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深相继放松限购,有效果吗?
8月8日,北京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北京户籍家庭,以及符合社保年限的非北京家庭,5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8月25日,上海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上海户籍家庭,以及符合社保年限的非上海家庭,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9月5日,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深圳户籍家庭,以及社保年限满1年的非深圳家庭,除福田、南山、宝安的新安街道外,其他区域不限套数。
这是继去年9月的“大招”之后,北上深再次放松限购,那么效果怎么样呢?
从热搜来看,效果好像不怎么样,比如北京昌平区的回龙观出现了踩踏式抛售:
房价真的不涨反跌了吗?现在统计局的数据已经出来了,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统计局每个月都会发布70城的房价数据,这是8月份的二手房数据:
北京的环比数据是98.8,意思是8月的房价是上个月的98.8%,也就是8月份下跌了1.2%,如果是千万豪宅,那一个月已经跌了十几万了。
上海跌了1%,深圳跌了0.8%,跌幅都比较大,也怪不得要再次放松限购了。
那效果怎么样呢,北京最早放松,我们主要看一下北京的情况。
这是根据统计局数据画出的北京二手房环比数据,去年10月一度上涨1%,但今年4月份开始又进入新一轮下跌通道,跌幅越来越大:
而且8月的跌幅对比7月依然在扩大,放松限购好像没什么效果。
统计局还有按面积进行的统计数据,把房子分为90平及以下、90-144平、144平以上三个级别的房子,我们再看一下144平以上这一级别有没有涨:
事实是并没有涨,已经连续三个月下跌0.9%了。
好,除了统计局的数据之外,还有一个数据是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每个月都有公布10个大城市城区的二手房房价地图,不过这个数据有点问题。
比如7月份北京的数据:
其中回龙观所在的昌平区,7月的均价是38389元/平,到了8月份变成了38544元/平,出现了上涨:
但按照8月份的环比数据,昌平区的房价又下跌了0.22%,两个口径的数据有冲突,其他几个城区也有这个情况。
既然这样,比较好的方式是对比7月和8月的涨跌幅变化,看看8月份的涨跌幅有没有变好。
重点看几个5环外的城区:
昌平区7月下跌0.52%,8月下跌0.22%,跌幅缩小;
石景山区7月下跌0.52%,8月下跌0.24%,跌幅缩小;
门头沟区7月下跌0.53%,8月下跌0.34%,跌幅缩小;
丰台区7月下跌0.78%,8月下跌0.30%,跌幅缩小;
大兴区7月下跌0.54%,8月下跌0.39%,跌幅缩小;
通州区7月下跌0.61%,8月下跌0.44%,跌幅缩小;
顺义区7月下跌0.58%,8月下跌0.73%,跌幅扩大
列出来的这7个区,除了顺义区跌幅扩大之外,其他6个区的跌幅都在缩小,看来政策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效果一般。
……
好,那这就有一个问题了,既然效果一般般,那为什么还要遮遮掩掩,不干脆全部放开呢?
实际上政策并不是为了把房价重新拉起来,而是为了防止房价跌太快,过一段时间就出个政策托一下,让房价跌慢一点,以时间换空间。
2022年底,口罩事件正式结束,一线房价冲了一波,2023年2月的涨幅是0.7%,但随后开始下跌,7月份政治局会议提出“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提“房住不炒”了。
2023年8月出台“认房不认贷”政策,一线房价再次冲了一波,2023年9月的涨幅是0.15%,随后再次下跌。
2024年5月出台517新政,房价再次反弹,但力度最弱,2024年6月依然下跌0.45%。
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线城市大幅放宽限购,房价再冲一波,2024年10月上涨0.38%。
这次三大一线再次放宽限购,但政策力度弱于去年的517新政,反弹的力度也会更弱。
没办法,全国99.9%的房子都不值这个价,就算是一线城市,也有99%的房子配不上现在的房价,下跌的趋势是很明确的,只不过不能跌太快,要稳定一下跌幅,所以每跌一段时间就放出个政策抬一下,以时间换空间。
这就是目前房地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