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靠谱,那就靠向中国!中东57国齐聚开会,沙特王储一锤定音
中华元智库 内容来源于@鲁中晨报
9月14日到15日,中东地区57个国家居然坐到了一张桌子上开会,而这场会议最终由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一锤定音,传递出一个再清晰不过的信号:美国要是继续这么不靠谱,那我们不如转向中国!
这次会议可不是普通的地区性磋商,而是涵盖了几乎全部中东和部分伊斯兰国家的超大规模集会,从海湾国家到北非,从阿拉伯半岛到中亚,能叫得上名字的地区玩家基本都来了。 会议的主题明面上是讨论经济合作与地区安全,但谁都知道,这场会背后真正的焦点就两个:怎么应对越来越靠不住的美国,以及要不要把中国当作新的战略依靠。 其实这几年中东国家心里早就憋着一股气了。
美国一会儿说重视中东盟友,一会儿又突然从阿富汗撤军扔下一堆烂摊子;一会儿承诺提供安全保护,一会儿又跟伊朗扯皮核协议谈不拢。 更让沙特、阿联酋这些老牌盟友寒心的是,美国现在动不动就把人权、民主挂在嘴边来指手画脚,甚至以制裁相威胁。 说白了,白宫的政策比沙漠天气变得还快,谁还敢把国家安全赌在这样的小伙伴身上?
而中国这些年在中东的存在感简直是稳步上升。 不像美国整天指指点点,中国主打的就是“不干涉内政”+“经济合作”。不管是沙特、伊朗还是以色列,中国都愿意跟你做生意、搞基建、谈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了整个中东,从港口、铁路到5G网络,中国用实实在在的项目赢得了不少好感。
更重要的是,中国从来不问你国内政治怎么样,只关心协议能不能签、项目能不能落地。这种“低调务实”的风格,反而让很多中东国家觉得更安心。 所以这次57国会议,说白了就是一场集体试探,试探能不能抱团取暖,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而沙特王储的那句“靠向中国”,更像是一锤定音的表态:既然老路走不通,那就换条新路试试。
说实话,美国在中东的政策这几年简直像在跳探戈——进一步退两步,左摆右晃没个准心。 从奥巴马时期开始推行“亚太再平衡”,中东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就明显下降了。 等到特朗普上台,更是直接把“美国优先”写在了脸上,一边和沙特称兄道弟地卖军火,另一边却突然从叙利亚撤军、暗杀伊朗将军,搞得地区局势高度紧张。
最让中东盟友无语的是拜登政府。 你说你要重返伊核协议吧,谈了两年没结果;你说要支持反恐吧,阿富汗撤军撤成了一地鸡毛;你还时不时批评沙特的人权问题,甚至一度冻结对沙特的进攻性武器销售。 这下可好,曾经的“老大哥”形象彻底碎了一地。
中东国家终于明白,美国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愿意深度介入、提供长期安全保障的国家了。它的战略重心早已转向亚太,中东在它的棋盘上,顶多算一枚可弃可用的棋子。 这种摇摆带来的不只是信任危机,更是安全焦虑。 比如沙特和阿联酋近几年屡屡遭到也门胡塞武装的无人机袭击,而美国提供的防空系统并不能完全保障他们的安全,9月9日更是发生了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的严重事件。
求助华盛顿时,回应往往慢半拍甚至附带政治条件。 这种情况下,谁不想找个更稳定、更可预测的合作伙伴? 而中国进入中东的方式,和美国完全不同。 美国喜欢谈价值观、安全联盟、民主输出,而中国上来就三件事:基建、能源、贸易。这种“去意识形态化”的合作,反而更对中东国家的胃口。
你看,沙特 Vision 2030 计划需要经济多元化,中国就参与新能源、智慧城市、红海旅游开发;阿联酋想搞物流枢纽,中国就投资港口、参与无人机技术合作;就连一度被西方孤立的伊朗,也通过和中国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稳住了经济基本面。 中国不问你政体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也不逼你站队表态,只要你愿意合作,咱们就谈生意。
这种模式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是因为它带来资金和技术,更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选项:既不彻底倒向西方,也不完全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 中东国家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逐步实现战略自主。尤其是沙特,近几年明显在走一条“多向平衡”的路:既不放弃与美国的传统关系,也积极发展与中国、俄罗斯、甚至印度的合作。 这种灵活性能让它在大国博弈中争取到更多空间。
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到:中国在中东的安全角色也在悄然上升。虽然中国反复强调“不寻求军事扩张”,但阿联酋已引进中国教练机、沙特也在谈判购买中国无人机系统。 这些合作不一定是取代美国的安全承诺,但却可能意味着中东国家正在把鸡蛋放进多个篮子里。 而中国,已经成为其中一个选项。
说到底,这次57国会议和沙特的表态,并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而是国际格局深刻转变的缩影。 美国如果还继续“心不在焉”,那中东国家转向中国,只会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东正在重新校准自己的外交罗盘,而中国,凭借不干涉+经济合作的务实风格,正在成为一片新的磁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