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部的牌子还没挂,美国的国防战略就要变,这会影响中国周边吗?
特朗普刚下令给“国防部”增加个新名称“战争部”,一些媒体就透露出,美国的国防战略要变。
表面上看,五角大楼会更强调进攻性和实战准备,但泄露出的国防战略文件和全球战略态势审查,核心指向却是战略收缩,即优先巩固本土防御,更多地为西半球提供安全保障。
这是否真正意味着美国将从“全球警察”角色退缩?
根据Politico报道和相关文件,这一变化已在多个领域显现,并可能颠覆美国长期以来的海外承诺。
Politico报道详细描述了这一战略调整的轮廓。
泄露的国家国防战略(NDS)草案标志着国家战略的重大转向。
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到今天,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现在的第二个任期的特朗普政府,美国的全球战略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泄露的报告内容显示,重点将有所转移。
美军最近的海外动向,已经显露出这种转移。
例如,五角大楼已调动数千名国民警卫队部队,支持洛杉矶和华盛顿的执法行动,并准备将行动扩大至其他美国城市;同时,美军向加勒比地区派遣多艘军舰和F-35战斗机,以阻断毒品流入美国。
在最近的一次军事打击中,美军在国际水域袭击了贩毒集团,致11名委内瑞拉嫌疑成员死亡。
此外,五角大楼还在与墨西哥接壤的南部边境设立军事区,允许军队拘留平民。而这一角色通常由执法部门承担。
这些行动反映出,重心正在从全球对抗转向保障本土和西半球的安全。
新战略的核心特点是本土优先和盟友分担。
以往,美国国防政策强调全球威慑,比如2018年国防战略将对抗中国设置为重点。那份报告还确定了战略资源将广泛用于海外,包括对北约的支持、在亚太设立针对中国的部署,还有加强在中东的反恐行动等。近年来出台的这些战略,维持了美军“全球警察”的角色,通过高昂的军费开支支持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军。
新草案和全球战略态势审查,显示出五角大楼将会把更多的资源转向保护美国本土和西半球,这势必就会减少对远距离威胁,比如与中国和俄罗斯的直接对抗的投入。
关键的不同在于,过去是进攻性布局,通过航母群、导弹系统和联合军演维持霸权;如今则强调防御性调整,加强本土安全稳定,强调高效资源分配,让盟友承担更多国防责任。
分析认为,这一调整对欧洲的影响较为直接。Politico报道指出,欧洲盟国预计未来几年驻欧美军(约8万人)将会部分撤离。如果北约欧洲成员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军备经费,与美军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尽管特朗普承诺不从波兰撤军,甚至可能增兵,但其他地区的不确定性增加。欧洲整体威慑力减弱,这从另一方面也促使德国和法国等国加速军备建设,但这样的建设是否能迅速弥补装备和武器的缺口,仍是不确定的。毫无疑问的是,欧洲必须拿出更多的银子来买美国的武器。
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周边地区,这一转变会产生同样的影响效果。
韩国媒体报道显示,韩国决策者正密切关注华盛顿的这一动向,因为驻韩美军的运作可能受影响。
新战略将会导致对华军事威慑的弱化。
过去美国在亚太的军演、基地和援助已经基本转向了为遏华的目标服务,呈不断增强趋势。现在,如果本土优先导致美军在这一地区的投入有所减少,会有利于中美协调,但这还要看美军会退几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军会不会把其他地区削减下来的战略资源挪到这一地区。
美国未来会将部分军备负担转给日韩等国,这可能会促使它们加强自己的武器研发和生产。如韩国推进本土导弹系统,日本加强QUAD多边合作,提升其军工生产能力。
新战略对俄乌冲突的影响不会在短期内显现。
虽然从草案看,新战略降低了对优先打击俄罗斯的支持,但是会加强对本土和西半球的防御,这当中有相当强烈的针对俄罗斯威胁的含义。同时,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也不会就此收缩对乌的军供,还会加紧准备派兵进入乌克兰。
这一战略调整是特朗普政府试图对过去全球扩张模式的修正。
这不是真正的收缩,而是重点的调整。美国没了更多的国外承诺,反而会处于一个更灵活出击的地位。通过本土优先和负分解负担,可以减少战争的负担,进而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于进一步加强美军的进攻性。
这样的调整由于削弱了对华军事遏制的重点,估计会招致鹰派人士的反对。最终还要取决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的批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