | 陈鲁豫首次对谈易立竞

2、易立竞文字作品|《中国演员访谈录》《中国导演访谈录》《打开》《打量》

3、易立竞视频作品|《易见+》《易时间》《立场》

4、娱理|为什么连易立竞也不犀利了?

5、电影爬虫|内娱第一毒舌,怎么怼不动了?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最人物」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