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丨30个故事,当兵是什么感觉?
来源 :微信号 瞭望
◆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致敬中国军人
◆ 山河为碑,历史作证。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立不朽功勋。
◆ 透过30个故事了解下当兵的感觉
来源丨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我最爱的军旅照|你看到自己的故事了吗?》、《亲历后,才知道守护祖国和人民到底是种什么感觉》、《讲述退役军人自己的故事:此生无悔身上衣,有份情感当过兵的人都懂》)、新华社
难忘,那些岁月
我1978年参军,完成新兵训练后当了一名通信兵。1979年,我随修测组到某地开展外业测绘,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我们的分队长、副分队长和我及我的一个同年兵一同吃住、工作,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
测绘兵四海为家,“三月出测十月归、一顶帐篷走四方”,踏遍千山万水,有时一天要拉导线步行二十多公里。虽然我们不摸枪炮,但我们测的地图关系着战斗的胜利,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
地方政府和百姓也常给我们提供帮助,一次测绘,测量高度不够,当地民兵和老百姓就帮我们借桌子搭台子。我们也把老百姓当亲人一样,就在这次测绘任务中,我救了一名翻车落水的女工人。这张照片是当时在工作的地方留下的,被分队长保留至今。
(潘锡荣)
2013年4月20日9时2分,四川芦山发生了7.0级地震。
我们单位作为先头部队,急赴灾区进行救援,而我作为其中一员,有幸参加了此次救援行动。在赶往灾区的路上,我的心里是自豪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终于可以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心里也是恐惧的,第一次执行这样的救援任务,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车辆疾驰在路上,开车班长稳定沉着,我在心里暗暗竖起了大拇指,心绪也稍稍平静了下来。
进入震中五公里的地方,由于山体滑坡和余震,道路被堵,我们只能选择徒步挺进。余震在不间断地发生,浑浊的河水奔涌流淌,山上的石块不时滚落下来,山间总是回荡着“轰轰”的响声,那种感觉让人窒息。就在此时,有群众被山体滑坡埋在了下面,一声令下,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我的脑子里只剩下“救人,救人!”大型器械进不来,我们只能利用镐锹作业,这期间还不断地有大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几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挖出了被埋群众。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我的战友们只想尽一切可能多救人,哪里需要就赶往哪里。接过灾区人民手里滚烫的鸡蛋,听他们一遍遍说着“谢谢解放军”,我一次次地被触动。我只想说,希望我们的祖国母亲永远平安,我们的人民再也不要遭遇这样的灾难了。
(梁兴和《我的“4·20庐山抗震救灾”亲历记》)
我曾是新疆军区的一个兵。回想当兵的日子,短暂却璀璨。为什么选这张军旅照,因为艰苦,所以难忘。
那天,零下31摄氏度,冒着凛冽的寒风,我们背负50斤重的背囊,斜挎着钢枪,朝着目的地进发。每当觉得冷时,嘹亮的歌声就会响起。歌声雷动,大家士气高振,身心都热了。行至半途,调整,大家坐在背囊上啃着压缩干粮,寒风吹拂湿衣,一下冷得厉害,雪花落在脸上、肩上、枪上,我们相互掸去。
快到终点时,我的脚后跟磨破了,落后前者一点。适时连长走到我身边,关心地问:“脚怎么了?前面就到了,再坚持坚持。”我笑着说:“回连长,没事儿,好着呢,这就跟上。”说完,几步追了上去。战斗体能训练持续一天,积雪厚,大家就一步一个脚印,手拉着手,沿着山脊线爬上雪山。
如今,虽已褪去一身军绿,但军旅时光中的经历仍时常激励着我,不畏艰难困苦,坚持军人本色。感恩部队!预祝战友们八一建军节快乐!
(退伍老兵浦友俊)
我是一名西藏边防退役军人,在部队是一名新闻报道员,为战友们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视频。然而回顾自己8年的军旅生涯,留存的照片屈指可数,这是战友为我拍下并留存至今的唯一一张照片。
我的故事很平凡,不像比武场上获得荣誉的战友那么光荣,不像战斗岗位的战友那么精彩,也不像技术岗位的战友那么博学,但它对我来说却是最珍贵的一次记录。
这张照片摄于2014年,连队驻训期间组织登山比赛,目标是一座海拔4500米的高山,驻训地海拔3800米。当时我扛着红旗,用时45分钟以第一名的成绩冲到了山顶,抢占了“高地”,证明了自己。身边的狗是我们连队自己养的,它爬到山顶时已经快累趴下了。下山前,我请战友在4500米的山顶帮忙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无论我退役多久,我会永远牢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一名西藏边防军人。如今我是一名军事记者,我会继续用我的镜头报道战友们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洪水肆虐,合肥告急。
2016年7月2日晚,我们营接到了急赴灾区抗洪抢险的紧急命令。在近10天的救灾中,我的工作就是“干活”!
临行灾区前,计划担任留守的43名同志几乎同时找到了营干部,坚决要求一同奔赴灾区。面对学员们的请求,营干部也很为难,不得已再次请示上级,能不能增加人数,得到的命令是“102名,多一名,少一名都不行。”
晚上赶到灾区时,暴雨下得正紧。地方群众正组织撤离,当看到军车,他们用力挥起手臂大声喊道:“解放军来啦,我们的家有救了!”那一刻,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整夜,没有休息。装车、卸车、垒坝,我们分成了三个组,一直干到早上8点,扒口饭,继续干。一夜的辛苦没有白费,1公里的大坝,被我们加固加高了近1米,灾区暂时安全了。在接下来的7天8夜中,我和我的战友们又转战多个地方,执行救援任务。连续的奋战使我们疲惫不堪,但我们一直保持高昂的斗志。我想这就是和平时期,军人存在的最大价值了吧,只要有任务,我们一定可以迎难而上,坚决完成!
(康勇《近10天的救灾中,我的工作就是“干活”!》)
这两张照片总是带给我很多的回忆,可能没有太强烈的视觉感和冲击力,但在我这里却有特别的意义。
第一张的场景是我当兵第二年参加某项集训的时候。新疆的夏天格外炎热,空气格外干燥,训练场上的温度更是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在某次会操中,喊口令的我已经喊到撕心裂肺,用沙哑的声音指挥着大家的动作。最终,此次会操圆满完成。
第二张是参加体能训练,在和别人的对抗中,我用自信的笑容告诉对方:你们比不过我们的!当时汗水已经浸透了衣服,竞争中充满了欢笑。
这是一群特战勇士。当时连队在野外驻训,天气闷热,条件艰苦。没有清凉的空调,没有通畅的电力,更没有充足的用水。除了吃与睡可以满足,再无其他多余的物质条件。
可是,当现代生活设施退去,战友之间的感情也被淬炼得无比晶莹,青春的美好特质也得到了纵情释放。恶劣的环境反而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变得更加强壮。那段经历令我难忘,这将会是我以后在工作中克服任何困难的力量源泉。
(孟浩洋)
2014年6月份,部队首次整建制跨昼夜长途机动昆仑山腹地组织实兵对抗演练,我当时还是下士,也是第一次上高原执行这么重大的运输保障任务,接连兴奋好几天,晚上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6月的高原,天空蔚蓝,远处白皑皑的雪山清晰可见,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针刺一般,又赶上洪水期,泥石流塌方随处可见,车辆行驶异常艰难。
刚上高原,缺氧、胸闷、头疼不时发生,根本不能适应高原运输保障,针扎一样的头疼袭来时,豆大的汗珠往下落,我只能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掐着太阳穴,紧紧地跟着车队行进。那天早晨车队行进至马扎达坂,快到山顶时,前方路面山体发生碎石滑落,车队前进不能,后退不得。酷暑和缺氧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部分官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恶心、呕吐,四肢发麻,嘴唇绛紫……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在海拔这么高的雪域高原常年坚守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然而大家还是强忍不适,硬是将道路恢复畅通。
还有一次车队行军,车辆爬到山顶时,遇到一个“S型”急弯,弯道左侧靠近山体摆放了一堆沙石,道路更是狭窄,方向打出去没有及时收回,车子猛地冲出公路,向着右侧悬崖冲了过去,情况危急!坐在副驾驶的老班长刘少赶紧一脚踩住副刹,但来不及了,右侧的前轮还是冲出了路基,车辆就这样悬在了路边,我被突如其来的险情吓呆了,看着车窗外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脑袋一片空白,还是刘班长经验老到,一点点慢慢地把车挪回了路面。
经历过生死考验,初上高原的兴奋劲儿也沉淀下来,也终于理解了汽车兵的苦和累、责任与使命,能够守护这条交通大动脉,我骄傲!
(左德权《坚守在雪域高原,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2001年我在某地集训,各个团选出来的报务精英们聚集在一起,让我这个新兵倍感自豪。“前进,向前进,人民通信兵,首长的耳目,军队的神经,银线连接雄师百万……”我们每天唱着这首歌,踏着整齐的步伐去训练。
我跟战友们一起出公差,去通信营菜地取菜、腌菜,去食堂里帮厨,每个星期看一场电影,参加从军经历交流会……最让我难忘的是集训队的伙食、开饭前的集合,最让我紧张的是夜里的紧急集合。时光飞逝,那些军营中的人和事,已在时光的河流中乘舟而去,但心中流淌的激情,永不消逝。
那一天是妇女节,师长带着我们仅有的几个女同志上塔台参观学习。那是我们第一次上塔台,我和战友抢着看远方的战机,那种心情,既激动又好奇。近距离看战鹰起飞、降落、收伞,心中的自豪感、荣誉感油然而生。那是记忆犹新的一天!
青春,就是要奋斗
即将入伍满一年,新兵连的这双鞋,陪我走过军旅生涯的第一站,陪我从南到北走过许多城市。如今,鞋面已经损坏,鞋底也已磨平,但我还是舍不得扔。这是我军旅生涯最重要的见证,也是一段成长,是我青春的象征。
(陈友利)
2010年的夏天,刚刚新兵下连的我,通过层层选拔,有幸参加了“第16届广州亚运会升旗仪式”,这次任务,我们全大队200个新兵,就挑选了3个新兵参加。这也是我入伍后的第一次任务,所以倍感珍惜。
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每天我都加大训练强度。坚持在太阳下站立3小时,双目迎着阳光、灯光、火光练眼神,一瞪就是十几分钟,晚上熄灯过后加班练习腿部力量。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大项任务,几乎没有一点经验,都是跟老兵学习。任务当天,我们穿好熨烫好的礼服和锃亮的马靴,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国旗杆下。国歌响起,全体起立,所有的观众都唱起了国歌,顿时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感,更有一股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这次的任务也成为我以后仪仗生涯前进的动力。
(石斌《我的仪仗任务初体验》)
我是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这张照片是我在部队服役的第二年冬拍的,记忆犹新。那年天降大雪,单位接到扫雪除冰的任务。晚上八点一切准备就绪,九点拉出开始执行任务。
我们任务的地点是南京某地的高速公路,天很冷,雪在飘。但我们每个人都头冒大汗,一直奋战到凌晨三点多。那时我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尽管疲惫,但一想到为人民的安全做出了贡献,就充满了力量。
那是一年暑假,当普通大学生享受假期的时候,我们军校学员开始了严格的暑期训练。时值雨季,刚搭建好没住几天的野营帐篷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淹没。
人员撤离后,帐篷还在持续的风雨中飘摇。一学员骨干顶着风雨去紧固将要倒塌的帐篷,大雨斜落水面,激起水花。这一瞬间是我们独特的青春迷彩绿。
(江耀)
去年刚到新院校,就接到了要阅兵的通知。还没适应新院校的环境,甚至还没适应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我们便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白天要上课,我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晚上,每天都要练五个小时齐步正步。大腿发麻、肌肉酸痛、脚底打泡,越是这样战友们斗志越是高昂。
阅兵当天,我们训练的效果令人震撼,步伐整齐,铿锵有力。那威武雄壮、团结奋进的方队是我军旅生涯中无比珍贵的记忆。
(高维哲)
夏末的俄罗斯天气渐凉,蔚蓝的天空飘着白云,国际赛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夺目。2015年7月,我作为一名步兵战车驾驶员,在通过层层严格选拔、筛选和考核后,如愿以偿成为了12人中最年轻的队员,代表国家参加2016年国际军事比赛“苏沃洛夫突击”项目竞赛。
我们都是第一次出国参赛,几乎没有经验,备战期间全靠一点点摸索。白天,在不到300平米的场地上,我们抓住一分一秒训练;晚上,在室内画场地模拟图,回想每一个动作要领。把动作要领在脑海中过好几遍,固化大脑记忆。临近比赛,俄方裁判组突然宣布,补充弹药不算时间。而实际上,俄方补弹要花3分钟,我们已经从3分钟练到了28秒以内,这个规定也就意味着我们原有的优势丧失了。我们车组3人连夜调整战术,为了平复心中的紧张和不安,上赛场时一起大喊口号。最终,远远地把俄参赛车辆甩在了后面,夺得冠军。那一刻,在俄罗斯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我们的五星红旗越发夺目鲜艳!
(蔡依山《最骄傲的事,就是听到“中国队,冠军”》)
2018年,陆军开展“百连万人”比武,我连主动请缨,代表旅参加此次陆军“共同条令先行连”比武,这张照片正是那次比武考核中摄影师拍下的坚定瞬间。
这是考核比武当中的“徒手立正”课目,要求每个战士保持标准的军姿,徒手站立一个小时,人员的精神面貌是这个项目评分的重要一环。
当时正值盛夏,考核时夏雨淅沥,一层薄云暂时遮住了太阳,但气温没有下降,反而更加闷热。战士们的衣衫都被浸湿,大家全都纹丝不动,胸膛高挺,英姿挺拔,眼神锐利。
图为入伍三个月,新训结束,刚刚授衔的自己。挂上军衔,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心中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回营路上,在曾经日夜征战的球场驻足,我百感交集。我知道,有选择就要有舍弃。未来,就应该守好脚下的土地,不回头,只管风雨兼程。
军艺毕业后,我没有选择专业剧团,而是收拾行装来到了一个基层文工队。离开了中央舞台的恢弘大气,告别了顶尖团队的专业环境,还没有习惯部队生活的我,就接到了第一个重大任务,文艺创演展演。
翻过山路,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仓库,这里的哨位上,常年只有两个小战士。看到他们我微微一惊,大概比我还要小两岁吧。“你们想听什么歌?”我问,战士起初还有些腼腆,说唱什么都好,我就唱了一首《家在千里》,面对面唱,战士边听边哭,我看着他,一下子也想起了家,忍不住流下眼泪。那天,我唱了好多歌,没想到,这第一次任务竟成了我在部队的一场“个人演唱会”。
在格尔木,高原空气稀薄得令人呼吸都有些困难,阳光刺眼,照耀着终年不化的雪山,一个小舞台,几个大音响,演出就算开始了。看着台下战士们黝黑的面庞、卖力鼓掌的样子,我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强烈不适,完成了演出。最后一首唱完,全场沸腾,一下台就被官兵围了进去。一个战士挤到我面前,说他刚刚巡逻回来,可算是赶上了演出,就想说句“谢谢”,高原上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大伙儿都很开心。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演出不在于舞台有多大,“在路上”也能收获一样的感动。
慢慢地,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两个月,上高原,到深山,去哨所、油库、仓库、院校,慰问演出50多场次,行程13000多公里,观众达到50000多人。
作为一名文艺兵,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用歌声守护那些守卫祖国的人。
(吴婧《行走在万里国土,用歌声守护我的祖国》)
历经数月的千辛万苦,脚上三肿三消,最终直刺云霄成功完成首跳任务。锤炼三栖精兵,锻造无畏英雄,我们是新时代的00后尖兵。预祝中国人民解放军92岁生日快乐!
心怀飞行梦之初,一路披荆斩棘,只要坚守初心,剩下的交给时间。希望每次都可以起落平安。预祝八一建军节快乐!
(吕开继)
战友,亲爱的战友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一位战友在2010年不幸车祸身亡,他是家中独子,父母都是年过花甲的农民。在河北老家下葬的时候,他当年当连长的那个连据说来了90%以上的人,这些人其中大多数都退役了。后来在北京的朋友开车去河北看望老人,老人说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儿子曾经的战友寄来生活费。这份情谊,当过兵的人都懂。
(@goudan)
记得那是第一次参加魔鬼周,十公里武装奔袭。第一次接触到“魔鬼”强度训练的我,身体撑不住,直接跪倒在地。
当时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想放弃又不甘心。这时,战友从后面一把抓住我的手,告诉我别放弃,大家一起坚持到最后。当时我特别感动,那种感情是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李超)
我的老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这是2003年中秋节,我在新疆的戈壁滩上野外驻训,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也是我第一次离开亲人过中秋,但我没感觉到一丝孤独和寂寞,因为我和来自五湖四海、胜似亲兄弟的战友们一起度过!
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16个年头,其中好多战友十几年都没见过了,我真的好想你们!
这是入学军训的一次长途拉练,当天是急行军。八月的贵州,骄阳似火,我看见后面的战友小洪已经体力不支,就赶紧伸出手紧紧拖了他一路。如今我们都已步入工作岗位,我依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站岗,而他脱下了军装,但我们是一辈子的好兄弟。
刻进骨子里的精气神
我老爸是名老兵,退役以后在家依旧坚持军事作风,每天坚持出早操,看电视的时候必须要端正坐好,吃饭洗澡都快于常人,连我家的WiFi名都叫“PLA”。
受我爸的熏陶,我也成为了一名军人,去年休假结束,我爹妈在机场送我,安检之前,“爸”!
“啊?怎么了”
“敬礼!!”
我爸愣了一下,然后转过来还了我一个标准的军礼。当时一转身突然鼻子一酸,眼泪刷就跟着下来了。这个军礼,是我爸终于认可我是一个合格的兵了吧……
(@陶雪莹)
抗洪抗险,冲在最前线的不仅有现役军人,还有老兵。
2007年四川遭遇大洪水,多个乡镇成为一片汪洋大海,房屋倒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告急!
退役老兵陈晶主动参与到了救援工作之中,他熟悉路线,带着武警战士前往各个受灾地区,把受困的老人,学生,小孩安全送到安置点。
直到洪水退去,陈晶回到了自己的家用电器店铺,他发现所有电器被毁了……其实在营救受灾群众时,他完全可以先去自己的店铺看看,但在陈晶心里,群众的生命安全比个人财产重要的多。
(@向往)
有人说,退役军人,大概是国家洒向民间的超人。
从驾机迫降的英雄机长刘传健到勇救男童的刘杨明,从崖底救车的吴令到以自身当“肉垫”救男孩不幸牺牲的周明洪……退役军人救人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说了太多太多,这样的事几乎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
他们其中有人讲到:部队的素质能让你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正常的营救反应,没有特别的考虑,就是直接往上冲就行了。
“直接往上冲就行了”,这句简单的回答包含了太多退役军人难以言说的情绪,军人的冲锋精神刻在了他们骨子里。
穿过军装,就要一辈子对得起这身衣服,对得起老百姓那句“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风尘仆仆)
还有,甜蜜的番外
曾幻想自己的意中人脚踩祥云、身披五彩霞光来娶我。却没有想到自己中意的人,乘坐战车,身着迷彩,不过需要我去看他。
我也是个普通的期待爱情的女孩子,遇到了这世间最中意但身着绿军装的他。照片拍摄于相爱三百天时,如今两年的异地军恋我学会了理解和包容,愿我们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熠熠生辉。
(杨子萱)
2016年9月在同一个新兵营
2019年6月在一起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纪念日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划破历史长空中国共产党拥有了自己的武装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
1949年10月1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宣告诞生人民军队始终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奋进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
在“火力-2017·青铜峡”基地化训练中,红军参演炮兵部队——第71集团军某炮兵旅加榴炮进行昼间实弹射击(2017年9月24日摄)。新华社发(彭希 摄)
历史告诉现实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
现实启迪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踏着新时代的鼓点豪迈昂扬的旋律历久弥新、响彻寰宇“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