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张嘴望天…重庆李子坝的这群年轻人,到底在干什么?

500

(图源:网络)

撰文 | 苏澄宇

从今年初开始,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重庆江风广场对着天空张嘴,人不少,还排着队。

500

图源:网络

不明真相的路人还以为是某种神秘的“喝西北风”仪式。

500

图源:youtube

500

图源:ichongqing

但其实他们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目标是那辆正从李子坝居民楼里呼啸而出的轻轨列车。

500

图源:chinatripedia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李子坝站,是中国最著名的“网红”车站之一,也是城市规划与创新工程巧妙结合的典范。这座车站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与一栋19层高的居民楼融为一体,列车从建筑的6至8层呼啸而过,形成了“轻轨穿楼”的奇特景观。

500

图源:网络

只需调整好角度,当列车“驶出”楼房的一刹那按下快门,一张“口吞轻轨”的奇趣照片就此诞生。

这颇具想象力的“行为艺术”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推动下,迅速火遍全网,让李子坝站成为了重庆这座“8D魔幻都市”的必到打卡点之一。

这是利用了一种简单而巧妙的摄影技巧——强迫透视法 (Forced Perspective)。

500

图源:fotor

当物体距离超过1300米时,我们的双眼视差降为零,完全失去了判断远近的能力。这时,大脑只能依靠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来"猜测"它们的实际大小。

李子坝站的"吞轻轨"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站在观景平台特定位置,张大嘴巴,让远处驶来的轻轨在视觉上与嘴巴重合。由于轻轨距离够远,大脑无法准确判断它的真实大小,于是产生了"轻轨被吞进嘴里"的错觉。

几乎全世界的游客都在玩这个游戏。

500

图源:picturecorrect

在意大利比萨斜塔,每天有上万名游客摆出"推倒"或"扶住"斜塔的姿势拍照。在法国埃菲尔铁塔下,游客们"捏住"塔尖。这些经典的旅游照片,都是强迫透视的杰作。

但重庆的"吞轻轨"更进一步——它不是静态的建筑,而是移动的列车。这需要游客在轻轨进站的瞬间完成拍摄,时机把握要精确到秒。

当然,电影工业早就掌握了这个技巧。《指环王》中,导演彼得·杰克逊让1.8米的演员看起来像1.2米的霍比特人,用的就是同样的原理。他们甚至发明了可移动的拍摄平台,让演员在移动中保持视觉比例的恒定。

500

图源:researchgate

为什么人们愿意排队3小时,就为了一张"吞轻轨"的照片?

答案很简单:人类天生喜欢"欺骗"自己的眼睛。

500

图源:42rest

从古希腊的透视画法,到文艺复兴的错视艺术,再到今天的VR技术,我们一直在探索视觉的边界。每一次成功的视觉欺骗,都会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释放多巴胺,让人感到愉悦。

"吞轻轨"照片之所以火爆,正是因为它完美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当你看到自己"吞下"一列轻轨时,理性告诉你这是假的,但眼睛却说这是真的。这种认知冲突带来的惊喜感,正是快乐的源泉。

有时候,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和朋友一起,用一个巧妙的、傻傻的方式,把世界当成一个大玩具。

500

图源:flickr

准备好去“吞”一列火车了吗?

参考资料:

Gregory, R. L. (1997). Eye and Brain: The Psychology of See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almer, S. E. (1999). Vision Science: Photons to Phenomenology. MIT Press.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