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扫街榜,专治各种不服
作者 | 谢榭编辑 | Sette
今天9月10日,阿里生日,高德整了个大活。
办了一场发布会,喊出一句狠话:我要做“阿里生活服务的超级新入口”。然后啪一下,很快啊,甩出一个新东西,叫“高德扫街榜”。
名字听着像个排行榜?那你可就太年轻了。
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一套AI驱动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说白了,它不跟你玩虚的,它玩的是“行动+信任”。你一导航,一探店,一回头,AI全给你记小本子上,最后生成一套真实到让人肉疼的榜单。
刚一推出,互联网和餐饮两个圈同时炸锅。
为啥?
因为这玩意儿,它没对标产品,没参考模板,完全是一个从技术到理念都全新的“新物种”。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说它是“新物种”?
传统榜单靠什么?靠用户嘴炮,靠人工运营。水分大得能养鱼,商家送杯奶茶就能换五星,职业差评师动动手指就能让一家店掉分。就这,你还敢信?
高德扫街榜不跟你搞这套。
它底层用的是阿里的通义大模型,AI全面驱动。你没真去过的店,根本没资格打分。
你去过几次、是不是专程跑去、导航了几回,AI全给你量化处理。再加上芝麻信用进来掺一脚做信用背书——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真实性直接拉满。
高德手里有什么?
10亿用户,每天1.2亿次AI搜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点。用户已经习惯用高德“找店-决策-到店”这一条龙了。现在顺着这个心智再做深一层,叫“顺势掀桌”。
别人还在研究怎么刷分,高德直接重建了一套信用体系。
这不是新物种是什么?是降维打击。
凭什么说它是“信用体系”?
阿里最擅长干什么?建信任。
20年前,淘宝搭台,支付宝担保,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信任机制就这样被阿里一手搞了出来。没有信任,电商就是个伪命题。
而现在,高德扫街榜干的,是同样的事——只不过战场从“线上货品”换到了“线下服务”。
传统榜单垮就垮在“可信度”上。
你看到的五星,可能是送的;你看到的一星,可能是买的。
但高德不让你“打榜”,它让你“扫街”。
你不是用手指打分,你是用脚投票。你导航、你到店、你反复消费——这些行为被AI捕捉、被信用验证、被算法融合,最终输出成一个真实到可怕的评分。
消费者不用再猜“评分是真是假”,只管放心选;商家也不用卷刷单,只要老实做产品做服务,“烟火小店”也能被看见。
这才是健康的市场该有的样子。
为什么是现在推出?
三个字:时机到了。
咱们国家人均GDP已经突破1.3万美元,服务消费正在猛涨。但问题是——信心没跟上。商家被不透明的评分机制压得喘不过气,消费者被虚假点评坑到不敢信。
痛点一直在,但没被解决。
直到AI大模型成熟了。
高德在8月份全面AI化升级之后突然发现:哎?好像能搞!用大模型+空间智能,抓住“行为”和“信用”这两个核心,真能搭出一套可信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
再加上阿里集团正在全面向“科技+消费”两大战略靠拢。高德这把操作,堪称天时地利人和全占。
而且目前这个事只有高德能做,换别人真不行。
你有10亿用户真实行为数据吗?你没有。
你有芝麻信用+AI风控的能力吗?你也没有。
你还能同时玩转地图POI+空间智能+大模型吗?别闹了。
高德这次等于是手握王炸+四个二,明牌打。
横向对比海外,谷歌地图早就成了欧美用户找店的首选工具。高德现在走的,是一条已经被验证过的路——以地图为入口,做生活服务的决策基础设施。
选在9月10日阿里生日这天发布,也挺有内味。回归“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初心,这次帮扶的是线下中小商家,拥抱的是更接地气的服务业。
马云4月份在内网说:“高科技不仅要征服星辰大海,更要呵护人间烟火。”
阿里现在走的,正是这么一条“上天+入地”的路:向上做云和AI,向下做零售和服务。
而高德扫街榜,就是那个“入地”的标杆。
不是又做一个榜单,而是重建一套信任。
不是又做一个功能,而是开启一个时代。
我觉得,有点意思。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和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