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到底是爱国,还是爱这门“生意”
张老师到底是爱国,还是爱这门“生意”
抖音视频作者:王土吉
最近网上都在说张雪峰捐款 5000 万的事,说什么的都有。我看到视频后,第一感觉是觉得张老师的格局不太行,论格局,还得是我的河南老乡许家印许老板。许老板当年的那句 “我的一切都是国家的”,前无古人,至今也后无来者,哪怕是在今天,回味起这句话,依然荡气回肠,让人热血盈眶。所以什么叫 “你捐”?你的一切不都是国家的吗?你凭什么捐?你还在河南学习和生活,4 年时间说个场面话都不敢下血本,太小家子气了,河南的酒桌你还是上的太少太少了。
言归正传,在 “铁血爱国” 的人设上,张雪峰珊珊来迟,可能是这些年他太顺了。事实上,“爱国人设” 是这个时代民粹营销的一环。曾经一家卖奶茶的,飘洋过海拍个段子,在网上一发,然后直播间里被抢购一空;一帮拍电视的,披着主旋律的外衣,用爱国情绪当宣传,把票房当忠诚度测试,让观众卷入 “买票就是表态” 的氛围;包括卖手机、卖车,都要借民族主义来掩盖产品同质化。放眼全社会,在各种营销领域,“爱国” 已经成了万能的 “免死金牌”,但凡你有一丁点质疑,便会迅速遭到道德制高点上的猛烈抨击。而今,这套剧本终于来到了教育领域,张雪峰老师率先打响了教育界的 “第一枪”。
张雪峰标榜爱国,为了把自己从一个辅导老师拔高成 “民族捍卫者”,他用激烈的嘶吼和一张支票,刺激网友的热血,也打造了自己的 “硬汉形象”。要知道,仅仅是一个月之前,张老师还在镜头前泪眼婆娑地和网友们依依惜别 —— 他对内委曲求全,对外重拳出击,这确实很 “战狼”,其实是为了上热搜、吃流量。很明显,张老师这个流量高手,不出意外又制造了一场流量狂欢。最重要的是,这还能收割行业:张老师用 “铁血爱国” 人设反哺他的教育生意,让学生和家长在爱国情怀和人生焦虑的双重绑架下心甘情愿地付费。
事就是这么个事。当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用这种 “表演式爱国” 来掩盖自身问题的时候,社会舆论将被廉价的情绪裹挟,继而会出现越来越多像 “大河报三问武大座椅标签事件后全网挖坟”“大象新闻夏继峰相关争议” 这类攻防乱象。当张雪峰 “龇牙咧嘴、摇头晃脑,满嘴‘他妈的’‘老子’” 的风格,成为独树一帜、赢得学生家长买单的 “行为艺术” 时,再看到视频里的张雪峰依旧是龇牙咧嘴、摇头晃脑地狂叫要捐 5000 万,我已经分不清张老师到底是爱国,还是爱这门 生意”了。
简评;
1. 张雪峰开出的“一张支票”其实是远期期票,甚至连“远期期票”都谈不上,因为并没有向银行申请开出,是不存在的支票,顶多算是一个具有严格限制条件的承诺,如果“枪声没有响起来”,张雪峰就不需要花一分钱。
2. 如果未来实现了两岸和平统一,但“枪声没有响起来”张雪峰会有什么“表示”,似乎忘记考虑这个可能性。
3. 张雪峰有没有想到支持武统,并不要等到“枪响的那一天,既然要武统,就要做足战争准备,需要大量武器设备,以及兵员筹划---需要海量的钱。
4. 如果一定要等到”枪响的那一天,张雪峰能保证那一天他的账上有足够的现金可以捐出,还有有生之日能等到那一天吗?
5. 爱国的张老师似乎不知道海参威应该在1995年回归,类似于香港和澳门。好像他没有为此痛心过。(更别提其他)
6. 不赞成原文中有些用语如“龇牙咧嘴、摇头晃脑”,也不认为张老师是“表演式爱国”,但“表演式爱国”这个现象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