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协会经济的,为什么是深圳?

500

行业协会作为联结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在推动行业发展、加强业内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鼓励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助力当地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但成效不一。

去年我在深圳工作生活了半年,期间走访调研了多个产业及其协会组织,深圳行业协会所展现出的蓬勃活力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令我印象深刻。

回到北方后,与几位当地行业协会负责人交流时发现,南北双方在对行业协会的定位认知、功能发挥及监管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之下,深圳搞活协会经济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500

500

竞争是繁荣之源

与国内很多地区“一业一会”(一个行业只允许有一个行业协会)不同的是,深圳早在2004年就开始探索“一业多会”机制——即同一行业可设立多家行业协会,协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这一制度设计,成为深圳协会经济活力繁盛的根本原因。

传统的“一业一会”模式下,协会往往因垄断而缺乏服务动力,“只收会费、不办实事”成为不少组织的真实写照。深圳则打破这一僵局,允许甚至鼓励适度竞争,出台《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在全国率先突破“一业一会”限制,实现“一业两会”甚至“一业三会”。

其立法的初衷是:避免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资源配置的政府成本。

我们在深圳调研的时候,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两家以上的行业协会组织。比如在工业设计领域,就同时存在“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和“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人工智能行业也有三家相关协会并存: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和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

500

竞争带来压力,也带来活力。据今年年初发布的《深圳市行业协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深圳共登记注册社会组织10487家,其中行业协会商会1222家,数量和资产规模均居全国城市前列。

比数量多更关键的是质量还很高,深圳的行业协会活跃在业内一线,专职工作人员很多,日常业务繁忙,活动密集,甚至有企业家放弃了自己的企业,把协会当作主业来经营。

因为面临“被选择”的压力,各协会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扩展服务边界,以留住现有会员,吸引更多会员。这种“服务求生”的机制,最终受益的是整个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深圳全市行业协会参与制定法规规划和政策文件249件,发布行业及经济发展指数138个;参与制(修)订标准1400余项,多项标准填补行业标准空白;协调解决行业内外纠纷7000余次;举办行业技术培训服务近40万人次,帮助企业吸纳专业技术人才1.5万人;搭建交流合作和供需对接平台1478个,举办交易会560余场,促成意向交易金额215亿元。

这一模式的成功,也影响了其他地区。山东和安徽先后于2019年和2022年出台类似政策,鼓励“一业多会”和适度竞争。

500

服务是立身之本

“鲶鱼效应”之下,深圳的行业协会真正把“服务”当作立身之本。

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以下简称“深跨协”)便是典型代表。自2014年成立以来,深跨协已吸引超3600家会员企业,不仅为会员提供资源、人才、资讯、会展、产品、服务等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还为地方政府提供跨境电商产业的整体规划方案,协助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行业政策,先后为青岛、南宁、郑州、苏州等多个城市政府进行过专业服务和战略合作。简而言之,就是帮助地方政府把外面优秀的跨境电商企业引进来,把当地优质的产品带出去。

协会的本质是一个信息汇聚、资源整合的平台。会员企业越多,合作的地方政府越多,平台就越大,信息就越丰富,资源配置效率也越高。地方政府借此引入优质产业资源,会员企业也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边界,实现真正的双赢。

资源整合得越充分,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就越强,这正是深圳行业协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更好地服务会员企业,助力深圳跨境电商产业发展,2018年6月,深跨协创新发起并打造了“616全球跨境电商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行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国际平台。

今年第八届展会规模再创新高:汇聚超1000家参展商,亮相40个产业带,吸引30多个国际采购团到场,影响力和实效性不断攀升。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导建立四大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量产的全流程技术支持,帮助企业缩短产品研发周期30%以上,并通过整合全球领先的科研资源,推动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首创产业服务生态体系,建立产学研专家库,推动校企合作,打造产业化平台,推动深圳新材料产业增加值从400多亿元发展到2000多亿元;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孵化器,牵头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深度打造“产业+AI”示范项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等应用创新,助力深圳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500

500

服务做强,产业做大

优秀的协会,不仅服务会员企业,更能推动地区产业的跃升。

中国跨境看广东,广东跨境看深圳。深圳已成为中国跨境电商的第一高地:广东占全国电商总值76%,深圳又占广东70%。这里集聚了全国12万跨境电商卖家,全球前20大平台有80%在此布局。2024年,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3720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这份成绩的取得,行业协会的推动与服务功不可没。

我们还调研了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他们有来自深圳及全国各地的会员单位累计900余家,提供行业研究、政策解读、产业对接、行业交流、资源优化、项目落地等产业服务。

目前,秘书处全国专职工作人员113人,已成为全球工业设计最大的专业行业组织之一,也是国内较早加入WDO(世界设计组织)的行业组织。

与深跨协类似,他们也在积极打造高端行业会展平台。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节、10届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还主导推动深圳与赫尔辛基这两座“全球设计之都”结为友好城市,并联合在深圳设立“中芬设计园”,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入驻,培育了大量本土的国际化设计团队和创新企业,助推深圳成为全球第6家、中国第1家“设计之都”。

在今年第二届深圳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负责人也分享了他们服务产业发展的实践——打造“展会+服务+标准”模式,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持续赋能中国低空经济领跑世界赛道。

协会连续举办8届世界无人机大会、9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吸引全球8万余人次参与,促成超千亿元合作意向;组织企业参与50余国展会,设立巴西、德国等海外服务中心,提供本地化法律、物流支持,协助企业突破国际法规壁垒。2024年,协会推动会员企业入驻“汇融国际交易中心”,将深圳无人机产品出口多国。去年,全国无人机总产值2100亿元中,深圳独占1070亿元,运维服务增长高达55%,协会的推动力可见一斑。

500

500

溢出效应:从深圳走向全国

深圳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早已突破地域限制,辐射全国。我们调研过的多家协会,都有很多外地会员。在深圳的一个展会上,我跟佛山一家工业设计企业的负责人交流,他们就加入了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对于这个知识和创意密集型行业来说,同行的交流非常重要,比如在AI技术应用于工业设计方面,协会已率先组织开展相关研究与培训,为会员企业提供了前沿支撑。

不仅如此,深圳的行业协会也频频被外地政府引进,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017年,河北省引进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共同成立“河北未来工业设计创新中心”。

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省级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该平台成为全省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成立以来,中心推动石家庄装备制造、清河羊绒、白沟箱包、河间玻璃、平乡自行车等重点产业集群,借助工业设计实现转型升级,培育出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品牌,逐步构建起河北的区域品牌生态体系。

就在本文定稿之际,笔者在微信朋友圈获悉,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邯郸运营中心正式落成。该中心将依托深跨协的专业优势与渠道资源,重点助力邯郸的玩具、童车、宠物用品等产业开拓国际市场,走向世界。

500

500

启示:把协会还给市场

深圳搞活协会经济的核心经验,其实非常朴素:尊重常识、相信市场。

深圳将行业协会视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允许其在法律框架内自由发展,而不是以过多条框限制其活力。政府对协会的收费行为并不一味严控,而是强调“入会自由、退会自愿”,让会员“用脚投票”,迫使协会必须靠服务生存。若服务不到位,没有吸引力,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正如一位协会负责人所说:“如果一个协会只能靠会费生存,那这个协会没有什么竞争力。”正是这种服务导向,使得深圳的协会能吸引大量专业人才,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形成“服务吸引会员,会员整合资源,资源扩大影响”的正向循环。

深圳的经验表明,真正有活力的协会经济,源于开放竞争、源于服务意识、源于市场选择。或许,更多地区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放开不必要的管制,允许竞争、信任市场,协会才能真正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 · END · —— 

No.6541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四方君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