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女警→社区民警→中队长

500

张涛,女,1981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二级警督,2006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在曲靖市沾益区公安局西平派出所、禁毒大队工作。现任曲靖市公安局麒麟分局白石江派出所社区中队长。

一名社区民警,能“扮演”多少种角色?

在长河社区居民眼里,张涛是暖心负责、情同手足的“家人”;在长河小学的学生眼里,张涛是传授法治知识、还能向其倾诉心声的“张警官”;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民警眼里,张涛又成了有求必应的“张姐”、雷厉风行的“涛哥”……但他们每个人看到,都只是张涛的其中一面。

2013年,张涛从缉毒民警转岗,来到云南省曲靖市公安局麒麟分局白石江派出所,成为了一名社区民警。12年来,张涛在长河社区3.5平方公里的一方天地里,守护平安、服务群众、化解纠纷、排查隐患,用心、用情做好一名社区民警的分内事。

500

1

500

一身铁骨

守护社区幸福安宁

在不少人印象里,社区民警似乎是个“轻松活”。不用在莽荒之地蹲守驻扎,也没有在“刀尖上”行走的惊险刺激和殊死搏斗。

但一开始来到长河社区时,面对城乡结合、工业园区新增、外来人员大量涌入等复杂的治安情况,张涛突然犯了难:“一名社区民警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关注好近6000名居民?”

在前辈的带领下,张涛决定从“基本功”练起——开启“铁脚板”模式,一家一户挨个入门走访。

500

从白天到夜晚,穿着制服或是便服,张涛变着方法、换着角色走进居民家里,每天步数上万。通过踏实细致工作,张涛成功协助抓获跨省、市、县人员各1名,网上追逃人员1名,为配合打击犯罪、侦查破案提供了支撑。

渐渐地,张涛的十多本笔记本上记满了一户户人家的“家长里短”,手机里存下了106个帮扶对象的号码,与居民积累起亲如家人的默契和信任,编织起了一张“平安网”。 从“每天不知道忙啥”到逐渐上手,张涛摸清了长河社区的“脾气”:“案件少了、矛盾纠纷少了,其实都是我们平日里花了这么多时间,坚持把工作做细、做到位的结果。”

2

500

一腔柔情

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

虽然工作严谨一丝不苟,但居民们平日里看到的更多是张涛“柔软”的一面。

2022年3月,派出所值班室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边王某(化名)声音焦急:“我女友现在情绪波动很大,在酒店内想要轻生,请你们赶快过来救救她……”派出所立即指派张涛前往处置。

为了不让女孩紧张,张涛脱下警服化身“社区工作人员”,她放柔声音,在门外耐心劝慰:“小姑娘,我是个比你年长一些的姐姐,我一个人进来,有什么事情,你慢慢跟我说好吗?”

女孩同意后,张涛陪她一起坐在床边。为了赢得女孩信任,张涛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在她如家人般温暖地安抚和疏导下,女孩终于敞开心扉,倾诉了积压心头的委屈,也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许多矛盾纠纷不能靠‘硬碰硬’解决,而是需要换位思考和共情能力。”张涛在这件事的启发下,在白石江派出所统筹组建了“五朵警花”柔性调解组,以细腻和柔情应对情感类矛盾纠纷。五年多来,82起婚恋情感纠纷被“五朵警花”调解组成功化解,长河社区保持情感纠纷“零激化”的记录。

500

在张涛统筹建立的“乡贤调解超市”,12名老党员、老教师、律师组成的“调解天团”照片悬挂墙上,当事人可像选超市商品般向这些他们更加熟悉、信任的调解员“点单”。自2019年运行以来,482起纠纷在这里“案结事了”,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均达99.6%。

12年来,张涛累计调解赡养纠纷164起,帮助468户家庭重归和睦。如今,“有困难就找张警官”已成为辖区企业和群众的习惯。

3

500

人民至上

智慧赋能新时代“枫桥经验”

500

曾经用“铁脚板”踏遍社区的张涛并不只会埋头苦干,她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新技术、新理念让社区安全网更牢靠。“人防‘跑断腿’,不如找智慧化新技术来帮忙。”在新警务理念的影响下,张涛探索建立了“智慧护安”模式。

针对长河社区厂区环境复杂、消防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厂区部署的AI烟火预警系统让商户们更有安全感。系统能够监测到微弱的火情,实现“秒级响应”。

这套体系推动治安防控模式由原来的“事后打击”变为“事前预防”。2024年以来,长河社区总警情同比下降68%,社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3.4%、46.1%。 扎根长河社区12年,张涛用她的汗水和努力换来了辖区和谐稳定。近年来,长河社区先后获得“民主法治社区”“文明和谐社区”“平安社区”荣誉。

500

既有“铁脚板”的踏实细腻

又有善研新型警务理念的敏锐

张涛正用自己的努力

让新时代“枫桥经验”

在基层社区落地生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