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迎来“心智元年”:在抖音种下“心动”的种子
2025年的双11迎来“心智元年”
2025年双11还没正式开始,但有些变化已经悄悄发生了。
最近这段时间,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年轻人的消费逻辑真的变了。他们越来越在意品牌能不能带来情绪上的共鸣。像Labubu的突然走红,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既不算实用,也谈不上高性价比,但因为精准传递了某一种情绪,就被大量年轻人收藏、转发,甚至愿意为它排队买单。
今年9月初,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有56.3%的年轻人明确表示“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这个数字,比去年高了16.2个百分点。
越来越多的品牌,也开始重新思考怎样与消费者建立情绪层面的连接。大家不再只讲功能、拼低价,而是开始用更有温度、更容易共鸣的内容,去真正走进用户的内心。
在今年6月的戛纳创意节上,联合利华分享了他们的全球营销新战略,叫做「Desire at Scale」——规模化欲望。核心思路是,品牌应当更广泛地激发人们在情绪层面的“想要”,而不只是停留在“需要”。另据报道,今年他们还会把50%的广告预算投放在社交媒体和创作者内容上,进一步强化这种情绪沟通。
而这种基于情绪的消费逻辑,也在悄然重塑今年双11的玩法。
从我观察来看,抖音是对这股变化感知最敏锐的平台。
巨量引擎今年提出的双11主张叫做——“心动双11,心智有回响”。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信号:双11不再只是关于成交额的战场,更是一个品牌与用户建立心智连接的场合。“情绪价值”和“心智认同”,曾经只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如今却成了影响销量波动和品牌长期价值的关键变量。
从抢流量,到赢心智——双11的“心智元年”,或许真的来了。
抖音成为品牌心智营销的首选阵地
为什么品牌要选择在抖音做心智营销?
抖音,作为一个拥有超过六亿日活跃用户的平台,早已不止是一个短视频应用。它是记录与分享的生活场,更是创造与增长的生意场。从清晨醒神到深夜安眠,从通勤路上的碎片化消遣到居家休憩的沉浸式体验,它无缝串联起用户7×24小时的全天候多场景。同时,它为无数品牌、商家和创作者提供了从种草、互动到转化的完整链路。
更重要的是,抖音通过精准的兴趣推荐和容易引发共鸣的内容,持续激发用户的好奇心与情感连接,使其成为一个不断进化、滋养情绪与兴趣的数字内容空间。
在这里,品牌心智不仅能够被有效塑造,还可以被科学评估与衡量。这主要基于巨量云图的心智分析能力,实现了对多维度内容的精准识别与语义理解。该系统全面捕捉用户行为,并通过云图大语言模型对语义内容进行深度识别与理解。
此外,抖音通过行业联想份额、本品联想份额、偏爱度和美誉度四大核心指标,系统性地还原用户对品牌心智的真实认知,助力品牌实现从"被看到"到"被记住"乃至"被偏爱"的认知跨越。其中,行业联想份额衡量品牌在特定品类中的心智占位强度;本品联想份额评估与竞品相比的品牌差异化认可程度;偏爱度揭示品牌是否建立清晰的认知资产及竞争优势;美誉度则关注用户对品牌内容的正面评价程度,直接决定品牌口碑的健康度与传播价值。
更重要的是,巨量引擎数据表明:更高的心智联想能显著提升A3转化效率。抖音通过内容植入方式的差异化策略,高效推动用户从认知到认同的转变。例如,某品牌通过心智建设带来的A3转化率,相比常规品牌广告提升了400%。
在抖音做心智营销,不再只是“投放”,而是一场可量化、可优化、可沉淀的品牌认知工程。它让品牌建设不止于曝光,更始于共鸣,终于转化。
营销的世界变化太快,很多过去的逻辑都在退场。
但有一点变得前所未有地清晰:谁能在用户心里站稳,谁就能在市场上站住。
而现在,这个“站稳”的机会,恰好就在抖音。
三大心动策略,助力双11生意全面开花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抓住用户心智已成为双11营销的关键。今年,巨量引擎提出三大核心策略,从节奏、内容与渠道,帮助品牌将转瞬即逝的“心动瞬间”转化为可持续经营的“心智资产”,最终实现生意的确定性增长。
今年双11,巨量引擎提出的三个心智策略。
1)踩准节奏,多波次引爆;
2)做好内容,占领用户心智;
3)打通多渠道,有节奏地布局生意。
三大策略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如何将一个“心动瞬间”,转化为“可经营的心智资产”,并最终沉淀为“确定性的生意增长”。
01 多波次精准引爆,覆盖情绪高点
今年巨量引擎的双11营销时间线被拆解得更精细:从中秋、国庆,到大促开门红,再到双11当日,全周期跨越多个“情绪高点”。
这些节点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层层叠加,成为触发用户购买决策的“引信”。
尤其是在“中秋节点”和“双11正式期”之间,平台通过内容与场景的连续运营,助力商家制造出一波又一波的“心动节点”,品牌可以重点关注两大节点:
在开门红阶段,品牌可借助“达人内容+营销事件”实现人群蓄水,用“高优机制+独家货盘”推动高效转化,再通过“自播与达播”实现流量的精准承接与变现。
在促中阶段,平台鼓励品牌通过优质内容密集分发,持续制造爆点、促进转化。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品牌不再只盯着大促当天——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大促的“前”与“中”。只要内容打得准、节奏跟得紧、渠道接得住,转化就会在用户心动的那一刻自然发生。
品牌要做的,是提前规划好要占据的时间点和情绪场景,用内容建立认知,用节奏放大需求,用渠道把用户留在你的场域里。
真正的心智营销,不是让用户记住一个爆款,而是让他们记住你是谁、值不值得信赖、在什么场景下会被想到。
02 好内容分层沟通,渗透圈层引发共鸣
在抖音上做内容种心智,更像是一场精细的对话,要知道和谁说、说什么、怎么说、说到哪去。
先是人要找对。在抖音生态中,可以细分为行业特色人群、圈层人群、泛人群。品牌可基于营销目标与商业模式,实现对精准人群的触达。
具体来说,行业特色人群指在购买行为基础上,消费与内容偏好更聚焦于本行业的用户,例如高消费意愿的“购物狂”。再往外,是有共同兴趣、情绪共鸣的圈层人群,比如潮流、旅行、情绪疗愈等人群,这类人群拉新效率更高。此外,泛人群可通过更多流量入口获取,其规模大、独占性高、质量优,帮助品牌抢占流量机会,实现高效渗透与广泛覆盖。
所以讲种心智,不该只盯着一个圈层死磕,而是该像水一样,一圈圈地渗透开来。深度靠行业特色人群,宽度靠圈层人群,高度靠泛人群。
其次是定心智。平台将用户心智拆解为三个层次:商品心智、场景心智和品牌心智。并提出“1+3+5”最优心智公式,即:1个品牌心智、3个场景心智、5个商品心智。
对于品牌来说,什么算是抢占好的心智,让品牌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核心在于“抢大”和“占小”,这要求品牌不仅要抢占“美白”“抗老”等品类份额大的心智词,也要在“多肽”“光感”等趋势小词上建立差异化。
第三步是说对话。面对本行业人群,要讲得专业,找垂类达人一条一条讲清楚商品,对商品有认知,例如美妆品牌可以重点聚焦“持妆”、“服帖”等商品心智;面对跨行业人群,要讲得有感觉,让用户觉得“你是我同类”,如对于旅游垂类人群,聚焦人文等方面来打透场景心智;面对泛人群,则要讲得够响,靠明星、官媒、影视综艺这些入口让人先注意到你、记住你,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不是所有人都得讲一模一样的话,而是看你面对谁,说哪一句。
内容说完,最后还得能“加热”上去——投对人。借助巨量星图,可以基于内容优选达人,实现更高匹配效率。此外,今年双11的“加热策略3.0”,可以定向特色人群,加热心智爆文,获得确定性增益;再结合品牌广告的创意样式,把那句你想让用户记住的话,真正送进他们心里。
今年双11的内容IP矩阵也迎来了全新升级。从美妆、个护、家清,到母婴、食品、数码、再到节日氛围与生活方式,平台围绕不同人群的真实需求和情绪场景,打造了一批有记忆点的IP,通过精准的内容场域,将品牌的心智植入转化为用户的情感共鸣和消费仪式,最终实现从“流量场”到“心智场”的跃迁。
03 多元渠道承接,打通心动最后一公里
很多品牌在投放中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引起兴趣,而是承接力跟不上——用户被内容打动、被心智触发、甚至点进来想了解,但最终要么跳走、要么犹豫、要么转化链路断掉。
所以今年巨量引擎强调的第三个关键策略,是“多渠道承接”:不是所有流量都要走直播,也不是所有品牌都适合自播,而是因人而异、因品而异、因场而异地把三大核心渠道——品牌自播、达人达播、短视频带货组合用起来。
首先是品牌自播。
它不只是一个卖货的场子,更是品牌讲故事、制造记忆的主场。
品牌可以借力平台内容 IP,比如「美好奇妙夜」「姐系宇宙」这些IP项目,作为品牌流量的放大器,把大范围的关注度导入直播间——配合好内容与货盘,平台数据显示,最高可以带来 5 倍GMV增长。
但真正打动人的,往往是品牌自己造出来的“事件”。比如,有美妆品牌通过直播间发福利,引发互动高峰,当天 GMV 实现翻倍;也有洗护品牌围绕“自然溯源”讲产品故事,提升体验拉高直播间人均停留时长。
这些场景看起来各不相同,但背后的共同点是:用户愿意留下来听你讲,而不是刷一下就走。
再看达人达播。
越来越多品牌把预算从头部达人转向中腰部内容型创作者,其核心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达人自身的内容特长,打造更自然、更具吸引力的创作内容。在合作模式上,行业正逐渐从“种收分离”转向“短直”模式,该模式在破圈传播、用户召回和爆发力方面表现更为出色。针对双11大促,品牌与短直达人合作可实现全场景覆盖,同时完成种草与销售的双重交付,全面提升营销效率
最后是短视频带货。
短视频带货领域正迎来新趋势,越来越多机构选择与KOC进行批量合作,例如星川联投等平台已开始布局这一模式。相比传统推广,KOC创作的素材更具“活人感”,真实自然,更容易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通过KOC进行广泛引流,再借助泛商城系统实现高效承接,品牌能够有效推动生意规模实现翻倍增长。这种批量合作方式不仅提升了内容产出效率,也为品牌显著节省了人力和运营成本。
除了上述双11的心智策略打法,针对商家流量竞争加剧、CPM走高,退款率上升、利润承压,素材基建需求强、产能不足等挑战,巨量引擎还提供了品牌保障产品抢量助攻,巨量千川全域推广净成交出价,AIGC核心能力基石加固等解法,在产品工具侧保障破局,为双11大促拉满BUFF。
双11不再只是卖货,而是谁能真正住进用户心里
今年的双11变得有点不一样了。过去,商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抢流量、怎么提高转化率、怎么在最短时间里把货卖出去,尽可能提升ROI。
但今年,巨量引擎给出的信号非常明确:这场战役的重点,不只是你卖出了多少货,更要关注用户有没有真正记住你。
“心智”这个词,在今年被反复提起,是一次次落在内容、创意、人群、场景中的实操选择。
品牌和商家应该意识到,抢流量是争现在,种心智才是在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