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马自达,失去灵魂的电动化

500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EZ-60驶下南京工厂生产线的那一刻,意味着长安马自达第二款新能源车型终于进入到了上市倒计时。

相比于丰田、本田、日产这三大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风生水起,马自达这种偏向小而美的车型,似乎在中国市场很难“长红”。

从多年前的铃木退出中国市场,今年7月三菱在中国市场落幕,再到斯巴鲁多年的小众路线,二线日系品牌在中国车市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即便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马自达都经历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严峻洗礼,但它始终带有着日系车企对于燃油技术的偏执热爱,坚持自我。

转子发动机、创驰蓝天、魂动,这些马自达独特的设计与技术理念,成就了其在燃油车时颇具个性的性能标签。

从小众之王到荣光不在,曾年销30万辆风光无限的马自达如今销量缩水超7成。懂车帝数据显示,2024年,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仅为7.6万辆左右。

高管频繁更换、渠道改革未竟,战略摇摆拖累转型步伐。

但马自达仍未放弃中国市场。今年4月,全新新能源车型 EZ-60亮相,宣称融合“人马一体”基因与本土智能化需求。南京工厂更是升格为全球新能源出口中心,首款车型MAZDA 6e直供欧洲。

在这个电动化、智能化飞速转型的时代,电动化本应该是这家车企触底反弹的利器。

然而,直至2024年10月,长安马自达才正式推出首款新能源转型车型EZ-6。而这款车更是基于长安汽车旗下平台打造,是深蓝SL03的同平台姊妹车型。

伴随着“换壳”质疑的,还有高出的两万售价。行业内卷的压力下,消费者也不再因为品牌而为爱发电,而是选择用脚投票。

在上市首月拿到2445的销量后,次月销量即腰斩为1017辆。2025年1月,马自达EZ-6销量甚至不足500辆,仅为498辆。

合资车企的困局在此刻具象化:依赖队友或许能续命,但失去灵魂的复兴,不过是另一种消亡。

1、低迷销量下,粉饰太平

2017年,成立仅五年的长安马自达站上30万辆产销高峰,那是这家日系合资品牌最后的高光时刻。

如今的“东瀛宝马”,跑不动了。

伴随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刻转型和电动化步伐,长安马自达早已“亚历山大”。

长安汽车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长安马自达2024年销量仅7.56万辆,同比再跌14.69%,不足巅峰期的四分之一,甚至不如如今畅销车型的月度销量。

500

然而,即便如此,长安马自达也并未痛定思痛,思考产品和企业问题,而是在销量快报上下功夫。

今年1月长安马自达发布的官方销量数据显示,其称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8%,增速领跑行业及合资企业。

尽管长安马自达方面并未公布具体的销量数据,但增长与下滑的态势,足见二者数据差异之大。

在后续的回应中,长安马自达方面表示双方公布的数据均正确,只是数据统计方式存在差异。

简单理解,长安汽车官方统计为批售数据,长安马自达则为零售数据。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说法背后,无非是长安马自达为了让数据更好看下,而做的“文字功夫”。

但无论如何“粉饰”,长安马自达已经退无可退。

自2017年以来,长安马自达的销量就一直处在下跌的态势中。在2020年跌至13.67万辆后,仅用三年时间,其销量就迅速落至10万辆区间,2023年销量仅为8.87万辆。

销量下滑的背后,是跟不上的产品步伐。

据「子弹财经」查阅懂车帝显示,长安马自达仅5款在售车型,其中仅有一款新能源车。甚至在其产品序列中,都没有一款适应电动化而推出的混合动力车型。

在产品设计上,马自达的车型每次改款都罕见革新,基本都是围绕内饰和外观进行小幅改款,从未适应如今中国市场的大屏幕、智能化车机以及大空间的追求。

不仅仅是固执的技术路线,长安马自达管理层的动荡,更是直接影响这家公司战略的延续。

据悉,过去六年长安马自达四度换帅,管理层动荡让战略“支离破碎”。2022年邓智涛接任执行副总裁后,长马宣称全面转型新能源,但三年过去电动化转型成果仍然有限。

为清库存,2024年8月昂克赛拉官降3万至8.99万元,短期销量暴涨30%却迅速回落;CX-30也限时官降3.2万元,售价9.99万元起。

500

但此时深陷价格战之中,限时降价也仅仅是“扬汤止沸”。

从弯道之王到边缘配角,长安马自达的跌落轨迹写满警示——当“魂动红”褪去光环,“转子情怀”成为历史,销量崩塌背后是产品价值体系的瓦解。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双重夹击下,偏执的代价愈发沉重。毕竟,没有销量的支撑,任何情怀终究是空中楼阁。

2、失去灵魂的电动化,被撕掉的溢价标签

去年4月,日方领导人松田英久担任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总裁。

上任不久,松田英久就公开表示,“马自达感受到了未来发展的紧迫感”。他还表示,在所有合资公司中,马自达在新能源转型方面是“最坚决的”。

但这份投名状,来得似乎晚了一点。

直至2024年10月,由马自达和长安汽车联合开发的新能源轿车马自达EZ-6上市。这款新车基于长安EPA平台打造,包含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模式,售价13.98万元起。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车型便是长安汽车与马自达“反向合资”的产物,即新车由长安汽车提供技术平台等核心设计工作,马自达则主要负责设计、品牌等工作。

这款基于长安EPA平台打造的车型,具有强烈的长安技术基因,不仅在平台打造上与长安汽车旗下深蓝SL03如出一辙,甚至在造型设计上二者也颇为相似。

也正因如此,EZ-6一度被网友称作是SL03的“换壳车”。

500

然而如今早已不是消费者盲目为合资品牌买单的时代了。

同样的底层架构,近乎一致的设计语言,尤其是在电动车核心的智能座舱芯片、电池电驱系统等,基本上都是来自长安方案的移植。即便如此,EZ-6售价上还要高上2、3万元,这在消费者看来并没有诚意。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毕竟这是马自达。但在中国市场,品牌力需要产品力来支撑。品牌溢价的核心,更是来自于产品溢价。

但长安马自达EZ-6显然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内核。据悉,EZ-6上市不久就开始打出补贴后9.98万的起售价,比预售价16万元直降6万元。

这记重拳虽短期提振销量——上市首月卖出2445辆,跻身合资新能源中型轿车前三。但对比同平台的深蓝SL03,马自达品牌溢价不足万元。曾经的情怀招牌,在电动时代彻底沦为价格标签。

更令这个“小众品牌”信仰崩塌的是,消费者选择长安马自达不再是因为马自达,而是看中合资方的技术。

500

有潜在消费者透露,选择EZ-6既是为马自达设计买单,也是为长安汽车的技术买单。

3、一年一款新能源,豪赌的终局来了

在“2027年前实现新能源占比90%、年销30万辆”的目标宏愿下,长安马自达的动作似乎远没有它想象中那么迅速。

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意味着,长安马自达的年复合增长率需要超过35%。

而目前,长安马自达的电动化节奏依旧不疾不徐,保持着一年一款车的节奏。

继去年EZ-6之后,今年的上海车展上,长安马自达推出第二款新能源车型EZ-60。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车型依旧基于长安汽车EPA平台打造,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形式。

500

从战略上讲,这款新车有别于EZ-6,是国内首款反向出口的合资新能源车型,也将全面面向欧洲出口。

时隔一年,在第二款新车上市之时,长安马自达的战略仍是长期主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裁邓智涛曾表示,“如果只是一款产品成功,那只能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但如果是战略上的成功,则会给长安马自达未来3-5年甚至更久的未来,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首款车型月销量最高不过2000余辆的成绩下,显然长安马自达不再将目光纠结于打造“爆款”上。当然,这个品牌或许也真正意识到如此滞后的电动化转型之下,马自达已经很难拥有打造爆款的能力。

而终端网络的涣散,也已经成为了这家企业的“心病”。

在2021年一汽马自达退出市场后,一汽马自达原有的渠道与长安马自达合并,并由长安马自达统一运营。

但渠道的整合之路恰逢合资市场的“崩盘”。据贝多财经报道,马自达销量的下滑直接导致终端渠道从经销商从2021年430家缩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260家,单店月均销量不足20台,部分区域网络面临去留的尴尬境地。

无论长安马自达是坚持价值营销还是长期主义,新能源汽车时代始终是规模市场,保守的产品节奏以及一年一款新车的步伐,难以对市场形成有效的矩阵效应。没有爆款车型、达不成规模效应,则始终无法快速盘活长安马自达的销量大盘。

500

在2027年之前,第二款车型的销量显得尤为关键。如若未能成功打入市场,长安马自达新能源豪赌的终局或将提前见分晓。

*文中配图来自:长安马自达官方微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