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师恩 共筑梦想|二十三载育桃李 匠心一片守初心
在五寨教育界,有这样一位深耕一线的数学教师:他23年如一日,既当班主任又挑三个班的教学重担;他曾强忍丧父之痛,在高三关键期坚守讲台;他带的班级多次创下县域高考达线历史新高,用实绩诠释“教师吃的是良心饭”的真谛。他就是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忻州市优秀教师王秋生。今天,我们走近这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听他讲述教育的故事。
记者:王老师您好,首先恭喜您所带的万通23班在高考中取得达线22人、重点线5人的好成绩,这已经不是您第一次创佳绩了。回顾23年的教学生涯,您当初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王秋生:
其实我就是个普通老师,当初选择这行,一是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看着他们从懵懂到懂事、从成绩平平到考上理想大学,那种成就感是别的职业给不了的;二是刚参加工作时,老校长跟我说“教师吃的是良心饭,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的信任”,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也成了我工作的“定盘星”。记者:您从2002年起就同时担任班主任和三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量很大,这么多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有没有过觉得累到想放弃的时候?
王秋生:
累肯定是有的,尤其是高三,每天早上6点多到学校,晚上10点多陪学生下晚自习,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经常忙到顾不上吃饭。但从没动过“放弃”的念头——你看班里那几十双眼睛,都盼着你带他们往前冲,家长把孩子交到你手里,这是多大的信任啊,哪能说放弃?就像2014年秋天,我父亲病重卧床,我因为高三教学紧,一直没敢请假陪他看病,后来他走的时候,我也只请了3天假安顿后事,就赶紧回学校了。记者:您带的班级多次创佳绩,比如2015年万通二班达线26人,打破五寨县应届生纪录,2025年又有22人达线。在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您有什么“秘诀”吗?
王秋生:
哪有什么秘诀,就是“勤”和“钻”。数学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难点,我就把知识点拆成“小台阶”,比如函数题,先讲基础公式,再练典型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慢慢来。班里的学生性格不一样,有的内向不敢问,我就主动找他们聊天,知道谁家里有困难、谁偏科严重,针对性地帮。我常跟学生说“不用跟别人比,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就是赢了”,慢慢帮他们建立信心。记者:这些年您获得了“忻州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还拿到了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这些荣誉,您怎么看?
王秋生:
这些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所有扎根一线的老师的。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比起荣誉,我更在意每年高考后,学生们拿着录取通知书来跟我报喜——去年有个学生考上师范大学,说“王老师,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当老师”,那一刻,比拿任何奖都开心。记者:接下来还有什么规划?
王秋生:
下一步想把这些年的教学笔记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帮年轻老师少走点弯路,也想再多花点时间关注班里的“学困生”,让更多孩子能圆大学梦。采访结束时,王秋生老师又匆匆赶回了教室——新学期的高一新生刚入学,他要去帮学生熟悉校园。夕阳下,他的身影不算高大,却透着一股坚定的力量。二十三年教坛耕耘,他用“良心”作笔,以“坚守”为墨,在平凡的岗位上写就了不平凡的教育故事,而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融媒体中心记者:刘笃效 林宁璇)来源:五寨广播电视微频道(微信号:wuzhaiTV)