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个人账户实现跨省转账共享,账户余额可转给家人使用
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只能本人使用的时代结束了。近日,全国多地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正式开通“医保钱包”功能,允许职工医保参保人将个人账户余额转账给近亲属使用。
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医保个人账户只限于省内共济的限制,实现了跨省家庭共济。这意味着,只要家人在当地参加基本医保,参保人就可以使用医保钱包向家人转账,不论家人居住在哪个省份。
医保钱包是什么?
医保钱包是医保部门为参保人开通的资金账户,与个人医保码相关联。参保人可通过医保钱包转账功能,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转账至近亲属的医保钱包,用于就医购药结算。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医保账户里的一个“小钱包”,可以实现家庭成员之间医保资金的流转和共享。
跨省共济的现实意义
在此之前,医保个人账户只实现了省内共济。如果参保人和家人不在同一个省份参保,是无法实现共济的。这导致了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无法用自己的医保账户余额帮助年迈的父母支付医疗费用。
现在,只要参保人参加职工医保,且个人账户上有富余资金,即便家人在外地,只要他们参加了当地基本医保,就可以实现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使用 。
如何使用转账功能?
使用医保钱包转账功能需要先完成几个步骤。
首先,打开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登录个人账户(未注册用户需先完成注册)。
接着,在首页点击“医保钱包”选项,系统会显示待开通信息,确认使用钱包界面后,点击“确认使用钱包”。
然后,确认使用地和手机号信息无误后,点击“立即确认使用”,即完成钱包开立。
开通医保钱包后,点击“医保钱包转账申请”,填写被转账人基本信息,提交即可。转账成功后,被转账人可在自己的医保钱包界面查询钱包余额及转账记录。
转账规则与限制
医保钱包转账功能有一些规则和限制需要注意。
每个医保钱包账户单日最多转账三笔,每笔转账金额不超过2000元。
每日22:00-次日6:00不能进行转账操作。
如果被转账人医保钱包账户未开立,转账将无法成功。
若被转账人未及时接收钱包转账,发出的金额将在次日6:00退回转账人账户内。
医保账户使用范围扩大
其实,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的扩大早已有迹可循。以上海市为例,今年8月29日印发的《上海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医疗账户管理办法》就规定了个人医疗账户的使用范围。
参保人员不仅可以用个人账户支付自己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还可以用于支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等近亲属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此外,还可以用于支付近亲属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以及购买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政策落地情况
自医保钱包功能推出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和实施。以新余市为例,2025年9月16日,该市医疗保障局召开“推进医保钱包应用,便利群众就医购药”新闻发布会。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10余人使用医保钱包,完成转账301笔,金额达21.4万余元,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服务运行平稳有序。
医保钱包不仅是一个便捷支付工具,更是医保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一方面减轻家庭医疗费用负担,尤其便利外地务工、异地养老等群体;另一方面提升了就医效率,减少群众垫资压力。
截至9月16日,新余市已有1010余人使用医保钱包功能。完成转账301笔,金额达21.4万余元,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服务运行平稳有序。
随着政策推广,更多家庭成员之间将能够实现医保资金的互助共济。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将得到提高,而那些需要为家人医疗费用担忧的人们,也将因此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