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消失并不可惜,恰恰是文明的进步

【本文来自《广州一幼儿园倡议幼儿说普通话,“园里原本是普通话粤语双语教学”,大家对此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我有话说
  • 本土文化消亡,等同中华文化消亡。

1、网友首先要解读什么是“本土文化”?再远溯,中华大地可是多个部落族群融合而成,文明本身就意味着统一的凝聚体,所以是求什么“本土文化”?以此论,日常用“甲骨文”、各用部落音岂不更好?

2、今天的粤话高一等论,其实最早是港区一些推波,夹杂英文单词乃至信奉基督教的后者,其甚至说出“港话”,其目的是为了文化?各种加味是真实的历史本貌?并且捆绑整个岭南地区。

3、客观论,在文明源流中,岭南早期为流放之地,文化并不居前,比如东坡赴岭南;历代中原“雅言正音”各有,何时只属于哪个地域?真说局部正统,交融百越的一音更正宗?普通话的英词mandarin最早源于葡语,明代就已出现,意为主流、官方语言。“正音”历代很早就有了。永乐大帝可是定都北京。

4、真要说“古音”,哪地方言不带哪朝古音,如果每个地域都认为自己独特,那么不用交流了。

5、今天说的粤话,准确不应用“语”,甚至“粤”都不准,再进一步说是“广白话”或“广府话”,并不是岭南唯一的方言,更不能捆绑整个岭南地区,都不用放到更大区域,如果各家都自认“方言”优越,那是“文化”?只会导向“愚昧”而已一些推波者真是为了“文化”?莫被人带。

语言就是交流工具,汉字才是文明交流的魂魄之一,方言是历史地理滞后的产物,与其关注方言,不如更聚焦文字的优美表达与国学造诣,问问多少能写诗填词论典故?港区搞出的“方言书面体”绝不是“文化”。一些方言的消失并不可惜,恰恰是文明的进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