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万辆!中国汽车驰骋俄罗斯

500

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称,截至2025年年中,俄罗斯境内共有265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正式上牌。

这意味着,在俄罗斯每17辆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渗透的深度,更折射出地缘政治变动下全球制造业格局的重构。

500

自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汽车品牌大规模撤离俄罗斯,市场突然出现巨大供给真空。中国车企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快速承接了原本由欧洲、日韩品牌主导的需求。

数据显示,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从2022年的16.3万辆猛增至2023年的90.9万辆,2024年进一步攀升至115.8万辆,三年间增长超过七倍,堪称“爆发式扩张”。

从品牌竞争格局来看,奇瑞以58.22万辆的注册量位居榜首,占所有在俄中国汽车总量的22%;哈弗紧随其后,达46.86万辆;吉利则以45.79万辆位居第三。长安和力帆分别以20.25万辆和15.1万辆跻身前五。

这一排名不仅反映出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认可度,也体现出中国汽车工业在产品适应性、供应链效率和价格竞争力上的整体优势。

500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俄输出高增长的背后,正在浮现新的挑战。

2025年1月起,俄罗斯政府大幅提高进口汽车关税至20%-38%,同时车辆报废税上涨70%-85,导致汽车平均售价跃升至33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5万元)。受此影响,2025年1-5月中国对俄汽车出口仅15.4万辆,同比出现显著下滑。政策环境的收紧直接冲击了中国车企的利润结构,以往依靠高性价比快速扩张的模式面临严峻考验。

尽管如此,相较于国内市场的“内卷”竞争,俄罗斯市场仍具备一定的利润优势。因此,尽管政策门槛提高,预计仍将有一部分中国企业继续涌入。另一方面,中国品牌已在俄罗斯建立起较完整的销售网络和品牌认知,这为中长期市场韧性及增长提供了支撑。

《一波说》认为,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崛起,不仅是商业行为,也是多年来全球地缘经济嬗变的缩影。西方品牌退场、欧亚大陆内部供应链重组、人民币结算的推广,以及中俄在制造业合作上的深度互补,共同构成了中国汽车“北上”的战略背景。

500

未来,中国车企能否在俄罗斯持续深耕,不仅取决于应对政策变动的能力,更在于能否实现从“出口卖车”到“本地化运营”的转型——包括推进本地生产、建立售后体系、适应极端气候需求,甚至打造符合欧亚市场需求的产品系列。

265万辆!中国汽车驰骋俄罗斯,中国汽车品牌受青睐。俄罗斯市场是检验中国汽车全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试金石。

265万辆,既是一个阶段的成绩单,也是下一个时代的起点。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