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九·一八”,老胡定好了今晚看《731》
今天“九·一八”,老胡定好了今晚看《731》。说实话,我一般不愿意看有很悲惨内容的电影,担心自己心理上难受,但是《731》这部电影一出来,我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去看”。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94年了,今年因为是抗战胜利80周年,所以与那场战争有关的特殊日子和事件都会被更多回忆。这些回忆与我们今天对日本的态度会是什么关系呢?
老胡认为,因为抗日战争,包括二战是中国和世界迄今遭遇的最大浩劫,中日关系必须容纳这份记忆,尊重、保护这份记忆,这是中日关系正常发展不应该、也做不到绕开的一个前提。我认为这与中国人“仇日”毫无关系,如果说日本强烈抵制这份记忆,而且因此反过来记恨中国,那么它完全是日方的错误,历史也因此就会成为中日不断聚焦的摩擦点。
非常遗憾的是,日本的确在抵制这份记忆,他们想淡化它,模糊、篡改它,这一切必然引发中方的反弹,使得中方强化这份记忆有了更大的现实必要性。
中国公众对日本的整体态度应当说是复杂的,不能简单概括为中国人“仇日”,就像我们也不能简单归纳今天的日本社会“仇华”一样。中国公众对日本的态度是复杂的,那么怎么复杂呢?
首先,中国人都知道日本经济和技术发达,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由于日本的相对先进,中国长期有很多对日本的正面研究。这是对日本的一份尊重。
但是同时,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喜欢日本这样的几点:
第一,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太不端正,今天否认南京大屠杀,明天修改教科书,政客时不时集体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近代以来一直侵略中国,这种参拜本来就挺难让中国人接受的,而且他们拒绝将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牌位从靖国神社移走,政府官员和议员们一波一波参拜靖国神社,这不明摆着在向中韩等亚洲国家示威吗?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动权完全在日本手里,但是他们拒绝通过调整实现和解。
二是日本配合美国的对华战略,积极策应遏制、包围中国。美日印澳四方机制明显是针对中国的,日本是这一机制的积极倡导者,很多表现比美国还上心。对于把美日和美韩各自的同盟搞到一起,形成非正式的“美日韩同盟”,日本也很积极。美国搞芯片领域的供应链联盟排斥中国,日本同样非常积极。
谁都知道,美国视中国为头号战略对手,双方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略大博弈。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却在战略上一边倒站美国,这怎么可能不强化普通中国人对日本的反感呢?
第三,日本是“中国威胁论”的变态鼓吹者。日本面对中国的发展,有严重失落感,至今心理上不肯接受。中国军事上强大起来显然不是针对日本的,但是日本却因此产生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危机感。他们大概觉得中国就应该永远落后,他们忘了,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东亚的中心,日本是从派出一批批遣唐使开始接触世界的。双方发生了钓鱼岛纠纷,日本借这一纠纷大肆宣扬中国军事威胁,明显是别有用心的。
第四,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表现越来越出格,甚至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极端口号。这让中国人相信日本在怀念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对二战结束时将台湾归还中国的决定耿耿于怀,而且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日本有协助美军进行干预的妄念。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人怎么能不因此增加一份对日本的警惕呢?
尽管存在上述诸多问题,老胡深信,中国社会作为整体愿意维护中日友好,我们没有因为当年军国主义侵华而对日本实施报复的任何意图,中国人能够把现代日本与当年的军国主义日本区分开来。而且我们已经形成高度的战略自信,日本有本事大规模侵略中国的那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今天中国的GDP是日本的4倍多,我们是核大国,军事技术快速迭代。日本的国家实力已经看不到中国实力的尾灯。
老胡希望中日进入长期友好合作的轨道,永不再战,永续和平,而且我也相信这是中国社会的集体愿望。中国公众决不存在集体“仇日”的情结,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有大量日本元素,很多家庭都有日本进口产品,大街上有很多日本品牌的汽车。日本还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对无论中国这边还是日本那边发生针对对方国民的恶性事件,我们都持反对态度。
中日友好需要日本官方的积极配合和推动。必须看到,日本的政治制度使得一些反华的极右翼势力得以嚣张表演,他们往往是引发中日民间情绪对立的罪魁祸首。日本政府如果抑制不了他们的行动,就应该用更突出的对华友好合作姿态与那些反华行为对冲。
老胡真心希望中日关系稳定,实现互惠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