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份证都快包浆了,还整天被催生二胎

500

文 | 十三姐

不知道这届网友是有什么特殊情结,自己整天一口一个“不婚不育”,但是催别人“再生一个”的热情从来不减。

而且早不催晚不催,我刚把娃送进大学,开始催我了。现在我几乎每篇文章和视频的后面都有无数个“赶紧生二胎”的留言,点赞数一般都能排进前十。

哪怕我发一盘红烧肉,也有人留言:“再生一个吧”......

红烧肉仿佛戳到了他们的痛点,肉上刻着他们的心声:“我还在苦逼带娃,你必须再生一个!”

看得出,不少网友毕生的期盼主要有两个:1. 盼倒霉的女人都获得幸福,2. 盼刚获得幸福的女人再次倒霉。

我觉得其实大可不必。众所周知,女性的倒霉都是螺旋上升的,别看我现在能自由松弛一阵子,等我60岁之后还是要倒霉地陪孙子跳绳的。

不过总比我60岁还在陪二胎高考要好。

500

竟然还有个人告诉我:“现在是生孩子的好时机,有补贴,一出生就开始赚钱,不生太浪费了!”

跟我说这话的人自己连婚都没结。

她竟然还说:“你看,你反正一个都已经带这么好了,何不再生一个,一个也是养,两个也是带......”

仿佛“生二胎”是对女性的一种褒奖——说明你一胎养得好,才配被催生二胎,这种“价值证明”有点邪门,但又有点不无道理。

但是归根到底,我还是有点明白了,咱们中国人讲究【五大至理名言】:

1. 来都来了。2. 大过年的。3. 都不容易。4. 多大点事。5. 再生一个。

这五大名言的统一特征:跟别人说起来易如反掌,放自己身上门都没有。

500

后来我慢慢悟了,催生二胎是一种行为艺术——“不婚不育”是年轻人的政治正确,“催别人生”是中老年的电子广场舞。

前者立人设,后者攒人缘。

键盘一敲,功德+1,堪比线上放生。

那些“不婚不育”人群欠下的债,都能让我们这些一看就“应该”生二胎的人来还。

也不看看实际情况,我身份证都快包浆了,微信界面都调成“关怀模式”了,跟孩子他爹都快隔江睡了,还跟我提二胎?摸着你的双下巴好好想想吧。

500

有个朋友跟我说,自从她儿子考上了北大,以前那些跟她一起吐槽带娃难的朋友们突然就像中邪了一样,纷纷让她再生一个,一下子都不觉得带娃难了。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从阿富汗立了个一等功,回国的飞机上你的战友们突然让你回去,再打一次。

丧心病狂,简直丧心病狂。

然后我这个朋友晒出了体检报告: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卵巢囊肿,脂肪肝,高血压......

结果大家又说:“都是小意思,再生个孩子,正好这些病都能带走......”

她又晒出了账单——“大学费用及前期开销,一口价5万,还没算每月2k生活费。”

评论区:“趁现在生娃降价,生一个等于赚一个!等二胎需要花钱的时候,哥哥已经开始赚钱了,到时候你是又省钱又省心......”丧心病狂,又丧心病狂了。

500

现在我也懂了,子宫是永动机,孩子是人民币,我们这种看起来“顺利把娃带上岸”的女人应该是莫得感情的生育KPI。

我本以为只有第一个娃带得还比较满意的人才会被催生二胎。

直到我听说有个娃不爱读书,不写作业,不想上学,只喜欢做饭,他妈也被催生,理由是:“再生一个,好的话相互弥补,不好的话负负得正......”

丧心病狂,这是丧心病狂Pro Max......

最近还有不少人替我安排“人生续集”:“老大上大学,老二正好接班,你无缝衔接,永远不用面对空巢!”

我:???空巢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吗?

我努力了这么多年,隐忍了这么久,不就是在等待这个空巢吗。

合着我这辈子就是一根传送带,娃从产房直接传进大学,中间不许有断档。

好不容易把账号练满级,系统提示:立即开新号,不然积分清零。

狗都不带这么肝的。

不过我也算看出来了,这年头只有中年老母好欺负。

你看那些主张不婚不育的博主,评论区里都是啥:好棒,好飒,好自由,好幸福......

到我这儿:好孤独,再生一个......

500

其实吧,生或者不生,本质是一道私人算术题:

身体+钱包+精力+寿命,加减乘除下来,得数如果是负数,谁生谁有大饼。

但网络只想要标准答案:“生!”因为看客不需要负责,只需要热闹。

就像他们看跳水比赛,只关心水花大不大,才不管运动员屁股疼不疼。

下次再看到“赶紧生二胎”,我决定统一回复:生啦!已经生啦!7斤8两,赶紧发个红包过来。

500

对于我们的人生下半场来说,最动听的声音不是婴儿啼哭,而是老公说她要出差。

梦寐以求了十几年的生活,如今唾手可得。

早上不用早起,晚上不用熬到娃睡了我才睡,周末不用琢磨去哪,吃啥,自己想干嘛就干嘛,男人还不在家。

有人还担心我有空巢焦虑,我焦虑什么,焦虑不生二胎怎么跟别人交代吗......不,我想别人也并不真的在意我生不生二胎,她们的心思主要还是在每天晚上吼作业,家长群里接龙,月考卷上签字,周末接送补习班,以及发誓再也不生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