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海计划”一周年,金融AI产业交出一张生态答卷

500

当下,全球金融机构都在加速推进业务、流程与IT体系的重塑。IDC一项针对全球金融行业的调查显示,目前没有做任何生成式AI工作的企业,数量为0。业内所有企业都在涉足AI,甚至已经有37%的金融机构,在整个组织的大多数应用中,都嵌入了生成式AI能力。

不敢在AI浪潮中掉队的同时,金融机构也仍然存在疑虑,因为真实的AI需求与智能化技术供给之间,横亘着一道天堑:

从需求侧看,金融机构对AI能力的需求已升级为全栈式解决方案,从底层算力基础设施、基础软硬件生态建设,到顶层多样化AI应用与智能体开发,再到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大模型服务,单一企业的能力边界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从供给侧看,中国金融科技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实践经验已经十分充沛,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能够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金融AI生态,形成“组合拳”输出,让数智化技术能够真正落地,助推转型。

500

显而易见,金融机构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能力,是面向业务场景的数据应用能力和智能化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构建,是无法靠自己闭门造车的,需要整个行业生态来共同支持打造。

为此,华为数字金融在2024年全联接大会上发布“融海计划”,以方案精筑、睿变创新、伙伴出海三个子计划为主线,携手更广泛的能力型伙伴,助力全球客户数智化转型升级。一年时间飞逝而过,让我们共同复盘这一年的实践成果,探寻金融AI生态的作战能力究竟如何,能否打破技术与业务间的壁垒,让金融AI落地由天堑变通途。

500

AI对金融的价值,早已不再只是锦上添花的辅助工具,变成了驱动业务增长、提升运营效率的核心引擎。无AI不金融,已经是行业共识,这时候,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迫切地想要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

搞清楚这件事情,其实并不容易。

天堑的一边,是多而散的需求。

AI技术的爆发,对金融机构来说是全面重塑,包括生产工具、业务流程、用户体验、产品服务、生态伙伴、决策模式、员工组织、商业模式等。这意味着,数智化转型所涉及的技术体系也覆盖极广,需要全栈AI能力来满足。

500

以银行主机上云为例,不仅需要“软、硬、云、数”深度融合的技术支撑,还需应对韧性保障、系统迁移等难题,“软、硬、云、数”等能力缺一不可。

此外,全球化业务的金融机构,还要面临分散零碎的不同区域和市场,比如东南亚多语言、多监管、多文化的复杂环境,一套方案根本通吃不了,定制化开发成了刚需,而可控、合规的红线,与定制化开发的周期、成本,交织成了一道AI方案本地化的难题。

天堑的另一边,则是数智化技术体系的复杂与割裂。

数智金融领域的技术商深耕行业,自然在某些领域更专精,比如有的擅长搭基础设施,有的专注做垂类应用。而金融机构需要的是完整场景解决方案,这就导致金融数智伙伴容易卡在创新到落地的路上,技术落地周期被拉得很长。

500

更关键的是,金融数智生态大多各玩各的,技术接口不统一,之前做好的方案没法复用,交付周期不可控,直接影响到把优质成果复制到全球市场的业务拓展。

一边是多而散的转型需求,一边是杂而裂的技术供给,行业急需一个能牵线搭桥的协同体系,为金融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丰富的AI产品和服务。融海计划,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500

一年前,华为在全联接大会上,“融海计划”正式启动。依托华为根技术能力,携手具备行业经验、优质产品与创新需求的能力型伙伴,构建韧性智能的场景化联合方案,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AI服务,助力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并推出了方案精筑、睿变创新、FPGGP三大子计划。

为金融AI生态牵线搭桥,为什么融海计划可以做到?有几个特点,造就了融海计划和华为的“筑桥人”角色:

500

统一。通过融海计划的统一对接和运营,金融伙伴方案合作可以聚合在一起对外输出,不仅提升了合作和业务开展的效率,而且获得了1+1>2的品牌影响力。在融海计划的路上,大小车(方案)都能跑,通行效率自然就高了。

灵活。针对金融机构高标准、定制化、高可用、能落地的要求,融海计划中有能力的金融伙伴,可以与华为能力形成乐高式组合,将华为的技术与伙伴的垂域专长进行模块化融合,这种灵活方案比通用方案更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场景需求,因此也更具市场竞争力。

支撑。针对项目落地难、伙伴成长慢的问题,华为与融海计划中的伙伴一起,共同强化方案的拓展与协同,提供资源优先保障,从方案构建到最终商业落地过程中提供全流程支持。金融伙伴不再单打独斗,可以专注于研发创新,不必为某个环节掉链子而内耗。融海计划就像是一座端到端的桥梁,在伙伴前行时一路稳稳地托举。

凭借上述能力,融海计划自然吸引了不少优质伙伴和新锐企业,一个金融AI生态逐渐成形。

近一年时间过去,如今再看这个诞生不久的新生态,已经是一派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

500

大量AI方案已经经由融海计划,在业务场景中扎下了根。比如在信贷领域,华为和安硕信息共建了智能信贷助手方案,让AI不断接近人类信贷专家的决策水平,辅助提升贷款审批效率;审计领域,与海致星图构建智能审计方案,让风险排查提质增效;应对Agentic AI智能体热潮,联合同盾、安硕等伙伴展开联合创新;针对金融机构高效落地应用大模型的现实需求,携手中软国际提供端到端的大模型工程服务,让大模型落地变得多快好省……好方案才能真落地,在融海计划-方案精筑子计划的牵引下,华为的技术和伙伴的专长拧在一起,一年来打造出诸多高质量的AI方案,如今已经稳稳落地在多家股份制大行、城商行的业务中。

此外,金融AI的创新速度,也靠睿变创新计划而跑了起来。

大模型和智能体的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也驱动着AI infra、平台、应用等层级的持续创新。面对应接不暇的新技术,睿变创新子计划的快速协同机制发挥了格外重要的作用。2025年,华为智慧金融持续与50+AI伙伴展开睿变创新合作交流,这些伙伴可以快速链接到华为体系,迅速完成合作意向对接、联合创新等前期工作,快速服务于客户,大幅缩短了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周期。此外,还能触碰到鸿蒙等新技术动能,做出差异化的方案,拓展创新的边界,为金融数智化转型探寻更优解。

有了上述这么多更好、更多的AI创新,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些源自中国金融AI生态和产业实践的方案,也在过去一年里走了出去。

500

依托伙伴出海(FPGGP)子计划,华为智慧金融为想走出去的中资伙伴搭路子,与海外客户深度连接,把国内验证过的AI好方案、好服务带到海外;另一方面,也主动找亚太、中东的本地伙伴组队,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定制AI服务,让海外金融机构在选择AI方案时多一个选项,目前已在沙特、亚太等地有项目成功落地。

一年的弹指之间,融海计划中的AI方案已经落下去、跑起来、走出去,整个金融AI生态也真正热闹起来。

这一年的产业协作更证明了,伙伴体系和生态,在金融数智化转型中的必要性与基座价值。有体系和生态的托举,金融AI才能真正融入业务、通达天下,为行业自身和客户带来价值。

500

在今年4月,华为举办了华为全球金融伙伴周,进一步深化伙伴关系,从“产品集成”升级到“场景化方案”,从“区域经验”到“全球化创新”,帮助全球金融客户加速转型。深度融合先进技术和行业场景,携手ISV和SI,助力伙伴构建差异化优势。在活动期间,围绕智能保险、智能运维和智能客服三大业务领域,促成了海外SI和国内出海伙伴ISV的战略合作签约。

2025年华为全联接大会召开在即,9月19日下午,面向全球金融行业的客户和伙伴将举办“智在必行,众绘数字金融新未来”的主题峰会。

回顾这条金融AI生态的成长之路,会发现融海计划能架起这道生态桥梁,关键在于华为始终站在他者的角度去想问题:

500

从计划的源起来看,华为是站在客户的角度看转型。华为智慧金融深耕行业,理解金融机构不得不转型,又渴望真红利的实际诉求,以融海计划和生态,把零散的方案整合成能落地、场景化、一站式的AI服务,帮助金融技术真正用上AI、用好AI,向技术要业务价值。

从子计划的推进过程来看,华为能站在伙伴的角度给支持,主动搭建商机的桥梁,拿出华为的全球资源给伙伴撑腰,帮伙伴更快成长。

从AI方案的去向来看,华为更能站在全球化、产业化的宽广视角,主动牵引金融AI越走越远。准确洞察中国金融数智化在全球产业中的领先能力,并实现精准对接,这需要全球业务布局的视角和前瞻眼光。

可以说,华为的利他心态,让融海计划和金融AI生态成为可能。沿着这一前提继续推演,我们有很大概率会看到,在今年的HC大会上,华为智慧金融和融海计划,还会带来更多利好金融机构和生态伙伴的新政策、新规划。

500

可能会有更给力的伙伴支持,或者更有竞争力的场景化方案,全新的合作模式等,或许都会给金融数智化转型、科技企业生态合作,指出下一个爆发点。所以,无论是转型中的金融机构,以及关注金融AI的伙伴和大众,都不妨持续关注华为融海计划的新动态。

生态一旦成型,规模化爆发会带来摧枯拉朽之力。沿着融海计划这座生态桥梁,中国金融的数智经验终将跨越山海,推动全球金融产业的智能跃迁。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