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说教式”科普!中原消费金融用一场校园活动带火金融反诈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初秋的郑州轻工业大学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点燃了师生们的参与热情。逾千名师生齐聚活动现场,在趣味互动与专业讲解中沉浸式学习金融反诈知识,一股“学金融、懂反诈、防风险”的热潮悄然涌动。这场由中原消费金融联合郑州市反诈中心共同举办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正是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号召的生动实践,旨在为青年学子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套圈不仅能赢小礼品,还能记住反诈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太有意思了!”在金融反诈知识互动专区,刚完成“反诈套圈”游戏的学生兴奋地说道。中原消费金融消保宣讲团摒弃了传统说教模式,将金融知识融入趣味互动中,除“反诈套圈”外,还设计了“金融知识问答”等多个体验项目。原本抽象的“非法校园贷特征”“洗钱行为识别要点”“虚假投资平台陷阱”等专业内容,通过游戏化场景转化为易懂易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金融风险识别技巧。
宣讲团成员并未止步于基础知识点普及,而是结合近年典型案例,深入拆解诈骗分子的运作逻辑。从“无抵押低息贷”的诱惑陷阱,到“刷单返利”的渐进式诈骗,再到“冒充客服退款”的精准骗局,每一个案例都直击大学生群体常见的受骗场景。“不法分子往往抓住年轻人消费需求旺盛、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设局,只有认清这些套路,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上当。”宣讲团负责人的讲解让在场学生纷纷点头,理性消费与科学投资的理念在案例分析中逐渐扎根。
为强化宣传实效,活动特别邀请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反诈大队民警带来专题讲座,以“案例+演练”的模式实现精准科普。民警以近期辖区内发生的大学生受骗事件为切入点,详细剖析了电信网络诈骗、虚假征信修复等高发骗局的运作链条:从最初的信息获取、话术引诱,到中期的心理操控,再到最后的资金转移,每一个环节的关键特征都被清晰拆解。“当接到‘账户异常需要解冻’的电话时,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民警的现场提问引发热烈讨论,随后的情景模拟更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由民警扮演诈骗分子发起“虚假贷款”邀约,学生们现场演练如何核实信息、果断拒绝并报警求助。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风险应对技巧真正融入学生的认知体系,不少学生课后表示:“原来诈骗离我们这么近,但掌握方法就能轻松应对。”
“大学生是金融消费领域的新兴群体,也是非法金融活动的重点侵害对象,守护他们的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中原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开学第一课”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希望在学生心中埋下金融安全的种子。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原消费金融始终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在核心位置,此次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校园宣传,正是对“专业力量+权威背书”科普模式的成功探索。
据了解,中原消费金融在金融知识普及领域已积累诸多实践经验,此次活动更是其精准对接青年群体需求的创新尝试。通过将警企专业优势与校园场景深度融合,既保证了知识传递的权威性,又通过年轻化的表达形式提升了接受度,有效破解了传统金融教育“入耳不入心”的难题。
面向未来,中原消费金融计划以本次金融教育宣传周为起点,进一步扩大校园宣传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一方面将增加活动频次,逐步辐射更多高校;另一方面将持续创新形式,结合短视频、直播、情景剧场等青年喜闻乐见的载体,让金融知识普及更具吸引力。同时,企业还将深化与公安、监管、高校等多方的联动机制,构建“事前宣传预防、事中协同应对、事后总结提升”的全链条金融安全防护体系。
这场校园里的金融教育活动,不仅为大学生送上了实用的“反诈工具箱”,更彰显了金融机构与监管、公安等部门共建安全金融生态的决心。随着此类宣传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必将有更多人树立起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主动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为守护个人财产安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