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的“AI Banking”野望
文|熔财经
作者|宏一
不久前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银行的亮相格外引人注目。
从智能金融服务演示到AI驱动的业务场景展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布局与显著成果,成为了服贸会上的一大亮点。
在城商行中,很少见董事长的亲自推动的AI革新,北京银行的AIBanking战略经过长期规划与实践,正以迅猛之势重塑着银行的业务形态与服务模式,展现出打造未来银行新生态的宏大“野望”。
银行业的AI之路,北京银行走得彻底
各大银行纷纷布局AI领域,试图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占据先机,而北京银行的AI转型之路显得尤为彻底。
首先在战略与顶层设计上,北京银行率先在行业内提出“All in AI”的坚定理念,并明确了“B=IB+AIB”(商业银行=投资银行+AI银行)的独特发展模式,将AI银行提升到与投资银行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
这一战略的推进,离不开董事长亲自挂帅,确保战略能够高效落地。在资源投入方面,北京银行更是毫不吝啬,2024年科技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4.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具体到了技术架构与平台建设上,北京银行构建了“大模型+通用机器学习模型”一体双擎驱动的技术体系。
其中,自研的百亿参数“京智”大模型,具备强大的语义理解、知识推理与决策支持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金融咨询、风险评估、业务分析等多个场景;同时,通用机器学习模型则在精准营销、客户分层、异常交易识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协同发力,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合力。
在此基础上,北京银行重点建设了三大核心平台:
京翼MaaS(模型即服务)平台,实现了AI模型的标准化封装、便捷调用与高效管理,降低了业务部门使用AI模型的门槛;
京骑AIAgent平台,通过智能代理技术,能够自主完成复杂的业务流程,如自动处理客户贷款申请、完成账户对账等;
AIB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则为内部技术研发人员与外部合作伙伴提供了开放的创新环境,助力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
为进一步夯实技术底座,北京银行积极开展外部合作与技术部署。
引入华为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搭建起高性能、高可靠的算力基础设施;同时,将DeepSeek全系列模型进行本地化部署,有效提升了内部办公效率与客户服务质量。
万事具备,剩下的就是深入场景的实践。
在AI技术的加持下,北京银行在业务场景赋能与效能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智能客服系统7×24小时响应客户咨询,使人工客服能够专注于处理复杂的客户需求,整体服务效率提升10%以上;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累计节省人工3500余人月,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代码助手工具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提升了研发效率;
智能投顾服务凭借先进的AI算法,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智能风控系统能够精准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与欺诈风险,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率,保障了银行资产安全;
甚至,北京银行还积极打造“数字员工”,在客户服务、业务办理、内部培训等场景中发挥作用。例如,在客户开户环节,数字员工能够引导客户完成信息填写、资料上传、身份验证等流程,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大幅提升了开户效率。
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银行在几乎方方面面都被AI这样深入改造过。
大银行的资源能力+城商行的灵活性,北京银行“两头沾”
北京银行之所以能够走得更为彻底,关键在于其独特的优势——同时具备大银行的资源支撑能力与城商行的敏捷性和聚焦性,这种“两头沾”的特性,使其在AI转型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从资源支撑能力来看,北京银行拥有与国有大型银行相媲美的雄厚实力。
近年来,北京银行经营业绩稳健:资产规模突破 3 万亿元,盈利能力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雄厚的财务实力使其能够持续加大 AI 投入 —— 不仅能承担百亿级大模型的研发成本,还能引进顶尖的 AI 人才(如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同时,北京银行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庞大的客户基础(个人客户超 2000 万、企业客户超 100 万)与丰富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是 AI 模型训练的 “原材料”,为 AI 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例如在研发 “企业信用评估模型” 时,该行可依托 100 万企业客户的历史数据,让模型更精准地识别风险。
而作为一家城商行,北京银行又具备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的显著优势。
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北京银行组织架构更为精简,决策流程更为高效,在面对AI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时,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在AI项目试点与推广过程中,北京银行能够迅速组建专项团队,明确责任分工,加快项目落地速度。
例如,在某AI智能风控项目试点过程中,北京银行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调研、方案设计与系统开发工作,并在试点成功后,仅用2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在全行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大幅提升了风险管理效率。
此外,北京银行深度聚焦本地经济和特色产业,尤其是在专精特新企业服务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北京银行充分了解本地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经营特点,通过AI技术打造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截至目前,北京银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已达到1068亿元,较去年新增338亿元,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由于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北京银行能够更容易地打造AI应用标杆场景,并将成功经验快速复制到其他类似企业或行业中,进一步扩大AI技术的应用范围与影响力。
这种灵活性还体现在北京银行在生态合作与开放创新方面的积极态度,积极与科技巨头、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北京银行已与华为、百度、火山引擎、南开大学等多家知名企业和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AI大模型研发、智能风控、数字员工、金融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北京银行还主动牵头或参与行业级AI平台及标准建设,积极推动“AI创新共同体”的构建,为行业AI技术的规范发展与协同创新贡献力量。
例如,北京银行牵头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建设,整合了北京市内多家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资源,为AI技术在金融、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研发提供了平台支持,促进了AI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北京银行,“AI Banking”之路还在继续
尽管北京银行在AIBanking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北京银行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制定了更为清晰的未来发展规划,持续推进AIBanking战略的深化与拓展。
在直观的具体技术方面,未来北京银行将进行技术深化,完善 “大模型+小模型” 体系,提升 “京智” 大模型性能,开发场景化小模型;引入生成式 AI、联邦学习等前沿技术;建立 AI 风险管理体系,防控算法偏见、数据安全等风险。
此外,在应用方面,北京银行还将打造 “人 + 机器” 协同办公、“超自动化” 业务处理、“数字员工” 服务、“低代码” 辅助开发四种模式,覆盖内部管理与客户服务全场景。
而在总体战略方面,北京银行将推动AI与“123456”战略布局深度融合,将AI技术贯穿于银行“123456”战略的各个环节,实现战略与技术的协同发展。
“123456”战略是北京银行整体发展的核心战略,涵盖了客户服务、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内部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AI技术的赋能,将进一步提升“123456”战略的实施效果,例如,在客户服务方面,借助AI技术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识别与个性化服务推荐,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在业务发展方面,通过AI技术分析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优化业务结构与产品体系,推动业务创新与增长。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将贯通“大风控-大资管-大协同”新三大战役,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这三大战役中,以AI驱动三大战役的深入推进。
结语
回顾北京银行的AI转型历程,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方面的独特优势。
但是,坚定的战略决心始终是北京银行AI转型的根本保障,从提出“All in AI”理念到明确“B=IB+AIB”发展模式,再到董事长亲自推动战略落地,北京银行始终将AI Banking作为核心战略,为转型之路指明了清晰方向,也带来了务实的场景深耕、开放的生态合作,从而让城商行的灵活性和聚焦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在AI转型中抢占先机。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熔财经: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