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的审美,实现了超进化?

二十一世纪初,煤老板可能是全网风评最差的群体之一,大家都嘲笑他们是暴发户,没文化,没品味,土得掉渣,只会用大金链子和奢侈名牌的堆砌,来掩盖审美的不足,在富豪群体中属于鄙视链的底端。

20多年后的今天,煤老板们的风评却突然反转了,“煤老板式审美”成为了褒义词,成为了中文互联网对于人和物的最高评价

500

 01 煤老板审美

最近山西太原植物园在网上火了,这座巨型建筑,极具设计感未来感,拥有像外星建筑一样的独特温室穹顶结构,每一座圆润的穹顶建筑,都呈半圆形,错落在地面上,紧靠着由旧储煤坑改造而来的人工湖,俯瞰下来,像是在巨大的扇贝上镶嵌了3颗银色珍珠。

500

太原植物园里,还有一条长达64米的“时光电梯”,连接地面和观景台,晚上灯光一亮,好似天上宫阙,游客仿佛坐着电梯慢慢飞进星空,沉浸式体验科幻大片。

500

太原植物园不仅斩获了“世界结构大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等建筑业殊荣,还获得了网友的疯狂好评,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在节假日的时候,时光电梯一般是这样的,人从众𠈌。

500

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说,这座植物园堪称杰作,唯一的违和感,可能来自地名,太原山西

如果这座植物园出现在北上广深,大家并不会觉得奇怪,毕竟这些地方本来就高科技聚集之地,总能掏出一些非常赛博朋克的东西。但山西,传统印象中是个以资源为核心的省份,大家第一时间能想起的,只有煤炭黄土、沙尘,以及没品味的煤老板,哪一样都和科幻感搭不上边,更不要说,这座科幻的建筑就坐落在废弃煤矿之上。

于是,大家在评论区脑补出了太原植物园的诞生过程 —— 煤老板拿着自己根本看不懂的设计稿,嘴里念叨着“人家就是学这个的”“大学生就是懂得多”,只管出钱,其余一概不干涉,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由此诞生了金句,“煤老板不懂艺术,但是尊重艺术”。

500

这个金句,适用于山西省每个美出圈的事物。

8月份,山西大同连续举办了几场震撼的无人机表演,动用5000架无人机,在空中组成了云冈大佛悬空寺花木兰等代表山西特色的图案,视觉效果拉满,而评论区都在刷,“千万别低估煤老板的实力”。

500

看到跟宫殿一样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古风建筑,山西饭店,网友表示,“你永远可以相信煤老板审美”;看到斥资两个亿装修,上上下下都是木雕、砖雕、石雕、琉璃和铜艺的凤临阁,网友表示,“你要记住,煤老板审美,大俗到了极致便是大雅”。

500

就这样,随着山西走红,煤老板一下从二十多年前人人瞧不起的土包子,变成了当代互联网审美顶流,风评直接反转。

到底是他们变了,还是我们变了?或许两者都有吧。

一个地方的审美,总是与其产业类型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以对外贸易为核心、发展加工出口产业的沿海地区,最先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整体要跟老外打交道,自然会各种搬运模仿,站在了审美鄙视链顶端。而山西作为能源基地,不仅身处内陆,还身处产业链最上游,整天都在埋头挖煤,本身并没有对外交往的机会,更加封闭,所以看起来审美永远都落后于版本,大家会说“上海人真时髦”,说“广东人好洋气”,但见过谁说山西人引领时尚潮流吗?

500

但时代是在变的,如今的山西不一样了。

十多年前煤炭产业进入低谷期之后,国家多次要求山西转型,煤老板们纷纷将卖煤钱投入其它行业,其中重点就是旅游业高科技,旅游业就不用说了,几千年历史,古建筑存量全国第一,各朝各代都有,品类非常齐全,天生就有搞旅游的底蕴,仅2013年一年,就有215家资源型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休闲度假区和娱乐设施,总投资高达400亿元,现如今,山西的4A以上景区,有一大半都跟资源企业有关,比如晋城的皇城相府,就是挖煤起家的皇城集团一手打造。

500

至于高科技,其实也跟煤炭有关,烧煤发电提供充足的能源,能让海量的计算机持续运转,从而带来了充足的算力,再加上山西的平均气温为9.9摄氏度,相当于有一个巨大“天然空调”帮助计算机散热,进一步提高效率。在这个万物皆智能、AI大爆发的年代,需求很大,也给山西带来了新的财运。

500

截至今年年中,山西全省的算力规模,已经达到51.4万标准机架和32EFLOPS,位居全国第八,与之配套的数据储存能力,也达到了64.54EB,全国排名第九。

其中又以大同最为突出,以一己之力贡献了25EFLOPS。所以,在大同在灯光秀中展示的城市定位,就是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

500

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的审美,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平时从事的工作,日常接触的事物,想要炫耀的家底,决定了他们眼中的美。

如今山西已经跟旅游和科技高度捆绑,这种经济基础的改变,必然带来审美升级,那座在废弃煤矿上诞生的科幻植物园,就是这种升级的具象化。

 02 影视圈优质甲方

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煤老板第一次试图争夺审美话语权了,身在局中,他们比外界更了解资源企业的局限性,有一种天然的焦虑,早在山西转向旅游和算力之前,他们就已经尝试过投资其它产业。

最近网上有不少人讨论说,00年代到10年代初,这段时间火起来的影视剧演员,无论男女,各个都是颜值极佳,看起来非常养眼,比现在的流量明星耐看多了。就拿当年红边大江南北的《倚天屠龙记》来说,两位女主角自然是人见人爱,贾静雯饰演赵敏,高圆圆饰周芷若,多少青春少年,晚上做梦都得纠结梦谁。

500

剧里随随便便挑个配角,颜值都很能打,陶虹饰演的纪晓芙,林静饰演的丁敏君,陈秀丽饰演的小昭,哪个不是国色天香的级别。

500

真要说起来,可以列出很长一串名单,陈红、蒋勤勤、俞飞鸿、刘亦菲……都是在这个时代走红的,她们不仅美,还美得各有不同,百花齐放。

性别一换,还是能得到类似的结论,焦恩俊、陈俊霖、任泉、张卫健……都已加入了“我们小时候吃的太好”名单。

500

而网友们的评论,依然套用金句,“你永远可以相信煤老板的审美”。

500

为什么能跟煤老板扯上关系呢?00年代到10年代初正是中国煤炭行业野蛮生长、大起大落的时期,加入WTO之后,煤炭价格一路走高,疯狂造富,此后国家又开始大力整治黑煤矿乱象,逐步用财政资金换取私人退出。煤老板们长期“忍受”钱多到没地花的痛苦,到处投资,希望找到新的出路,蓬勃生长的影视业,就成了热门选择。

500

在当时,煤老板拿着几亿现金冲进项目组是常事,还有人直接自己创办影视公司。这就不得不说到双贾的故事了,贾樟柯作为山西人,被自己土豪老乡们找上门,希望投资他的项目,其中最没实力的,手里也有3个亿,回趟老家,天天都是煤老板请客的饭局,话题七拐八拐,最终还是拐到了“投电影能赚钱吗?”   贾樟柯费劲巴拉给科普他们电影行业怎么运行的,票房怎么分账的,讲半天没有一个人懂,但他们还是愿意投。

500

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追梦能源而困在美国的贾跃亭,当年其实也是靠旧能源发家的。1996年初,23岁的贾跃亭辞去铁饭碗下海经商,他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做精洗煤加工的,也顺便干点低买高卖的业务。拿着第一桶金,贾跃亭开始搞数码配件、开办计算机培训学校,进军互联网行业,之后才有了乐视

500

按照常理来说,不懂艺术的人出钱,让懂艺术的人办事,很容易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要求。但影视圈对于煤老板的印象倒不算坏,甚至有点怀念,2018年的一场活动中,知名编剧汪海林就感慨,“我很怀念煤老板做投资人的日子,他们特别好,他们除了要求找女演员以外,没有别的任何要求,他根本就不干预我们的创作”。

500

观察者网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描述的是真的,毕竟,贾樟柯的电影里,有事没事骑脸输出煤老板,不是刻画成小人嘴脸,就是刻画成黑恶势力,还喜欢展现山西风土人情中不太阳光的那一部分,就这,煤老板还想投他的项目,可以说是非常包容了。

其实,煤老板在这个行业里混出来的特质,很适合当甲方。

首先他们有自知之明,煤矿作为技术上风险极高的行业,一个不小心,瓦斯泄漏、矿洞崩塌、全员被埋、老板坐牢。煤老板自己没有文化,想要安稳赚钱不出事,就只能无条件信任真正懂技术的人,不搞什么外行指导内行。当他们换到别的行业,也能保持这种逻辑,汪海林对煤老板的评价中就有一句,“真的,他是特别尊重专业的人,因为挖煤这个事真的不能瞎干预。”

500

从另一方面来讲,很多煤一代老板都是草根出身,早年还要带头跟工人一起下井,还得亲自出面跟当地村民搞好关系,哪什么机会去时尚学院进修。不开玩笑,《煤老板自述30年》这本纪实文学里,就讲到了很多煤老板的出身,有的是普通农民,有的是生产队会计,有的当地混混,抓住时代机遇才富了起来,所以,相比起高高在上、天天艺术马术的西方老钱,煤老板的品位其实更加接近普通人。

这点特别重要,直接导致了煤老板有钱之后选择的炫耀方式,都是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什么劳斯莱斯、路虎、悍马,还有金链子、大钻石、名牌衣服包包,你随便单拿出来一样,对普通人来说那就是牛X、高级,但煤老板太有钱,把这些全都堆砌在自己身上,所以显得审美不行,有点土。但这也意味着,煤老板审视自己投资的作品时,是用大众的标准去审,不会搞得过于抽象。

500

对于影视创作和建筑设计来说,煤老板这两个特质组合在一起堪称天选甲方既能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又有煤老板代表大众审美进行最终把关,出来的东西差不了

500

于是,被瞧不起的煤老板,用自己厚实的钱包和独特的性格,创造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养眼时代,只不过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罢了。

 03 审美,跟着钱走

美,从来都不是固定的标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它会随着老板投资的流向而变动,跟着产业兴衰而升级降级,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人接触到什么样的文化元素,把自己的审美呈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和模仿,也有成本,审美的本质就是钱

回看过去的激荡五十年,中国人的审美,已经在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迭代了很多次。

计划经济时代,大家穿的都是单调的蓝灰绿,以实用性为主,说实话就是没钱。在这种千篇一律的外包装下,审美往往更关注人本身,女性身材匀称丰满,男性强壮有力,五官端正,面相有福气,就是美的标准。这就像你爷你奶永远都觉得,你不能减肥,要壮一点才好。

500

如果你爷你奶去当老板,那就成了椰树

椰树掌门人王光兴,是个40后,同时他对椰树宣传战略采取一手包办,几乎完全还原他的个人审美。所以椰树挑代言人和主播用也是几十年前的眼光标准,女性个个体态丰满S型曲线,自信地挺起胸膛展示身材,男的就是八块腹肌皮肤黝黑,这种审美一度被批评擦边,官方点名的那种批评。而椰树的选择是,给代言人穿上衣服裹得严严实实,一点肉都不漏,但身材还是得按老标准。

500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男人要有男人味,女人要有女人味,椰汁要有椰汁的味道”。

有意思的是,近几年看腻了清一色的“白幼瘦”和整容脸之后,再回头看椰树选的人,虽然谈不上倾国倾城,但看上去非常健康阳光,椰树审美因此重新登上鄙视链顶端,被网友封为跟煤老板并列的人类审美正常主体

500

如果说椰树代表爷爷辈的眼光,那父母辈的审美,则是深受港台影响。改革开放初期,港台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与无可辩驳的亲缘,成为内地连接世界的关键桥梁还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内地的审美自然会模仿港台,蛤蟆镜喇叭裤碎花连衣裙长头发,海报上的张曼玉,录音机里邓丽君,春晚上的费翔

500

进入80、90年代,随着中国和世界进一步接轨,与西方的直接经济往来增多,洋老板把一批又一批订单送到中国的代工厂,发展外贸产业的地区,流行审美不可避免地受到各个甲方的影响。

当年流行的霹雳舞,带火了款式宽松舒适的运动服,也带火了板鞋。

500

同一时代的兴起的中国摇滚,不仅带火了皮衣、铆钉、牛仔裤,还给了一代人植入了张扬个性、自我表达的勇气。

500

又比如说,00年代流行的杀马特,这个看似诞生于的巧合的潮流,也是经济环境影响的必然结果。杀马特最早出现在广东的,广东又非常多的外贸工厂,其中对日出口又占了很大一块,比较能接受日本的潮流,而且广东的互联网普及比较早,很多厂哥、厂妹下了班就是泡网吧,然后有一天,一位叫罗福兴的年轻人,发现了日本流行的视觉系打扮,就是夸张妆容+前卫发型+戏剧化服饰,他觉得很酷,就开始模仿这种打扮,并且在网上寻找同道中人。

500

在建群的时候,罗福兴想起名叫“时尚”,结果查翻译的时候阴差阳错,没翻成常用的fashion,而是翻成了smart,谐音就是杀马特,这个词,最终统治了00年代的非主流审美。

500

进入10年代之后,中国又发现,纯靠给人代工是赚不了什么钱的,利润都被老外赚走了,想发大财还是得做自己的品牌和设计,讲自己的故事。在这一轮产业升级中,审美的潮流又变了,开始搞国潮,把各种中国元素融合进去,以前衣服上写洋文,现在写毛笔字,纽扣改成中式盘扣,连衣裙跟旗袍融合,连外卖盒子上都要印个京剧脸谱。

500

有的地区只能讲传统文化,但有的地方不一样,他们已经发展出了互联网产业高科技产业,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往往追求更加前卫的美。反映到服装上,就是类似工业品的极简美学,没有复杂的图案和设计,颜色要么是低饱和度的中性色;要么就是使用了科技材料的功能性服装,什么冲锋衣、户外鞋,都成了时尚单品。

500

科技产业崛起反映到城市景观的审美上,就是各种科幻建筑和赛博朋克般的灯光秀,向每个来客展示自己在科技上的成就。

只是大家没有想到,山西煤老板,居然也加入了用科技讲述审美的行列。

500

如果说,煤老板是在持续投资转型的过程中,靠着“外行少TM指导内行”的理念,渐渐追赶上了潮流,那椰树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动,等待审美完成轮回,两者都恰好唤起了一部分普通人的内心深处的共鸣,所以风评反转,最旧最新胜利会师,成了两大审美顶流。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顶流。只要时代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产业还在不断升级变革,人的眼光就会一次又一次被悄然重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