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扩容与小屏平板崛起:7-10寸终端孕育新增长点
摘要:折叠屏手机市场在2025年稳步扩容,横折叠以超七成份额稳居主力形态,竖折叠则保持稳定。横折叠继续巩固万元以上的高端定位;竖折叠则呈现“低价普及+次高端承接”的双极分布。与此同时,小屏平板市场在大屏扩张的同时实现细分增长,3000–6000元区间尤其突出,其中4000–5000元段成为亮点,苹果、学习平板品牌及新晋玩家构建了“三极格局”。在智能终端尺寸不断跨界的背景下,手机>7英寸市场增长显著,折叠屏与小屏平板共同成为承接手机与平板之间的关键形态,推动整个移动终端市场释放新的增长机会。
折叠屏市场稳步扩容: 横折叠稳居主力,竖折叠保持平稳
折叠屏手机作为近年来崛起的新品类,承担了冲击高端、引领创新的使命,市场空间正在进一步打开。
根据Sandalwood中国电商市场监测数据,折叠屏手机自2024年初持续提升并在年中上量,下半年进入15–17万台/月的稳态区间,至2025年中保持在该区间;结构上,横折叠长期稳定在9–12万台/月、份额超七成,构成市场稳定提升的主要形态,而竖折叠保持在4–6万台/月。
从前7个月的销量来看,2025年1–7月电商市场累计销量108.1万台,同比增长24%,其中横折叠由56.6万台跃升至77.1万台、同比增逾三成并继续巩固主力形态,竖折叠则仅由30.4万台微增至31.0万台,保持稳定。
横折叠市场万元市场仍为竞争制高点,竖折叠普及化与次高端形成双支点
从平均价格来看,2025年7月,横折叠屏ASP约为1.06万元,保持在1.0–1.3万元区间,万元以上机型占比由2024年的48%提升至55%,进一步稳固了高端旗舰为核心的市场格局。
横折叠>10000元由华为主导,双折叠和三折叠产品占稳万元以上区间,三星保持相对稳定,作为全球折叠屏先驱,三星从一开始就将其折叠系列(Galaxy Z)定位为独立旗舰产品线。而华为在折叠屏上打造“技术高地”,以领先的创新和完善的体验来正面锁定高端市场,同时通过先发优势抢占用户心智,实现高价格、高价值的正循环。
竖折叠屏的ASP约为6500元,持续保持在6000元左右的稳定区间。从价格区间来看:
5000元以下的占比从2024年的22%跃升至29.8%,接近三成;5000–8000元区间略有下降,8000–10000元段从12.3%提升到15.6%,形成“卡1万”的次高端承接点。总体看,竖折叠手机在最新周期中呈现低价普及+次高端支点的双极分布格局。
从品牌与产品来看:
<4000元市场,MOTOROLA借RAZR 50系列迅速普及低价市场;在5000–7000元区间,小米和华为稳定上升,主力产品为小米MIX Flip系列和华为Pocket 2系列。在7000–10000元区间,华为继续巩固地位,其产品Pura X成为中高端主力。手机与平板融合区间,小屏平板崛起,折叠屏承接增长
平板电脑市场来看,在大屏保持增长的同时,小屏平板市场细分区间也保持增长,2025年1–7月,
>12.5英寸份额提升至16.5%;11.5–12.4英寸上升至34.5%,前两者合计占比51%;与此同时,10.5–11.4英寸份额提升至39.4%,以上三个区间合计占比达90%;相比之下,<10.5英寸占比只有9%,
但是分价格段来看:
3000–6000元区间在内部份额明显上升,份额从40%提升至56.7%,其中3000–4000元稳中有升,4000–5000元则快速跃升成为最大亮点(5.3%增长至19.6%),5000-6000元略微增长。
从最新7月数据来看:苹果凭借iPad mini占据主导地位;联想Y700、努比亚RedMagic Pad 3 Pro等游戏平板以及小米K Pad快速放量;学习平板如小猿S2 Pro、作业帮S30保持稳步增长。由此,该细分市场逐渐形成了“苹果主导+学习平板稳健+新玩家入局”的三极格局。这表明小屏平板在教育、便携与娱乐等场景中依然拥有可观需求。
与此同时,手机市场7英寸以上市场也有明显增长。2025年1-7月安卓和鸿蒙市场大于7英寸的产品销量占比达到14%,销量同比增长38%;当前横折叠主流尺寸集中在7.8–8.1英寸,同时三折产品屏幕尺寸达到10英寸;小屏平板与折叠屏手机成为手机市场与平板电脑市场细分区间的主力增长品类,成为承接手机与平板之间的主力形态。在替代、融合与互补并存的复杂格局中,整个移动终端市场呈现新的增长机会。
结语:总体来看,折叠屏与小屏平板的同步成长,折射出用户对高端体验与多场景便携需求的双重追求。横折叠凭借高端旗舰优势稳固格局,竖折叠在普及化与次高端之间打开空间,而小屏平板则在教育、娱乐与便携场景中持续获得用户认可。未来,随着产品形态的融合、替代与互补不断深化,移动终端市场有望打破传统手机与平板的界限,在创新与细分中孕育新的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