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隐形冠军,为什么突然批量消失?

500

德国的工业神话,正在坍塌。只是谁也没想到,会坍塌得这么快。以前,谈起德国工业,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叫隐形冠军。啥叫“隐形冠军”呢?就是你在生活中,不太知道,但是呢,却又做到了世界顶尖的中小型企业。这样的“隐形冠军”,全球大约有3000多家,其中中国大约100多家,而德国呢?却有1000多家,占了全球“隐形冠军”的一半。

500

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德国会有这么多隐形冠军呢?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有大龙头在前面带。任何一个中小型企业,想要长期稳定地生存下来,它一定要有大公司在前面带着,提供源源不断的订单。

比如,德国有一家小镇企业,总员工数也就300多个人。它造什么呢?造奔驰的车标和进气格栅。这玩意儿,没有啥技术难度,很多公司都可以造。但奔驰的车标和进气格栅订单,就只交给它。你想拿?就拿不到。只要奔驰不倒,它就倒不了。

500

因此呢,寄居在BBA、拜耳、西门子、博世、巴斯夫等德国工业巨头下面的中小型公司,就有很多了。他们本身并不出名,但依靠这些德国工业巨头的订单,可以活上百年。只要做好巨头体系下的一个螺丝钉,就有足够多的利润了。

二是,家族传承,不上市,不融资。很多人经常骂,说一些创业公司都严重亏损了,却依然上市融资,圈钱。圈完钱呢?就跑路。至于公司最后经营得好不好?跟创始人就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可德国的“隐形冠军”呢?90%以上都是家族企业,被某一个家族所掌控。他们不上市,不融资,祖祖辈辈,都干这个,就有了持久的耐心与精益求精的长远战略。在很多细分领域,一家德国小公司可以苦心钻研上百年,把细节打磨到无可挑剔的地步,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500

但这事呢,也有两面性。因为家族公司太多了,因此,财富就不流通,被少数家族所垄断。同时,这些家族企业缺乏创新精神。比如,一家卖锅的,它祖孙三代,上上下下都卖锅。它可以把一口锅,造到无与伦比的极致水平。但是呢?一旦遇到智能化家电,它就死翘翘了。遇到互联网呢?遇到人工智能呢?它就都不行了。因为真正的顶级人才,不会甘心造一口锅的。

这个现象不止于德国,日本也是如此。所谓的“匠人精神”,是因为家族传承,工艺不断精进。可当互联网浪潮来的时候,AI浪潮来的时候,这一代年轻人宁愿去硅谷打工,当程序员,写代码,也不愿意继承家族里的小公司了。而这些“隐形冠军”想转型,也转不了。因为它不愿意分享股权,没有办法引入国际资本,更不可能引入顶尖人才。

500

在德国、日本,永远也诞生不了马斯克,永远也诞生不了马云。因为家族企业的另一面是,没有开放性,也没有创新性。德国人所谓的“严谨”,也变成了创新的牢笼。

为什么德国的隐形冠军开始大批消失了?甚至破产倒闭了?主要就在于三大因素:一是,创造力严重不足。二是,龙头公司也扛不住了。

我们还是拿奔驰来说,它在中国的销量大幅下滑。今年7月份,奔驰中国销量跌破2.7万辆,环比下滑超过40%。奔驰净利润呢?同比下降50%以上,遭遇腰斩。奔驰销量一下滑,它背后的那些所谓的“隐形冠军”,也就利润承压了。但更致命的是第三大原因:德国本土的成本一路狂飙,成了压垮众多德国中小企业的不可承受之重。

你无法想象,德国“莫尔堡”煤电站,总投资3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0亿,耗时8年才建成。结果呢?只投产了6年,就被叫停。然后呢?被炸毁,拆除了。“内卡维斯特海姆”二号核电站,投资90亿欧元,耗时20年建成,也被拆除。理由是什么?就是极端环保主义。德国绿党喊出口号:“宁愿让民众挨冻,也不能给煤炭留活路。”“环保不彻底,就是彻底不环保”。因此呢,德国核电站,煤电站,被大批关停。

500

关停以后呢?投资100多亿欧元的“北溪”天然气管道也被炸了,德国能源成本就高到天上去了。德国工人呢?则不断要求涨薪。这一来一去,市场急剧萎缩,成本大幅飙升,很多德国公司为了活下来,就只能悄悄地关门,把生产线搬到中国来了。

很多德国“隐形冠军”并没有死掉,只是搬走了而已。德国工业4.0也没有完全失败,只是在中国落地生根罢了。像BBA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线,不在德国,在中国。巴斯夫最大的化工基地,不在德国,在中国。江苏太仓还专门打造了一个德国小镇,引入560多家德国公司,包括60多家“隐形冠军”。

500

为什么要扎堆来中国?就一个原因:求生存,谋发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