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hone17看高端市场新周期:形态资产、服务飞轮与出海定价权
摘要:全球手机高端市场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iOS在超高端仍具影响力,鸿蒙在高端价位段加速扩张,安卓在中高端稳步推进;厂商通过更清晰的价格梯度与层级锚点来巩固高端心智。形态演进成为核心差异化资产:折叠、超薄、材质与模组语言正在沉淀为可迁移的品牌符号,iPhone 17 系列(含 Pro Max 与 Air)的设计与叙事延续了苹果的“轻薄高级”与影像平台路线。服务业务则构成第二增长曲线:安卓/鸿蒙通过应用与分布式能力打造多设备场景。海外市场方面,中国品牌在多区域高端份额持续提升,高端竞争从“参数比拼”转向“定价权与信任体系”的综合较量。
中国手机高端市场稳步增长, 4000-6000元段成增长引擎
中国手机市场4000元以上高端产品在2025年继续稳步增长,根据Sandalwood中国电商监测数据显示,1-7月高端机型销量达到2348万台,同比增长15%,销售额16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
分操作系统来看:
苹果iOS保持稳健,销量和销售额分别增长8%和6%;华为鸿蒙延续高速扩张,销量和销售额大涨26%和16%;安卓阵营表现最为突出,销量和销售额分别增长33%和31%。
分价格段来看,2025年1–7月,在高端机充分供给与国补带动下,4000–6000元区间销量同比增长67%,增长明显;4000元以下区间和6000元以上区间份额同比略降。
4000-6000元市场中,增长最为突出的价格段是5000-6000元,1-7月同比增长96%,明显高于4000-5000元的增速(+40%)。
在5000-6000元区间鸿蒙表现最为突出,1-7月同比增长329%;在Mate70/Pura70的带动下,鸿蒙在此价格段占比也显著提升;安卓与ios在4000-6000区间表现与整体市场相对同步。
高端市场“梯度战”:安卓、鸿蒙、iOS分层攻守
相比之下,中国手机高端产品增长率在6000-7000元价格区间略有下滑,其中iOS下降明显,此价格段是鸿蒙与安卓加强布局的区间,也是安卓近两年需要进一步发力的市场。鸿蒙和安卓1-7月销量同比稳步增长,增速在10%左右;分别同比增长10%和9%;华为小米在此价格段表现突出。
而7000-10000元区间ios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销量同比增长7%;安卓也有明显增长。万元以上区间鸿蒙同比增长33%,ios处于相对守势;横折叠>10000元由华为主导,双折叠和三折叠产品占稳万元以上区间,最新发布的Mate XTs继续保持超高端领先位置。
今日发布的iPhone 17 Pro Max 采用全新铝合金一体机身与贯穿机背的“Camera Plateau”水平相机平台,三颗后置均升级为4800 万像素且长焦传感器更大、实现最高 8×光学级变焦;内置 A19 Pro(3nm);新增自研 N1 无线芯片与 C1X 5G,苹果的产品在超高端市场仍具备相对竞争力。
从竞争逻辑来看,价格不仅反映市场的份额博弈,更是高端品牌的核心资产。高端定价必须保持稳定与克制,同时形成层级分明的锚点结构,让用户在每一档选择中都能感受到合理与差异。
从折叠到超薄形态构建高识别度形态资产,成为高端竞争关键
在硬件层面,产品形态的演进同样成为高端化竞争的重要体现。形态是最直观、最难在短期内完全复制的差异化载体之一,高可识别的形态元素(轮廓线、模组语言、材质纹理)在反复曝光与跨品类复用中,演化为可提取的品牌独特资产,降低消费者搜寻与识别成本,提升心智可得性。
最新发布的iPhone17 Air,以极致纤薄的机身与航天级钛合金材质,打造具有视觉与使用冲击力的产品符号,强化“轻便高级”的细分市场定位。
MacBook Air 自 2008 年以“牛皮纸信封”发布确立了这条叙事主线,之后 iPad Air 将其复制到平板,而 2025 年的 iPhone 17 Air 则把这一定位首次延展到手机,形成“Mac—iPad—iPhone”的三端同名矩阵。
根据Sandalwood中国电商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7月,电商折叠屏销量突破108万台,同比增长24%,其横折叠机型增长强劲,竖折叠保持稳定。在5000元以上的安卓和鸿蒙市场,折叠屏手机占比已达30%,展现稳健成长。
华为在旗舰硬件形态上的创新路径,清晰体现了其不断突破手机边界的战略:
自Mate X(2019)外折屏开启折叠时代,到Mate X2(2021)水滴铰链内折提升耐用性,再到 P50 Pocket(2021)小折叠,兼顾时尚与便携,直至 Mate X3/X5(2023–2024)实现轻薄、防水和高可靠性优化,以及 Mate XT 系列首创三折叠、展开达 10.2 英寸,将平板体验装进口袋;同时,Pura X(2025引入 16:10 宽屏折叠,带来沉浸阅读与观影体验。
在安卓阵营中,小米强调极限实验性,从MIX的真·全面屏到环绕屏、透明OLED,再到CyberDog、SU7,持续把形态想象推到边界;荣耀突出折叠的轻薄与时尚,Magic V2实现接近直板的手感,V Purse将折叠机变成“可穿戴手袋”;OPPO以设计与铰链工艺见长,Find N系列通过水滴铰链减轻折痕,N2 Flip以大副屏重塑小折叠体验,同时在卷轴屏与AR眼镜上探索未来交互;vivo则深耕影像与交互,首发屏下指纹、引入微云台,APEX概念机展示无孔化与屏下摄像,X Fold系列则把轻薄商务折叠带入量产。
值得关注的是,苹果预计2026年入局折叠屏,高端市场的产品形态竞争将更加充分。服务成为高端第二增长曲线:强关系型资产成为高端护城河在软件与应用层面,苹果的服务业务已成为其增长的核心支撑之一。过去七个季度,该板块营收从231亿美元升至274亿美元,占比在苹果整体业务中从19%提升至接近三成。
iPhone作为入口产品,为苹果带来庞大的用户基数,而iCloud、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Care,ApplePay等服务则通过长期订阅和持续消费,将一次性收入转化为关系型收益。这种延伸不仅提高了单个用户生命周期价值,也让苹果的现金流更加稳定。
相比之下,安卓厂商更侧重于通过应用商店、会员、游戏中心等入口培养用户习惯,并依托微信、支付宝等超级应用在C端形成强大关系粘性,同时推动“万物互联”,打造多设备联盟。而鸿蒙则强调系统级的原子化服务与智慧助手,以分布式架构将手机、车机、平板等终端拼接为“超级系统”,并通过政务、车机、产业物联网等B端场景构建生态护城河。企业必须通过不同环节实现价值创造与捕获,服务代表了延伸价值的可能性。
从“性价比”到“价值定价”:海外高端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
与此同时,在整体营收层面,苹果的增长主要来自发达市场:美洲保持稳健,同比增幅在3.9%–9.3%;欧洲多数季度维持8%–11%;日本保持13%–16%的高速增长。
发达市场仍是苹果业绩的核心支撑;亚太其他地区部分季度达到13.5%–20.1%,新兴市场也在快速成长。
同时,中国手机品牌也在加速渗透海外高端市场。
根据Sandalwood全球电商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品牌在拉美、北美、中东非、东亚、西欧和东北欧各地区高端市场的占比均突破10%,其中东北欧、西欧和东亚更是高达29%、17%和18%,不仅规模可观,且覆盖高端市场,显示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正逐步上升。
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品牌的高端化竞争已不再是产品参数之争,而是定价权与信任体系的较量。要真正实现“高端出海”,企业需要将技术、价格、组织、生态与风险管理系统化地串联起来,把品牌打造为一个长期积累复利的工程。
结语:中国模式厚积薄发,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抓住机遇,中国电商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放大全球效应。全球电商的增长背后,本质上是中国经验的持续输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电商自身的崛起,更是它与世界共享机遇、共创未来的能力。未来,全球零售的底色将是中国基因驱动的电商化——更高效、更普惠、更具韧性。这不仅昭示着“中国电商时代”的到来,更标志着全球电商迈入共赢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