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主要有四个环节
【本文由“张广才”推荐,来自《破1亿立方米!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封存量获新突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散人逍遥
可喜可贺。
不过吧,这应只是一面,还有另一面:二氧化碳作为工业原料,制造甲烷、甲醇、汽油和淀粉等。
确实,都还需要时间。
但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国、即将登顶的第一创新大国,这应不是空想、轻谈,技术已在突破。
实例,比如曾经愁死人、臭死人的生活垃圾,如今在龙国不就已然变成了“奇缺资源”?
教员说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主要有四个环节---捕集,运输,封存,利用,各环节的一些代表性项目情况。
1. 捕集
石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宁夏300万吨/年碳捕集示范项目,2024年8月该项目一期工程顺利中交验收。
水泥:2024年1月,青州中联水泥20万吨二氧化碳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顺利点火,全面进入试生产运行阶段。该项目是全球水泥行业规模最大的全氧燃烧耦合碳捕集示范项目。
钢铁:2023年5月,河钢集团张家口张宣科技公司建成投运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项目嵌入“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精制”技术,生产1吨直接还原铁可捕集二氧化碳约125千克,每年可回收二氧化碳约6万吨。
电力:2023年6月,国家能源集团泰州电厂50万吨/年CCUS项目正式投入运行,是亚洲最大的燃煤电厂燃烧后碳捕集工程。
直接空气捕集:2024年10月,原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中山火炬开发区举行全球首套空气源碳捕集矿化一体化示范项目开车仪式。项目可直接捕集空气中的存量二氧化碳,经过设备转化矿化为碳酸钙,而碳酸钙又可作为工业原料,具有每年1000吨的碳移除能力。
2. 运输
2024年11月,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交付了全球首艘商用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北极光先锋”号。
2024年12月,中国石油渤海装备研制了直径610 毫米、壁厚38毫米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用直缝埋弧焊管产品
吉林油田正推进国内更大规模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设计的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长输管道总长约400公里。
3. 封存
海上封存:上面报道的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的海上首个碳捕集与封存示范工程。
陆上封存: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400万吨/年示范项目是我国拟建的最大的咸水层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项目。
4. 利用
2023年1月,国内首套“火电厂二氧化碳化学链矿化利用CCUS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国电电力大同公司成功投运。该项目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固体,实现长期稳定固碳。
2021年12月,华能集团研发和投运了我国首座大型(5兆瓦)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
2020年9月,中国化学工程所属成达公司、海洋石油富岛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研发设计建设的全球首套5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试验装置在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实现稳定运行。
2021年9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从头合成的重大突破。2022年底,该技术迈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一步,建成吨级中试装置。
前两天观网报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等在光催化氢气异裂的成果,该催化体系能够高效地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乙烯,乙烯吸收率超过99%,催化剂可以稳定运行超过1500小时不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