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股权变更,国资时隔20年重掌剑南春话语权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沉寂二十余年后,国资力量再度与剑南春产生深度绑定。近日,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股权变更,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以1.3716亿元出资获得其14.51%股权,成为仅次于四川同盛投资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这标志着曾经历国企改制、国有资本全额退出的剑南春,正式重新“拥抱”国资。
此次股权变动带来的直接变化,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稀释。增资前,四川同盛以约74%的持股比例掌握绝对控制权;增资后,其持股比例降至63%左右,因未达到《公司法》规定的67%绝对控股线,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主导权被削弱。值得注意的是,绵竹国资此次采用“债权”而非现金的认缴出资方式,其能否为剑南春注入新的现金流仍待观察。
回溯历史,剑南春的股权变迁与发展轨迹紧密相连。其前身是国营绵竹酒厂,2004年完成改制后,国有资本全部退出,由管理层组建的四川同盛成为最大股东,持股69.25%,时任董事长乔天明为四川同盛第一大股东。后续因员工持股信托计划引发纷争,乔天明于2023年一审获刑,其子乔愚此前已接任集团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等职,目前乔天明仍担任四川同盛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
作为德阳、绵竹当地的龙头酒企,剑南春的市场表现一直备受关注。凭借“水晶剑”这一次高端大单品,其早在2018年便跻身百亿酒企阵营。乔愚接任后提出“十四五”末冲击300亿营收的目标,通过与天猫、三星堆等开展合作,布局高端产品矩阵,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但从公开数据看,2024年其在四川民企百强榜单中显示年收入169.4亿元,股份公司年报则为106.6亿元,300亿目标的达成仍有待观察。
此次国资入股的深层意义,更在于地方产业战略的协同。当前德阳正以剑南春为核心构建“1+N”千亿级白酒产业集群,国资持股将强化地方对企业的话语权,推动剑南春与区域产业规划进一步对齐。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这场时隔二十余年的“重逢”,或将为剑南春的发展注入新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